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章 疾病防治有宜有忌(2 / 3)

◆避開烈日

對於那些已發生中暑衰竭的考生尤為重要,否則,體溫將持續升高,即使此正處於休息狀態,且一邊補充水分也不例外。某些人在休息數小時後,再回到太陽底下,仍有可能複發,不得不謹慎。

◆多喝鹽開水,多吃蔬菜水果

夏季高溫,考生出汗過多,體內鹽分減少,而多喝開水或鹽茶水,可以補充體內失掉的鹽分,從而防中暑。喝鹽水時,要少量多次地喝,才能起到預防中暑的作用。另外多攝取水果及蔬菜,水果和蔬菜中含豐富的水分及均衡的鹽類,可以補助人體失掉的鹽分。

◆勿打赤膊

打赤膊容易吸收更多的輻射熱。當你開始流汗時,通風的汗衫反而有消暑的作用。一旦汗衫被汗水浸濕了,應盡速脫下清洗。以免汗水裏的鹽分風幹後,影響汗衫的透氣度。

開窗睡覺,好處多多

考生在準備複習時,很多家長總喜歡關門閉窗,以免孩子受外界環境噪音的影響。其實這種做法的結果,就是讓緊閉的房間空氣混濁,氧含量很低,二氧化碳卻很高,這樣的環境對考生及青少年的身體發育是極其有害的。在這種緊閉的環境裏學習的考生,很容易反複地發生呼吸道感染,對孩子的健康有益無害。

開窗睡眠實際上是空氣浴的另一種應用形式,不僅能夠讓室內空氣經常保持流通、新鮮,而且具有以下好處:

◆促進青少年生長發育,尤其是大腦發育

青少年考生正處於生長發育最佳時期,新陳代謝旺盛,每天所需的氧氣比成人多,所以應盡量為孩子創造空氣新鮮的生活環境。

◆增強人體抵抗力和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

吸入寒冷而新鮮的空氣,將刺激考生的呼吸道黏膜,增強呼吸道的抗病能力,考生就不易傷風感冒了。

◆增強體溫調節功能

開窗睡覺是鍛煉考生身體素質的一種方式,因為麵部皮膚和上呼吸道黏膜經過較低溫度及微弱氣流刺激後,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增強體溫調節功能。

◆保證良好的睡眠

新鮮寒冷的空氣對考生具有催眠作用,可以讓考生入睡快,睡得深沉。

預防尿頻,消除緊張

高考時總有一些考生一進考場便想解小便,這種“應考尿頻症”,對考生情緒和考試成績有很大的負麵影響,應在考前從以下幾個方麵加以預防。

◆消除緊張感

考生在平時應該努力用功,不要“平日不燒香,臨時抱佛腳”,學校應該正確引導學生的升學觀,家長也不要給孩子太大的心理壓力,這樣有利於緊張情緒的緩解。另外,在參加考試的前幾天要不要過分用功,以保證充足的睡眠。考前幾天若能每天閑侃、散步或聽一些輕鬆的音樂,保持心情愉快,更有利於預防應考尿頻現象的發生。

◆控製飲水量

這對降低排尿頻率大有幫助。在考試當天,早餐少喝或不喝牛奶、豆漿等飲品,而以麵食、煎雞蛋為主,午餐以大米飯和炒菜為主,少喝湯類,考完後則可多飲礦泉水,以供新陳代謝所需。在臨考前幾天,絕對不能喝咖啡、茶水等具有興奮作用的飲料。

◆藥物預防

對於症狀比較嚴重的可采取以藥物為主的綜合治療方案。

如果考生有明顯的尿頻、尿急、尿失禁、夜尿過多、失眠、多夢等現象,最易出現高考尿頻症。在排除尿路感染等可以引起尿頻的原因後,並服用一些柏子養心丸、縮泉丸等中成藥,或西藥中的抗膽鹼能類藥物,都有明顯的效果。

如果因過度緊張而出現焦慮現象的考生,在考試中會發生較重的尿頻、尿急甚至尿失禁現象,進考場前30分鍾,按醫囑服用適量的鎮靜藥,可有效預防尿頻尿急。

胃腸疾病,小心警惕

入夏以來,隨著氣溫的明顯升高,隨之也帶來相應的季節病,其中較多見的一種就是胃腸疾病。夏季胃腸疾病較其他季節要普遍的多,因此,這個季節,特別是臨近考試的學生一定要注意養護自己的腸胃健康。

