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們留意的話,可以觀察出很多政要在麵對記者的詢問時,他們說話都是極為謹慎的,從來不會說“肯定”、“一定”、“絕對”之類的話,他們往往都偏愛用諸如可能、盡量、或許等不是肯定的字眼。他們之所以如此,就是為了防止“意外”的發生,否則一旦把事情說死,結果卻事與願違,那不是把自己推向了絕路嗎?現實中類似的事件也不是沒有。
有一天,某公司經理把一項托運工作交給一位男同事,這項托運任務比以前的有難度,經理問他:“完成此項任務有沒有困難?”他拍了拍胸脯回答說:“沒問題,包您滿意!”可是過了幾天沒有任何動靜。於是經理找到他“怎麼樣,不能按期完成任務嗎?”他有些慚愧地說:“事情真的不像我想象得那麼簡單!”在此,雖然經理給了他鼓勵的話語,但對他拍胸脯說大話是很不滿意的。這就是把話說得太滿而對自己造成窘迫的例子。
此外,說話時也要注意:對別人的請托你應該答應,應該承擔下來,但是你答應對方的話要說明確,你可以回答對方以“我試試看”、“我會盡最大的努力幫忙”等字眼,但千萬不要說“沒問題”、“保證完成”等類似的話。同樣,上級交辦的事必須得接受,但不要說“保證沒問題”,應代以“應該沒問題,我全力以赴”之類的字眼。
以上是為人辦事時應該如何應對的一些方法。再者,與人交流時,不要口出惡言,更不要說出“勢不兩立”之類的話。不管誰對誰錯,最好是閉口不言,以為他日需要攜手合作時留有“麵子”。對人不要輕易下評斷,像“這個人完蛋了”、“這個人一輩子沒出息”這類“蓋棺定論”的話也不要說,說不定就會發生一百八十度的轉變而扭轉乾坤。
成功課堂
把話說絕有時也有實際上的需要,但除非必要,還是有所保留為好,既不得罪人,也不會讓自己陷入困境,要根據不同的環境,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總之,說話最好不要絕對化。
12.拒絕他人的要求要恰當得體
一次,林肯受邀在某個報紙編輯大會上發言,林肯認為自己不是編輯,卻出席這次會議,實在不相稱。所以他想拒絕出席這次會議。於是他給大家講了一個小故事:“一次,我在森林裏遇到了一位騎馬的女士,我停下來讓路,她也停了下來,然後盯著我的臉看了很長時間。她說:‘我現在才相信你是我見到過的最醜的人。’我說:‘您大概說對了,可是我又有什麼辦法呢?’她說:‘當然了,你生就這副醜相是無法改變的,但你可以待在家裏不要出來嘛!’”大家為林肯的幽默啞然失笑了。
運用一定的方法技巧來拒絕他人,才可以把拒絕帶來的遺憾縮小到最低限度,既不傷害對方的自尊與感情,又能夠得到對方的諒解和支持。
相信很多人都遇到過這些傷腦筋的事情:一個品行不良的熟人纏著你,要你借錢給他,但你明知借給他無異於“肉包子打狗”;一個熟識的人向你兜售物品,你明知買下就會吃虧;一些不輕易開口的至親好友求你時遭到拒絕,輕則失望、傷心,重則大發雷霆;曾經在你困難時鼎力相助的患難之友有求於你,你心有餘而力不足,但他卻不相信,指責你忘恩負義。麵對這些,你該如何處理?要知道,你是人而非神,沒有呼風喚雨、有求必應的本領。該拒絕的時候就得拒絕。倘若不好意思當場說“不”,向別人承諾了自己不願、不應、不必履行的職責,一旦事辦不成,更讓對方生氣。
拒絕人也有技巧,不善拒絕的人,一次拒絕就可能把多年的深交得罪;而善於周旋的人,也許他天天都在拒絕,卻仍能廣結人緣,極少招來非議和埋怨。
拒絕應當對事不對人,要看他的要求是否合理、是否能辦到,而不應看對方地位的尊卑以及雙方利害的大小。
這裏講幾種常用的拒絕方法,以供參考。
1.假托直言
某報社的推銷員上門推銷他們發行的報紙,可你不感興趣。你可以很有禮貌地說:“謝謝。我知道你們的服務很周到,可是我們已經訂閱了其他幾家報社的報紙了,請諒解。”
