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課 性格:決定命運的牢固之基(2 / 3)

對於這樣的新行當,沒有人不為之怦然心動,克利夫蘭的商人們為了獲得直接而可靠的信息,趕忙推選了年輕有為的經紀商洛克菲勒去賓州原油產地親自調查。

洛克菲勒在經過一段時間的考察後返回克利夫蘭。他給眾人的建議是:不要在原油生產上投資,因為那裏已經有了72座油井,日產1135桶油,而石油的需求是有限的,照此下去,油市的行情必定會下跌,盲目開采必然會導致這樣的結果。他一再告誡眾人:“要想創一番事業,就必須學會耐心等待,因為耐心等待是製勝的前提。”

果然,正如洛克菲勒所料:“打先鋒的賺不到錢。”由於太多的人都想去分一杯羹,鑽油開始變得日益瘋狂起來,結果是導致油價一跌再跌,原油價格由原來的每桶20美元暴跌到每桶隻有10美分。於是,那些鑽油先鋒一個個敗下陣來。

3年後,原油價格一跌再跌,且不見有回轉的趨勢,很多人都開始徹底絕望了。而洛克菲勒卻認為投資石油的時候到了,這使得其他人頗為震驚。但是,洛克菲勒才不在乎這些。他果斷地與克拉克共同投資了4000美元,與一個在煉油廠工作的英國人安德魯斯合夥開了一家煉油廠。安德魯斯采用一種新技術提煉煤油,這種新技術加上這個特殊的時期,使得安德魯斯—克拉克公司迅速發展起來。

煉油廠的效益不錯,這讓洛克菲勒看到了更大的希望。於是,沒過多久,他就決定放手大幹了,可是他的合夥人克拉克卻有些猶豫了,他不敢冒這個風險。於是,兩個人因為在石油業務的決策上產生了嚴重分歧而不得不分道揚鑣。兩個人分家後,洛克菲勒把公司改名為“洛克菲勒—安德魯斯公司”,從此,洛克菲勒滿懷希望地幹起了自己的石油事業。洛克菲勒首先改進並擴充了他的煉油設備,使得日產油量增至500桶,年銷售額也超出了100萬美元。結果是,洛克菲勒的公司占據了克利夫蘭煉油公司的龍頭地位。

洛克菲勒深知,要出高質量的產品,擴大市場,首先要做的是製定質量管理標準,盡量削減成本以降低價格。於是他向銀行貸款並新建了一座堪稱“標準”的新煉油廠,生產出標準的煤油,受到了人們的普遍歡迎。

從一開始,洛克菲勒就把目光聚焦在國際市場。他首先在紐約開設了辦事處,專門向東海岸和國外出售本公司的產品。為了節約成本,他想出各種方法,如自製油桶,還買下一家化學公司來自製煉油用的硫酸。為了將鐵路運輸費用節省下來,他還購買了油船和輸油管。這種自幼養成的節儉習慣被洛克菲勒用到了生產中,並產生了巨大效益。

科學的管理、精細的經營、高質量的產品為公司贏得了讚譽聲,也使得公司的競爭力進一步增強。1865年,當洛克菲勒剛剛涉足石油業時,克利夫蘭當地有55家煉油廠;到了1870年,當標準石油公司成立時,克利夫蘭就隻剩下26家煉油廠還在正常運營了;兩年後,也就是1872年底,其中的21家就已經成為洛克菲勒的標準石油公司控股的煉油廠。

1937年5月23日,時年98歲高齡的洛克菲勒在他奧爾蒙德海灘的別墅裏去世了。他的事業由後輩繼承了下來。今天,洛克菲勒家族已經是美國十大超級富豪之一,也是當今美國知名度最高的家族之一。洛克菲勒的一個孫子納爾遜·洛克菲勒還曾經當上了美國副總統,而他的另一個孫子大衛·洛克菲勒則成了赫赫有名的銀行家。

成功課堂

沒有人能夠說清楚洛克菲勒家族如今到底有多少財富,甚至連他們自己都無法說清,我們也不必去討論這個問題了。但是有一點需要指出的是,通過洛克菲勒的事情,我們可以得到這樣一個啟發:精細型的性格對財運有著極大的影響。具備精細型性格特征的人必定有一顆精細、敏銳的心,能夠做到精細規劃,當然會有滾滾而來的財源了。

