2010年5月30日
《南方日報》發表有關《中國治水史詩》的文章:
全景展示中國五千年治水工程,題材填補學界空白,
作家陣容強大《中國治水史詩》:提前兩年出版
核心提示:
去年11月和今年2月,本報曾分兩次報道首部全景呈現中國曆代治水工程的著作《中國治水史詩》的編撰經過。近日,一直深受關注的《中國治水史詩》已經出版,該書由原全國政協副主席葉選平同誌擔任總顧問並題寫書名,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林雄、副省長李容根任編委會主任。擔綱主編的著名作家程賢章,以近八旬的高齡跋山涉水實地考察,四處組織全國著名作家撰稿。隻用了不到短短一年的時間,這部雲集蔣子龍、張笑天、葉延濱等數十位名家,皇皇200萬字的巨著即告完成。該書出版後,出版方負責人、作家出版社社長何建明說,編這樣的鴻篇巨製,動員那麼多全國第一線作家參與,連中國作協也未必能在那麼短時間完成。這是一部很值得重視的巨作。
“我向來有一句內心格言:隻問耕耘,不問收獲。”程賢章淡淡地說。由這位廣東作家主編的《中國治水史詩》,提前兩年完成編撰,已經於近日出版。在這本首次全景式地呈現中國曆代治水工程和人物的200萬字的巨著中,是程賢章和所有參與該部著作的作家、編輯的心血。
程賢章:一切靠人民打分
完成《中國治水史詩》之後,79歲高齡的程賢章病了一場。病後康複中的程老隻能維持三成的視力,但卻依舊精神奕奕,編書時跋山涉水、“跳完冰窖跳火坑”的豪情絲毫不減。“我們沒有絲毫憑此獲利的想法,一切靠人民和專家打分。”程賢章認為,《中國治水史詩》是一項獨特的文化工程,不僅有文學的生動,史學的紀實,而且在經濟學、社會學、人類學、自然學等方麵都非常有價值。
程賢章連用了幾個“不可思議”來形容本書的成書過程:《中國治水史詩》順利完成編纂,不少人覺得“不可思議”;從去年5月飛赴四川都江堰地震災區開始約稿算起,原本計劃3年完成的編輯工作,如今隻用了1年時間,這是第二個“不可思議”;《中國治水史詩》由原全國政協副主席葉選平擔任總顧問並題寫書名,還有眾多省部級幹部擔任編委等,如此壯觀的陣容更令人覺得不可思議。
“這本書成功出版,我的感受可謂百感交集。假如當時沒有楊總(本書總策劃人、廣東梅雁水電集團總經理楊欽歡)的力挺和親力親為,能一年完成200萬字巨著嗎?這哇哇落地的孩子,原本就是大家的。”
何建明:這是“水文化”的全新起點
自古至今,炎黃子孫與水的關係是一個“敬畏、利用、征服、傷害、和諧”的過程,“治水”在曆代都是一項難題。參與撰寫的作家們以不同的表現形式和文字,向讀者展現了中國曆史上曆代名君、名臣、名人功在千秋的治水偉業。負責該書出版的中國作家出版社社長何建明認為,該書的一大亮點是既有生動的治水故事,又有詳細的水利工程的介紹,值得一提的是書中還反映了“人與自然的和諧之美”,作家的文字生動優美,值得品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