像這種采取假托非個人原因作為借口,而加以拒絕的方法就是假托直言。
直言往往是對一個人信任的表現,也是與對方坦誠相見的標誌。但由於直言往往逆耳,很難收到預期的效果,所以不到迫不得已,千萬別用。
2.詼諧幽默
某市要舉辦一次歌唱比賽,民營企業家找到大會主持人說:“我讚助1萬元,你安排我當個評委怎樣?”這個人社會聲譽不太好又根本不懂藝術,麵對對方的要求,大會主持人一拍對方的肩膀說:“老兄,難道你錢多得沒處花了嗎?把1萬元扔在這個會上還不如扔到河裏呢,那樣還能看到個水漂兒呢。”
這是在對方提出要求後,機智地以詼諧幽默、玩笑打諢的話語遮掩了實質性問題,避免了直接回答,巧妙地拒絕了對方提出的要求。
3.裝聾作啞
1945年7月,蘇、美、英三國首腦在波茨坦舉行會談。一次會議休息時,美國總統杜魯門告訴斯大林美國研製了一種威力巨大的炸彈。這是想試探斯大林對原子彈所持的態度。斯大林卻好像根本沒聽見一樣,臉上未露出絲毫異常表情,也沒有做任何回答,以至後來許多人回憶說,斯大林好像有點聾,沒有聽清楚。其實,斯大林聽得清清楚楚,會後,他立即對莫洛托夫說:“務必加快我們工作的進展。”兩年後,蘇聯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顆原子彈,美國的核壟斷被徹底打破了。
對對方提出的問題假裝沒有聽見,當然就不用回答了。
拒絕他人時,還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麵:
遇到敏感的問題或難以承諾的要求時,首先要向對方誠懇地表示充分地尊重、理解和同情,然後再機智應對。一定記住時刻保持不焦不躁、沉著冷靜。對於一些無理要求或挑釁性的提問,既可采取主動出擊,也可以防衛。對於合情合理但目前自己還沒有能力辦到的要求,可以拒此應彼,也就是說在拒絕對方一方麵要求的同時,盡量滿足對方另一方麵的合理要求來作為補償,以使對方的遺憾和失望之情得以緩解;也可以真心實意地為其出謀劃策,建議他另求希望更大的門路。
倘若對方是個胸襟開闊的人,那就及早開誠布公地說明原因拒絕,以便他另做打算。倘若對方毫無思想準備,並且承受心理壓力的能力不高,遭受出其不意的拒絕後,輕則可能煩憂、痛苦,重則可能精神失常,這時則要以商量、研究之後再奉告為借口,用拖延時間和旁敲側擊的方法,讓對方自己意識到被拒絕的可能性。
如果對方是你的上級或長輩,幹脆主動登門說明原因,委婉拒絕,不要等著他們再三催你答複,以免失敬。如果對方是你的下級或晚輩,無論對方提出的是什麼問題,合理與否,都不宜當眾恥笑、訓斥,而應耐心解釋或暗示拒絕的原因。假如對方對拒絕的理由持懷疑態度,仍糾纏不休,不妨再加上類似的人或物作為旁證,以增強拒絕理由的可信程度。
成功課堂
拒絕時要給予對方以希望。倘若是合理的要求,一時不能解決,不妨如實告訴對方,並且給予對方希望、鼓勵,使對方感到雖然某個要求未能滿足,但工作還是有意義的,生活也還是美好的,這份情誼仍然是可貴的。對於實在不合理的要求,不要遷就,一定要毫不猶豫地斷然拒絕,態度絕不含糊。不要模棱兩可,使對方產生誤解,仍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這樣既耽誤對方辦事,又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麻煩。不過,拒絕時要注意口氣盡量委婉。
13.恰當的讚美讓人如沐春風
聞名於世的成功學大師戴爾·卡耐基,是運用方圓做人哲學的一個典範。他推銷自己的書就有一套絕妙的方法。
有一天,卡耐基從朋友那兒回來,他一邊走一邊思考問題。這時候有一個穿著較為樸素的年輕人朝他走了過來,激動地問:“你是卡耐基先生嗎?”卡耐基回答說:“是的!”