6.做任何事情都不能浮躁

心浮氣躁之人,無論做什麼事情都塌不下心來,而且還經常自以為是,這樣的人往往是幹不成大事的。世界上有無數的人,雖然才能平平,卻靠著良好的態度成就了自己的一番事業。一個粗俗不堪或態度惡劣的人,必然會給人留下極為惡劣的印象。

從前有兩個兄弟,哥哥是個畫家,弟弟是個醫生。畫家哥哥自以為是個天才,驕傲而且暴躁,浮誇自負,不好好練基本功。他瞧不起自己的弟弟,認為弟弟是個沒有出息的人。但他憑借自己的繪畫卻一點錢也賺不到,要是沒有弟弟的周濟,也許他早就淪為乞丐了。

最後弟弟終於明白哥哥根本不是個天才,隻不過是個普通畫匠罷了。後來,醫生去世了,他把自己的一切都留下來給了畫家。那畫家在醫生的家裏發現了自己二十多年來被無名主顧買去的全部油畫。最初他無法理解,經過一番考慮之後,他做出了讓人意想不到的推測:那狡猾的家夥想做一本萬利的投資呢!

就是這樣一個想方設法照顧自己哥哥的人,在死後卻仍然得不到哥哥的理解,哥哥在最後一刻也沒有意識到事情的真諦所在,到最後一刻仍然那麼固執、那麼自以為是,他以後的人生道路可想而知。與此相反,有一位年輕的清潔工卻用自己的心靈和行動為自己譜寫著生命的讚歌。

這個年輕的清潔工每天早晨都拉著垃圾車經過小林家的樓下,每次她都會晃動她手上的搖鈴,示意小林把垃圾拎下來。每當小林提著垃圾袋走向她時,她總是微笑著,在垃圾車旁,優雅地做個“請”的姿勢,就像在說“歡迎光臨”。

她雖然是個清潔工,但從外表看上去根本就看不出她的職業,她正值青春年華,總是打扮得很整潔,甚至很時髦,對工作充滿了熱情。有一次,小林看見她用掃帚對準了地上的一個煙頭,擺出打高爾夫球的姿勢,一杆把煙頭揮入距離兩三步遠的畚箕內。看來她打“高爾夫球”的技術還很高明呢。

在做清潔工的時間裏,她從來沒有表現出浮躁的情緒,總是踏踏實實地幹著自己的本職工作。人們都被她的言行所感動。

成功課堂

心浮氣躁是成功的絆腳石,也許你的工作繁榮瑣碎,也許你的地位低下卑微,但是隻要你始終踏實肯幹,即使你沒有做出驚天動地的事情,你的生活也會因你的努力變得充實,你的人生也會因你的踏實而充滿光輝。

7.你是否總是患得患失

人們對生活往往懷著一種美好的憧憬,憧憬自己可以得到幸福、健康、財富、成功、地位。我們熱衷於一切可以讓我們看似能夠得到快樂的東西。可是在許多時候我們發現,當我們真的得到這些東西的時候,我們卻沒有預想中的快樂,因為我們發現它還不夠多、不夠好,而且我們時時刻刻都在擔心會失去它。這就是所謂的患得患失,所有煩惱著的人的通病,不管他們的煩惱是因為得不到還是怕失去。下麵的故事就反映了這種心態。

有一位百萬富翁,他擁有一家世界頂級的豪華飯店。每天上午11點,這位富翁都會坐在一輛耀眼的汽車裏穿過紐約市的中心公園。

在穿過中心公園的時候,這位百萬富翁發現了一件有趣的事:每天上午都有一個衣衫襤褸的人坐在公園的凳子上死死盯著他開的那間酒店。百萬富翁對這個人產生了極大的興趣,有一天,他終於按捺不住自己的好奇心,讓司機停下車,走到那個窮人的麵前,說:“請原諒,我不明白你為什麼每天上午都盯著我的酒店看。”

“先生,”那個窮人認真地說,“我沒錢、沒家、沒住宅,隻得睡在這條長凳上。不過,每天晚上我都夢到住進了那座酒店。所以每天醒來之後我都會注視著那座豪華酒店。我多麼希望自己能夠真的住在哪裏啊,哪怕隻有一晚!”