據資料顯示,每年盛夏季節是胃腸道疾病的多發季節,其中又以青少年學生居多。一般青少年學生常見的腸胃疾病有以下幾種。

◆便秘

如果過多地攝取了脂肪或糖都可致使大便幹硬,便時有疼痛感,相鄰兩次大便間的間隔有時會達4天以上。當發生便秘時,應調整飲食結構,保證膳食中有足夠的水和食物纖維。並且要進行適當的體育運動,以刺激胃腸蠕動。吃飯也是促進胃腸蠕動的自然機製,所以進餐時間固定,也會有助於養成規律的排便習慣。

◆腸道易激綜合征

腸道易激綜合征又稱為過敏性腸綜合征,其臨床表現常常是腹瀉、胃脹、痛性痙攣、便秘等。有的也會便中帶粘液,但無直腸出血症狀。

◆乳糖不耐受症

不少考生中午吃了個冰激淋或喝了一杯涼牛奶,下午就會發生腹瀉、胃脹、痛性痙攣等症狀,這就是乳糖不耐受的表現。當發生乳糖不耐受症狀時,可到超市上購買專為乳糖不耐受者生產的奶製品。

◆炎性腸病

炎性腸病可導致腸壁紅腫、潰瘍點(可致出血)等。任何年齡的人都有可能患炎性腸病,它可致腹瀉、腹痛、直腸出血、發燒、體重減輕等。

夏天人們的體能消耗大,同時隨氣溫升高,人的體溫也有所上升,免疫機能卻在逐漸下降,病菌易感性增強,造成腸胃抗病功能較弱。而這一時期學生又極易過量食用生、冷、硬食品,有些學生大量喝冷飲、吃冰激淩消暑,有些人不愛把食品加熱,洗洗就吃,這些不科學的用餐習慣極易引發腸炎。這些因素都是引起腸胃疾病的直接原因。

因此提醒廣大學生,在家處理食物時應洗淨食物並煮透後再進食;處理食物及進食前應將雙手徹底洗幹淨;避免存放剩餘食品;生、熟食物應分開處理及儲存,避免交叉汙染;如果胃腸有不適症狀,及時到醫院就診。

剩菜剩飯,不宜再吃

在人們的心目中,大都認為剩飯菜隻要不變質發餿,吃時再加熱就萬事大吉了。殊不知,加熱不僅消除不了剩菜中含有的毒素,還會使毒性增強。硝酸鹽是無毒的,但蔬菜在采摘、運輸、存放、烹飪過程中,硝酸鹽會被細菌還原成有毒的亞硝酸鹽。尤其是過夜的剩菜,經過一夜的鹽漬,亞硝酸鹽的含量會更高。而亞硝酸鹽經加熱後,毒性會增強,嚴重的還可導致食物中毒,甚至死亡。

各種綠葉蔬菜中都含有不同量的硝酸鹽,尤其是如今大量使用化肥,致使菜中含的硝酸鹽增多,買回的青菜放的時間長了,或燒熟的菜放置過久,菜中的硝酸鹽在細菌的作用下,會被還原為亞硝酸鹽。對這種含有亞硝酸鹽的剩菜,即使放入冰箱內的冷藏室也不管用。因為冰箱的溫度隻能抑製細菌繁殖,不能徹底殺滅。剩菜的存放時間以不隔餐為宜,早上剩的菜中午吃,中午剩的菜晚上吃,最好能在5~6個小時內吃掉它。

另外,像發芽的土豆中含有的龍葵素、黴變的花生中所含的黃曲黴素等都是加熱無法破壞掉的。因此,考生以及家長們千萬不要以為剩菜隻要熱熱就行了,最好還是吃多少做多少。因為在一般情況下,通過100攝氏度的高溫加熱,幾分鍾內是可以殺滅某些細菌病毒和寄生蟲的。但是,如果食物存放的時間過長,食物中的細菌就會釋放出化學性毒素,對這些毒素加熱就無能為力了。

感冒上火,不吃西瓜

中醫認為,西瓜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暑、除煩止渴、利小便等功效,是夏季的最佳水果。許多考生以及家長認為,感冒跟“上火”有關,而吃西瓜能敗火,於是大吃特吃,其實這樣做,反而會導致病情惡化。

無論是風寒感冒還是風熱感冒,在中醫看來,其初期都屬於表症,應采用使病邪從表而解的發散辦法來治療。表未解時,不可攻裏,否則會使表邪入裏,病情加重。西瓜性寒,有清熱功能,感冒初期,病邪在表之際,吃西瓜就相當於服用清裏熱的藥物,因而會引邪入裏,勢必加重病情或延長治愈的時間。

感冒的考生提倡多進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比如米粥、麵條等,有的人甚至提出“禁食療法”,即感冒以後停止進食,隻喝湯水,有時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這種方法不是每個考生都適用,對平時體質壯實、感冒較輕者可以一試。當然,如果在考試之前或考試期間患了感冒,最好的辦法還是到醫院接受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