後來他才知道這位青年買了本他的《人性的弱點》一書,但他一直想找卡耐基給他買的那本書上簽個名,卡耐基取出筆在他的書上簽了個名,他突然覺得這也是一個促銷的好辦法。
於是,他和學生們商量了一陣,就開始在紐約市進行卡耐基簽名活動,這次活動對於本來就暢銷的形勢更是錦上添花,竟然創下了一周銷售五千本的記錄,之後卡耐基的好幾本書一直暢銷不衰。
還有一次,卡耐基應洛厄爾·托馬斯的邀請到他家去做客,到了晚上,他們坐在火爐邊談話,托馬斯太太突然建議要打橋牌。
“對不起,太太,我不會,我對橋牌一竅不通。”卡耐基說,“那遊戲要動腦筋,對我來說簡直太困難了。”
“沒關係,我可以教你。”托馬斯太太說。
“我還是看你們打吧。”卡耐基說道。
“戴爾,相信自己,其實一點都不難,對你來說學會它隻是小菜一碟,這就像你寫文章一樣,一學就會。橋牌隻需要記憶和判斷,這對你最適合了。”托馬斯先生說道。
還沒等卡耐基回過神來,他就已經不知不覺地坐在了橋牌桌前。那是他第一次打橋牌,本來他一點準備都沒有,可是正是托馬斯先生的話給了他信心和勇氣。
盡管那次學習打橋牌,卡耐基不是很熟練,但據他後來說,托馬斯先生給他上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課。
卡耐基說:“這使我想起了伊斯·卡勃特斯,他是一位超級橋牌大師。他的有關橋牌的書被譯成好幾種文字,而且十分暢銷。然而,令人難以相信的是,如果沒有那個青年女子,也許他永遠不會走上橋牌運動這條路。
“1923年末他在美國時,自己孤身一人,身上的錢也都花光了,他想在美國找個工作養活自己,可是找來找去都沒找到合適的,最終還是經一個朋友的介紹,他有了一份勉強能謀生的工作。
“卡勃特斯會打橋牌,可技術太差勁。他根本就記不住牌,常常把打出去的牌翻來覆去地看,所以沒有一個人願意跟他玩。不過,後來的一件事卻改變了他的命運。
“有一次他遇到了一位漂亮的橋牌女教師,女教師叫約瑟芬·狄絲。這位女教師教卡勃特斯打橋牌時發現他雖然牌技不怎麼樣,但是分析能力卻很強,他對自己手裏的牌總能做出比較準確的分析,狄絲認為這種素質是很難得的。
“於是狄絲就試圖說服他,她說:‘卡勃特斯,告訴你吧,你是橋牌界不可多得的天才。’卡勃特斯說什麼也不相信:‘你在開玩笑吧?’狄絲於是就把她的發現告訴了卡勃特斯。
“在以後的時間裏,狄絲總是千方百計地想辦法激勵他,他隻要有一點點進步她都大加讚賞一番。後來,卡勃特斯也漸漸地相信自己是個天才了。他的牌越打越好,後來果真成為了橋牌界的高手。經過較長期的接觸,卡勃特斯最後愛上了狄絲,並與她結了婚。”
這件事讓卡耐基受到了很大的啟發,於是他在《人性的弱點》一書結尾的時候又加了一節叫做“‘高帽子’的妙用”,對“鼓勵”一詞做了心理上的分析。書上這樣寫道:
鼓勵既是一種與人相處的方法,又是一種心理上的暗示手段。人在潛意識和意識層麵上有很多困惑,由於長期得不到解決,所以就將它積壓了下來,就會產生對自己的疑問,比如“我能行嗎”或“我應該做嗎”或者“客觀條件允許嗎”之類自己解答不了或凾待選擇的事情。