百萬富翁覺得很有趣,於是就對那人說:“今天晚上我就讓你如願以償。我為你在酒店訂一間最好的房間,並支付一個月的房費。”

幾天後,百萬富翁路過窮人住的酒店套房,想順便問一問他是否覺得很滿意。然而,他發現那人早已搬出了酒店,重新回到公園的凳子上了。

百萬富翁來到公園,詢問窮人為什麼要這樣做,窮人回答道:“一旦我睡在凳子上,我就夢見我睡在那座豪華的酒店裏,我對它充滿了無限遐想;可是一旦我睡在酒店裏,我就夢見我又回到了冷冰冰的凳子上,這夢真是可怕極了,以致完全影響了我的睡眠!”

這個故事看起來很愚蠢,但是不可否認,我們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存在這樣的心理。一旦我們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我們就會變得患得患失。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曆:小時候看到別的小朋友有一個漂亮的玻璃娃娃,於是羨慕得不得了,夢想自己也能擁有。父母看透了你的心事,為你買了一個更加漂亮的送給你,你欣喜若狂、愛不釋手。可是很快你就會發現自己變得很不安,你怕別人甚至自己把它打碎,整天小心翼翼、戰戰兢兢。你發現無論你將它放在哪裏都有摔下來的可能,於是你變得擔憂、焦慮,甚至開始恨你手裏的那個夢寐以求的東西了!

成功課堂

現實中的你我所想要擁有的並不一定是那個玻璃娃娃,但肯定是要比它珍貴得多的東西。你是不是整天盼望著得到它,或者你已經得到了,又整天擔憂著會打碎它呢?每個人都有自己想要的那個“玻璃娃娃”,可是大多數人都不知道應該如何處置它!正確對待自己想要得到的和已經得到的事物是一個人健康成熟的標誌!

8.你是否具有拖拉的性格

很多人都有拖拉的毛病,因為有時候恐懼的壓力很大,我們認為自己就要死了。我們認為,如果我們把自己害怕的事情拖到稍後再做,或許會鼓起勇氣。

然而事實上,排除做某件事的恐懼,唯一的方法就是去做。“我等一下會去做。”這樣的話你說了多少次?馬上做有什麼不可以?你今天可以做一點小小的改變嗎?你可以打個電話,寫封信,或把你堆在桌上的那一大堆東西清理掉一些嗎?如果你每天都做一點,最後就會把自己想做的事做完;如果你什麼都不做,就永遠不會看到改變。通常我們拖拉的理由有以下幾種。

1.等待事情自己完成

我們也許發現了這樣一個情況:有些事情隨著時間過去,自然就會有結果。

我們等著事情自然有結果,其實是故意想置身事外。被動等待改變是一種等著受苦或讓人失望的方法。

拖拉的信條是:我的時間多的是,可以等到明天再說。

可是,如此你需要等待多久?一個星期,一個月,一年,二十年還是五十年?等待並不是一個令人享受的過程,因為你不知道自己要等待多久,不知道事情的結果是否是你想要的。這種完全被動的行為會使等待成為一種煎熬。

2.太忙了,沒時間

你是不是把時間浪費在沒有意義的工作上,而把重要的工作放著不做?你是不是“太忙”而沒有做家庭作業,沒有打掃房子,沒有運動,沒有去找一份新工作,而是坐著看電視、整天睡覺、在電話上東拉西扯,或是整理亂七八糟的抽屜?我們常常因為無關緊要的事情忙碌著,重要的事情則在無形中被拖了下來。也有可能這種拖拉是你故意而為的,因為你不願意去麵對它而給自己找了諸多借口。

可是,問題是它依然擺在那裏,你遲早都是要麵對的。

3.出於完美主義的想法

完美主義論調要求的是,我要把全部做完,現在就做,而且要做對。有時候我們會把一項企劃案往後拖,拖到我們可以把它做完、把它做對為止,其實永遠也不會有那種時候。

當我們一直把某件事情拖到明天時,我們可能會讓自己沒有退路,必須匆匆忙忙把事情做完。一般說來,匆匆忙忙完成的事不會像逐步完成的事那麼完整,那麼圓滿。

人不可能到最後的時刻一下子就將事情做到完美,因為任何事情都需要一個步驟一個步驟地去完成。我們將事情拖到最後的結果是,我們已經沒有時間去將它做得更好,於是草草收場,結果自然是事與願違。

