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心理戒驕戒躁1(1 / 3)

必勝信心,走出成功的路

考試對於一個學生來說,是一件不可避免的大事。考試不僅是對學生知識和能力的一次全麵檢查,而且也是對學生心理素質的一次考驗。在考前複習階段,每個考生不僅需要知識上的積累和能力上的訓練,更需要做好心理準備,提高心理調節和適應能力。

擁有必勝信心是考生最佳的考試狀態。自信的學生,相信通過自身的努力能夠獲得成功,學習時能全力以赴,竭盡所能;相反,自卑或自信心不足的學生總是覺得自己能力不夠,對自己做片麵的分析和評價,因而這些學生在學習上就難以做到專心致誌、全心投入。

自信心是可以逐步樹立起來的,具體方法如下:

◆加快走路的速度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改變走路姿勢與速度,可以改變心理狀態。身體的動作是心靈活動的結果,那些遭受打擊、被排斥的人,走路拖拖拉拉,完全沒有自信心。相反,如果考生有意識地加快走路速度,久而久之,就會增強自信心。

◆選擇前麵的位置

在教學或教室的各種聚會中,後排的座位總是先被坐滿。大部分占據後排座的人,都希望自己不會“太顯眼”。而這種怕受人注目的原因就是缺乏信心。坐在前麵能建立信心。把它當作一個遊戲試試看,從現在開始就盡量往前坐。當然,坐前麵會比較顯眼,但要記住,有關成功的一切都是顯眼的。

◆家長對考生進行語言鼓勵

適當時候對孩子的一些進步給予獎勵,青少年的虛榮心比成人要強的多,所以給考生一些語言上的鼓勵,孩子是很容易滿意的,對於年齡稍大的學生也可以給些物質上的獎勵。但是不管怎麼樣,這些鼓勵不宜太多,否則會適得其反。另外,當孩子在平時的模擬考試成績並不是很理想的時候,家長不要表現出過分的擔憂和緊張,要告訴孩子付出總有回報,隻要自信起來就會考出好成績。

對待考試,平常心

很多考生一到考試之前,就會產生一種心理上的壓力。嚴重者還會出現失眼、頭暈、頭痛、胸悶、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食欲差、胃腸不適、惡夢夜驚、睡後易醒等症狀。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由於群體效應,將分數作為衡量學生能力的惟一指標;二是不自覺地將獲取高學曆等同於自己的人生價值;三是學生渴望自我實現與現實學業成績的不理想而導致的認知不協調。

緩解考前心理壓力的最好辦法,就是正確看待考試。

首先,考生要明白考試可以檢測一個時期內學習狀況,反映教師教學過程中的失誤和學習過程中的一些不足。獲得這些反饋之後,在下一階段幫助教師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進行彌補。對學生而言,及時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和學習計劃,使自己在下一階段得到改進,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

其次,考生應改變“過分追求完美”的心態。要知道,無論你怎樣準備,都不可能達到十全十美,要正確看待自己存在的缺陷,采取一種“順其自然”的態度來對付類似的“完美傾向”,隻要盡自己所能,就問心無愧。

再次,要看到自己的優點。有些考生往往出現選擇性忽略現象,隻看到自己的缺點,看不到優點,還會設想出各種自己會遭遇的失敗,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事實上,心想事成有正負兩方麵可能性,每天鼓勵自己很可能就會成功,同樣,整天想著失敗也可能會成真。考生應努力發揮心想事成的積極性,每天從起床開始,不斷對自己說積極的話,盡量避免用“萬一”、“如果”等假設詞任意推斷可能出現的失利情況。

最後,考試尤其高考成功是每一個考生夢寐以求的願望,但是由於我國高考考生人數眾多,仍有相當多的考生不能升學,或不能升入自己理想的學校。所以,每個考生都要正確認識和對待高考,處理好個人前途與高考的關係。不要把高考成敗看得過重。高考可能成為人生的重要轉折點,但並非決定一個人一生的命運。

精神飽滿,做事有效率

精神飽滿是一個人大腦工作有效性的標誌,也是學生全力以赴投入複習和考試的最佳狀態。隻有精神飽滿、注意力集中,才能很好地提高複習的效率,發揮自己的水平。那麼考生應如何來調節自己的精神狀態呢?