這種選擇會讓自己猶豫不決。而在這個時候,恰恰是外界的因素更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一個暗示或一個建議都可能讓你找回自我,去按照別人告訴你的方法去做,這就是鼓勵的力量。
有一位美國心理學家在一所中學裏找了一個班級想進行一次實驗。他向班主任保證這個實驗會讓他看到一個奇跡,因為他在許多學校許多人中間都做過此類實驗,結果都成功了。
他在暗中觀察了很長一段時間,結果發現了班上有一個相貌平平、很不起眼的姑娘,於是他找了一個機會,把除那位女生以外的全班學生都召集到了一塊,他向學生們說出了他的打算。
這位心理學家告訴學生們,從今天起,所有的學生都要把那位沒有到場的女生當做全班最漂亮、最迷人、最美麗的姑娘去看待。三個月後將會看到人們意想不到的效果,到那時,這個實驗就結束了。
於是,從那天起,學生們對那位姑娘的態度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再也不是以前冷冰冰的態度了。
那位女生簡直受寵若驚,她驚奇地看到男生們把別的相貌姣好的女生撇在一邊不理而向她靠攏,而其他女生隻能投以羨慕的眼光。老師上課時對她的態度也改變了很多,每次提問時,老師總是叫她的名字,當她答對了的時候,就會得到老師的表揚和誇獎,同學也會給予她熱烈的掌聲。
這位姑娘就像是在做夢一樣,她不明白自己這幾天怎麼會由一個灰姑娘一下子變成了眾人心目中的白雪公主。
一個星期過去了,人們仍然像對待珍寶一樣地對待她。於是她也開始注意自己的形象了,她的眉頭開始舒展了,她的胸脯也漸漸挺起來了,由於笑聲經常陪伴著她,她的心情也漸漸地開朗起來、愉快起來,經常與同學們在一起盡情地玩樂。
兩個月過去了,全班同學都驚奇地發現,她與以前大不相同了,雖然容貌不能算是美麗絕倫,但也算是楚楚動人,並且微笑常常掛在臉上,有的同學還開玩笑似的說那是蒙娜麗莎的微笑。
後來,班上選班花,大家都一致投票選那個姑娘,也許開始實驗時,大家隻不過是在逢場作戲,可是到了後來,人們都是真誠的給予。
由此可見,肯定一個人是多麼的重要。所以,多鼓勵別人吧,讓人明白,其實事情是很容易做的。讓別人知道你對他處理某事有信心,知道他有潛力,知道他會出色地完成任務。如果你明白了這個做事的道理,在請別人幫忙前,先給他戴一頂高帽子,給他以鼓勵,讓他知道你對他辦此事有信心,知道他的潛力,他一定會伸出他的援助之手。
成功課堂
人人、時時、事事、處處都有值得稱道的地方,而你所需要的就是把這些讚美的話說出來而已。比如,遇見漂亮的女孩就讚美她的打扮裝束,看到抱孩子的母親就讚美孩子的漂亮可愛,對工作如癡如狂的人就讚美他的業績和工作效率。此外,你不僅要讚美大人物和大成就,也要多讚美小人物和小細節。如果我們能用心去觀察別人,就一定會找到許多值得讚美的地方,隻有這樣才能做到真誠地讚美。
14.學會幾種溫和的自衛方式
你和某人談話時,對方突然像投遞炸彈包裹似的向你挑釁。這時,你該如何處理呢?