4.想做的都是與目標無關的事

你是不是沒有把時間用於努力朝自己的目標前進,而是打破自己的承諾,為的是做一些比較不重要的事情上?時間是不是趁你不注意時“悄悄溜走”了?了解自己在不斷逃避生活上的進步,你就可以為將來做出新的選擇。

每次你想要讀書就覺得很想吃東西,或該寫作時又很想打電話,這些事情讓你不能專心去做你該做的事情,最終造成了它的拖延。

成功課堂

拖拉對事情的解決沒有什麼好處,甚至隻能使事情變得更糟,最後無法收拾。如果真的到了那一步,可能采取任何措施都已經無法彌補了!

9.一味逃避的性格要不得

生活在這個社會中,我們就注定要麵臨各種各樣的事情:好事、壞事、愁事、樂事、悲事、喜事……通常情況下,人們不會逃避好事、樂事、喜事……但是卻不容易麵對壞事、愁事、悲事……然而,無論是什麼事,發生後都得麵對,如果你逃避,你不僅會錯失很多極為重要的信息,還可能從此不能振作起來。

露辛達習慣幻想未來的計劃,以致錯失老板和學校教授指示和指導的重點,因為她不專心。這種習慣破壞了她的成功機會,因為她誤會了老板的指示,沒有把事情做對,要不就是根本沒有做;因為這樣,她在學校裏沒有拿到好成績,在工作上也得不到升遷。

當你的情感逃避時,你就是讓自己錯失活著的感覺,錯失和別人建立親密關係的機會。比如想和家人親近一點,但又有點不自在,當這種情緒出現時,你就離開房間或打開電視。而這些舉動反而會使你無法獲得渴望的親密關係。

把事情記錄下來,並保有一本日記,可以幫助你確認你的行動,了解阻礙自己的情緒,讓你把感情表達出來,觀察自己進步的情況。逃避行為通常有以下幾種表現。

1.改變話題

有人說了讓湯姆覺得不自在的事情時,他會假裝沒聽見。他會改變話題,那麼,他就不需要直接應對那件事所產生的不自在的感覺了。改變話題並不會改變情況和事情,隻是把事情緩一緩,讓事情變得越來越嚴重。問題得不到妥善解決,很多時候會在心裏產生陰影,隨著陰影的不斷擴散,我們的心理也會越來越敏感,越來越脆弱。

2.身體上的病痛

有些人在幼兒園時就知道,如果我們跟爸爸媽媽說肚子痛,爸爸媽媽就會很關心我們。有時候我們想留在家裏,唯一的方法就是生病。這樣我們就可以逃避討厭的考試。問問自己,是否生病都有一貫性或固定的模式?如果你在重要的活動之前不斷生病,然後以生病作為不參加活動的借口,身體上的病痛可能就是一種逃避現實的方式。

把身體上的病痛變成抗拒的方式並不容易看出來,因為大部分人真的生病了,而且還有生理上的症狀可以證明。心理的力量相當大,在某些個案上,自我談話會製造疾病,也會製造療法。如果你每次在麵談一份工作或學校期末考試時生病,那麼或許應該看看自己是不是以身體上的病痛在逃避。很多學生承認,他們在考試之前就會生病,考試完了病也就“奇跡”般地痊愈了。

3.分心

你和別人談話時是否會不看對方,以逃避自己的感覺或恐懼?當某件重要的事情被提及時,你的眼睛是否會在房間內四處飄來飄去?逃避他人是錯失重要信息的一個方式。如果我們在對話中不能保持專心並敞開心胸,我們就永遠不會知道自己會錯失什麼,而那些信息也許對我們而言是至關重要的。

蘇珊總是在說話時做一些分散自己注意力的事情。可能是擦口紅、輕拍自己的頭發或玩自己的耳環,她從來不會真正地專心和別人談話,而別人也常常因為她不關心的態度而生氣。有時她會漏掉老板的指示,因為她忙著玩計算機或翻閱雜誌。大家都認為,蘇珊不專心是表示她不關心別人說的話。