◆進行合理的調整與休息

持續而高強度的臨考生活,節奏變快、壓力增大,生活難免令人不堪承受,疲勞、頭疼、失眠等不適症接踵而至,這些信號提醒你機體已將超負荷運轉,該進行調整與休息了。不妨改變一下學習方法,一味的長時間疲勞戰術反而降低學習的興起和效率。去呼吸一下新鮮空氣,不僅能調節神經,還可促進胃腸消化功能,加深肺部的呼吸,會對體力、腦力、心裏等各方麵起到良好的調節作用。

◆不可放棄體育鍛煉

許多考生為了迎考,緊張複習,大有一刻值千金之感。可是,如果連必要的體育鍛煉都停止了,對考生考取良好的成績卻是不利的。從生理學的角度來看,興奮和抑製是大腦皮層的活動規律。譬如當你看書複習時,大腦皮層中視力、理解、記憶、聽力區域的腦神經就處於興奮的工作狀態,如果複習時間過久,這一區域的腦神經就會轉入消極的抑製狀態,使人頭暈腦脹,記憶力減退,理解能力下降,注意力難以集中,進而影響學習效果。如果複習一段時間後,進行10至20分鍾的體育鍛煉,使腦神經得到很好的鍛煉和恢複,再進行複習,學習效率便會明顯提高。

◆保證膳食營養

每天的膳食必須保證糖、蛋白質、脂類、礦物質、維生素等人體所必需的營養物質一樣也不能少。同時,還應注意克服兩種不良的膳食傾向:一是注意食物營養和熱量過剩;二是為了某種目的而節食,導致食物中某些營養和熱量不足。

隻有不斷補充身體所需要的營養,才能精力充沛,保證考生以最佳的精神狀態投入考試之中。

集中精力,事半功倍

學習時,注意力集中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不是每位同學都能做到集中精力學習。科學研究證明,造成學生注意力不良的原因是多方麵的。注意力的形成固然有許多先天因素,但後天的培養是至關重要的,隻要方法得當,就會取得很好的效果。我們不妨試試下麵幾種方法;

◆保持學習時間相對固定

一旦你養成這樣的習慣,在固定的時間,你坐下來就很容易使自己進入學習狀態。

◆保持學習場所單純固定

所謂單純,即將無關的圖書雜誌放在視線之外,各類必須的書籍文具放在固定的地方,以免因尋找而中斷學習;而在固定的場所學習,容易定下心來。你一旦坐在自己的書桌旁,就很容易和學習的意識聯係在一起。另外,學習環境也非常重要,應盡可能滿足如下條件:空氣清新、光線充足、安靜舒適,沒有使你分心的幹擾源。

◆學習時適當休息

如感到疲倦而難以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時,應略放鬆休息一下再斷續學習,這樣,有利於集中注意力。但這種學習中間的休息,宜在學習內容告一段落後進行。

◆對所有科目持積極態度

這是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的重要因素。如果你做自己不感興趣的事,心理上就會產生不適應的感覺,學習也是如此,所以,即使你對某學科不感興趣,也必須麵對現實,持積極態度,因為實際上這是學生不可能回避的事實。

心情舒暢,考的好些

帶著一個好的心態走進考場是考試致勝的重要因素。要做到這一點是從自己開始複習時就應該開始注意的問題。怎樣保持自己的心情舒暢呢?

◆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

這是從自己進入複習階段或者更早時間就應該注意的問題。雖然學生的重點內容是學習,但也離不開周圍人際關係的交往。包括家人、同學和朋友。學習再重要也要注意周圍的交往圈,保持人與人之間的密切交往,這樣有助於信息的交流,達到互相幫助和共同進步的目的。

◆把考試看得“淡一些”

考試也是學習的一部分,學習的目的不是為了單純的考試才學習的,我們為的是掌握更多的知識和思想,提高自己的素質水平。考試隻不過是提供一個公共的形式來驗證自己所學的知識是否完全掌握。

其實每個人在實際生活和工作中都能體會到,讓自己心情舒暢的生活和工作,時間會過得很快很充實也不會感覺外界的壓力,自己的好心情有些時候還能改變周圍的氣氛。這種好的心情完全是自己在掌握的,長期處於緊張複習和考生應該多學習一下這一點,讓自己保持好的心情到考試完成,很可能水平超常發揮,收到自己意想不到的效果。

做好準備,兩種打算

前麵提到的“擁有必勝信心”,其實就是健康心理的一種體現,心理素質是要長期培養起來的。考生麵對考試應該做好以下心理準備:

◆“既來之,則安之”

“既來之,則安之”,這是多麼瀟灑的一句古話,概括了麵對萬事的一種高境界。學生遇到考試就像我們每天要吃飯一樣平常,從上小學到考上大學,走入社會,都要樹立既來之、則安之的思想。常用事此句暗示自己,可以培養自己冷靜待事的平衡心態。隻要考試時的心態放正了,才能發揮自己的最好水平,考出好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