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飲食營養有補有戒1(1 / 3)

平衡膳食,補充營養

平衡膳食是指人體所攝入的營養素種類齊全、數量充足、比例合理,與人體需要相一致。

倘若長時間攝取任何一種營養素過少,將會破壞體內的營養平衡,對生理功能產生負麵影響,甚至產生嚴重的負麵影響,引發疾病。

人體對營養素的攝取除了有一定量的限定之外,還要按適當的比例攝入。從膳食中所攝取的營養素,隻有按適當比例攝入,才能保持體內的營養平衡,有利於維持生命活力。在考生的日常生活中,必須保證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攝入,才能達到平衡膳食的效果。

◆蛋白質

蛋白質在人體體內的主要功用是細胞生長、更新以及修補,維持人體氮平衡,而由蛋白質供給熱能則居次要地位,所以蛋白質供給熱能所占比例最小。

◆脂肪

在正常生理條件下,脂肪攝入體內後,直接貯存在身體的脂肪細胞中,即直接轉變為身體脂肪。如若長期過量攝取脂肪將會體重增加,身體發胖。

◆關於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攝入體內後,以糖元的形式貯於全身肌肉、腦細胞和肝髒中,最直接地為身體提供熱能。

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三種營養素按比例配餐是最重要的營養平衡。如果偏離這個比例,特別是長期大幅度偏離,人體體內營養平衡將遭到嚴重破壞,必引發疾病,最明顯的例子就是西方發達國家因高蛋白高脂肪而導致“文明病”的發生。

總之,平衡膳食是保證學生健康成長的一個重要方麵,應盡量注意學生飲食的營養素種類齊全、數量充足、比例適當。

一日三餐,保證質量

每日三餐對於忙於學習的學生補充每日消耗和人體必需的營養是必不可少的,因為大多數學生特別是臨近考試的學生生活節奏較快,生活沒有規律,忙起來有上頓沒下頓,或者幹脆用方便食品充饑,這樣的飲食方式對健康非常有害,可降低人體的免疫力。

學生每天都會有大量的消耗,要非常注重營養的補充。因此,除了生活要有規律、每日三餐按時進食以外,還應該注重每餐的飲食質量。

◆早餐

早餐最好少吃稀飯、甜麵包或炒麵等含碳水化合物多的食物,以免使腦中的血清素增加。學生的早餐因為生活節奏快,時間緊的緣故,因此可以選擇一些低脂高營養、方便快捷的食品作為早餐。可以選擇吃些瘦肉、鮮果或果汁等脂肪含量低的食物,要保證有一定量的牛奶、豆漿或雞蛋等優質蛋白質的攝入,就能使頭腦反應靈活,思維敏捷,學習效率高。

◆午餐

午餐除了要補充上午學習的消耗,還要滿足下午學習的需要。學生的午餐結構應以蛋白質和膽鹼含量高的肉類、魚類、禽蛋和大豆製品等食物為主。因為這類食物中的優質高蛋白,可使人的血液中酪氨酸增加,進入人腦之後,可轉化為使人頭腦保持敏銳的多巴胺和去甲腎上腺素等化學物質,而膽鹼則是腦神經傳遞乙酞膽鹼的化學介質,乙酚膽鹼對腦的理解和記憶功能有重要作用。

◆晚餐

由於晚飯後至次日清晨的大部時間是在床上度過的,機體的熱能消耗並不大。晚餐講究量少質高,可以選擇碳水化合物為主的食物,這樣可以促使體內分泌胰島素,幫助肌肉細胞吸取血清中大量的氨基酸,進而使較多的色氨酸進入腦部,轉化為有鎮靜作用的血清素,可以使你擁有一個甜美的睡眠,有助於恢複腦力,積蓄精力,更好地迎接第二天的緊張學習。

微量元素,補充足夠

相對於其他人群來說,學生既要滿足生長發育的需要,又要從事繁重的腦力勞動,因此對鈣與鋅的需求要比成人高很多。

鈣質的補充主要應從膳食中得到,鈣的食物來源以乳和乳製品為最好,乳製品不僅含鈣量高(100毫升牛奶約含鈣120毫克),而且容易被人體吸收利用。尤其是蝦皮含鈣量最高,青少年應多選用這些食物以補充鈣。有些食物則不宜多吃,如菠菜、筍、葛芭、茭白等因含草酸較多,易和鈣結合形成不溶於水的草酸鈣,影響鈣的吸收。

維生素D可以促進腸道對鈣的吸收,提高血漿鈣的水平。補鈣的同時適當補充含維生素D豐富的食物,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維生素D也可由皮膚自行合成,但皮膚形成維生素D的量與陽光的強度、皮膚暴露的麵積和照射的時間成正比。因此學生應多作戶外活動,尤其在夏秋季,皮膚暴露麵積大,可使體內蓄積較多的維生素D,有利於鈣質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