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閱讀與闡釋(1 / 1)

近日引起熱議的電影《致我們終將消逝的青春》,是趙薇導演的處女作。趙薇作為70年代出生的人,開始懷念、憑吊漸漸消失的青春年華,說明新一代的人已經成長起來。文學藝術的一個重要功能,就是對過往歲月的閱讀、記載和重新認識。這一期的中篇小說《紅星糧店》也屬於“致青春”之類的“年代劇”,但它比之趙薇的大學生時代的青春校園要少很多的詩意,因而也要現實得多、塵世得多,也殘酷得多,當然也更有曆史感。糧店的興衰,是中國社會變遷、成長的一個微縮膠卷,同時也是一代人青春消失的一個載體。 當小說的結尾,曾經的青年如今的老板將業已消失的紅星糧店的牌子重新掛起來的時候,曆史已經不是簡單的重複,它是記憶,也是新的開始。

當年的青年作家範小青如今是實力強勁的知名作家,但範小青依然保持著年輕的心態和敏銳的生活觸角。近年來她描寫城市新狀態的小說,將處於急劇變化發展的生活狀態以及人們內心的變化栩栩如生地呈現出來。這篇《夢幻快遞》是其係列小說的一篇,詼諧幽默,略略帶點範小青式的悲憫情懷。

去年以來對選刊有些議論,其實似是而非,選刊的工作不是對名家、名刊的簡單羅列,而是要在一大堆的原創刊物中篩選、淘洗出優秀作品,發現好的小說,發現好的作家。這一期弋舟的“我與小說選刊”,說的是這樣的故事。去年我們從《烏江》這樣的無名刊物上發現了《等深》這樣的優秀小說,這一期我們又在《陽關》《伊犁河》《伶仃洋》等名不見經傳的邊緣刊物上發現了劉鵬豔、王族、盛慧、羅門這樣的新人新作,他們的創作實力、藝術視角、語言能力都值得我們期待。

中國作家協會今年下半年要召開全國青創會,旨在呼喚文學新人、為新人的成長提供條件,《小說選刊》責無旁貸,努力爭取成為青年作家的騰飛地、競技場,成為文學新星的發射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