4.離開

離開和改變話題很相似。讓我們有壓力的事情發生了,與其開誠布公地溝通,我們寧願選擇離開。而離開並不會讓問題消失,隻是把事情緩一陣子,可能還會讓事情變得更嚴重。

當羅斯剛開始參加聚會時,她覺得很不自在,而且很害怕改變。每次休息時間一到,她就到廁所去,雖然她並不是真的想上廁所,她隻是為了避免親近任何和她談改變的人。如果你正在訓練自己,以逃到另一個房間的方式來麵對不自在的情況,那麼你跟大家的距離就會越來越疏遠,甚至會產生隔閡。

5.堅持目標

有些逃避行為是把自己孤立起來,或什麼都不說,這樣做隻會讓問題比原來的情況更為嚴重。隱藏自己的目標可能會讓我們更容易將目標延後,因為我們認為,如果我們沒有貫徹自己的目標,沒有人會知道。而這樣一來,我們也因為缺少了監督機製而使自己的目標成為空想和泡影。

6.間接溝通

間接溝通會有幾種結果。如果你沒有表明自己的立場,別人可能無法了解你。或許有人會以為他們了解你的意思而采取行動,然而結果更讓你感到失望,進而認為一切都是別人的錯。

例如,蘇菲總是很生戴維的氣,因為當她說“廚房很亂”時,她是希望戴維了解她真正的意思,那就是:“我需要幫忙。”戴維覺得很煩,而蘇菲覺得壓力很大。如果蘇菲直接要求戴維幫忙,她可能會獲得戴維的協助。然而,這對夫妻陷在這種誤會的循環之中,幾乎毀了兩人的感情。

成功課堂

你是否意識到自己也有上述逃避行為?你知道逃避不是辦法,可就是無法強迫自己去勇敢麵對,這讓你的內心十分痛苦。其實,麵對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難,我們必須時刻提醒自己,逃避永遠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有些事情如果無力完成,我們可以尋求幫助,朋友和家人是支持的來源,幫助我們度過困難的時光,幫助我們一起去解決問題。

10.率性而為的後果

我們永遠都要清楚,這個世界永遠都不是一個人的世界,人與人之間永遠都有扯不斷的聯係,一個太過自我的人是不會受到別人的歡迎的。

很多人認為率性而為是一種美德,隻有天真而純潔的人才能做到這一點,而且越來越多的人把這一點奉為“個性”。但是我們需要在社會上生存,有棱有角勢必磕磕碰碰,學點圓滑和世故才能一路暢通。想想你身邊那些落魄的人、自我毀滅的人,他們是不是大多都具有率性而為的性格?有些時候,率性而為真的沒有什麼好處。

艾文斯其實是個很正直的人,沒有什麼心計,心裏怎麼想的就怎麼說,簡單地說,他說話做事都是率性而為。

“我沒覺得這樣有什麼不好,要是一個人老是看別人的臉色過日子,那不是太辛苦了嗎?”家人和朋友勸說他的時候,他總是這樣理直氣壯地回答。

不管是在家裏還是在公司,也不管對方是誰,不管當時是什麼場合,隻要他的脾氣上來了,他就會不加克製地說出內心的想法,甚至勃然大怒,有時弄得別人非常尷尬。知道他脾氣的人不和他計較,但是更多的人還是不喜歡他,因為他們幾乎都因為艾文斯的某句話或者某個行為而遭遇尷尬,雖然大家都知道他不會有害人之心。

然而,他卻害了自己。有一天他和上司大吵了一架。他當著眾多同事的麵大吼大叫,最後抓起公文包,指著上司的鼻子,大聲說:“你厲害!我就是不吃這一套,我不幹總可以了吧!”

可是第二天他仍然要麵對上司,因為他找不到更好的工作。但是,從此以後他一直做著無關緊要的工作,而別的同事都紛紛提升或者加薪了。

這就是艾文斯率性而為的結果。其實每個人都和他想的一樣,都不想看著別人的臉色生活。人生在世,如果說話做事都能率性而為,也就沒什麼可遺憾的了。但事實證明這是不可能的。

天底下苛刻的老板很多,挑剔的客戶也不少,你不可能在決定著你前途命運的“主子”麵前耀武揚威,否則不管是你“炒”他還是他“炒”你,你失去的都可能是一個絕佳的機會;你也不可能在至高無上的“上帝”麵前頤指氣使,那意味著你放棄了他送給你的財富,而他們對於你的放棄根本就不會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