當然,你要根據情況采取相應的措施。有些場合,最佳的方式就是溫和地婉拒對方的挑釁。從而避開一些一觸即發的口角。先來看幾種基本的方式。
第一種方式:你可以發出幹擾對方發射器的信號。這種方式可以使對方的質詢或指控毫無發揮的餘地,你也就不必考慮該如何回答他們了。都柏林神學院的一位女同學有一次終身難忘的經曆。那個時候,她決心要去訪問一位世界聞名的作家——山繆·貝克,而這位作家向來以不願意接受任何人的訪問而聞名。這位“初生牛犢”並沒有動搖,她遠赴巴黎,在貝克的門前露營,希望能夠等到貝克改變主意接受她的訪問。功夫不負有心人,最後貝克果然動了惻隱之心,答應接受她的訪問。不過有一個條件,即訪問必須在午餐時間進行,為了不影響他在午餐後立即工作。
訪問地點設在附近一家咖啡館,一開始,貝克就殷勤地詢問這位女同學許多有關她自己的身世背景、誌向喜好等問題,這位女同學也立即熱忱地做出了回答。事後這位女同學才發現,此次訪問除了和貝克共享了一頓美好的午餐外,沒有任何收獲。
貝克非常了解,並且十分熟練地運用了人與人相處的基本原則,那就是:多數人對自己的興趣遠超出對他人的興趣。
第二種方式:采取戰略性的混淆。就是說在緊要關頭,你一下子變成了低能兒,聽不懂對方所說的話。電影《安妮·霍爾》裏有一幕溫柔的場麵就采用了這種技巧。疲憊的伍迪·艾倫在深夜裏接到了黛安·基頓打來的求援電話,說她房裏有“一隻嚇人的蜘蛛”。一場英雄救美的精彩戲過後,倆人相擁而臥,黛安以興師問罪的口氣問伍迪,剛才打電話給他時,他床上是否還躺著另外一個女人?伍迪立即寒著臉,滿是困惑地問道:“你這是什麼意思?”這無疑是整個片子裏最妙的一句話。不是因為他這句話問得突兀,要知道伍德絕不可能不懂黛安的意思,而是因為這句話最妙地表現出了許多類似的尷尬情形的共鳴。事實也確實如此,假如我們把所有因做了虧心事而感到良心不安的人召集而成一個秘密團體,相信他們彼此問的定是:“你這是什麼意思?”
更妙的是,這句話一直都非常有效。沒有任何人能抗拒這句話的誘惑,他們都會忍不住立即為原來的問句加以注解、說明,甚至會把原問句所隱含的用意和盤托出。
於是,隨時都可能爆炸的問題就會像被拆除引信的炸藥一樣,沒有了殺傷力。
另外一個與“戰略性混淆”類似的技巧,就是我們接著要談的“製造”困擾。沒有人願意同精神不正常的人廝混,除非他的精神也有問題。比如,一位不懷好意的入侵者在宴會中伸手把你拉到角落,問你宴會結束後是否還有什麼節目,你可以殷切地說:“陰天會使你煩躁嗎?”或者,一位酷愛打探別人底細的女士不斷地追問你:“結婚沒有?”“是猶太人嗎?”等等諸如此類的問題,你可以回答她:“我是國際交換學生。”別小看這幾句無厘頭的話,它真的可以給對方造成很大的困擾。
遇到侵略性較高的對手,有一個源遠流長的最佳方式:當別人打你的右臉時,把左臉也給他,即耶穌所說的“送上另一麵臉頰”。拳王穆罕默德·阿裏也說過這樣一句名言:“以靜製動,讓對手不斷地攻擊,直到他體力耗盡。”
如果有人當著你的麵說你是“一個狡詐的混蛋”,你便可以立即回答:“我完全同意您的看法,但我很想知道您認為我做的哪件事最狡詐?”或者對方會說:“你是我見過的最懶的人!”你可以這樣回答:“您說得太對了,那麼請問您是否願意告訴我,您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注意到的呢?”
對方一旦上鉤,你便可以隨心所欲,想釣他多久就釣他多久。這時,倘若他想掙脫你的鉤,你還可以繼續鼓勵他指出你的其他缺點。看他還怎麼把鉤甩掉。
當然,這種方式要求你有極大的耐心,至於有些人,他們沒有足夠的時間或精力來進行這種長時間的“抗戰”,那就“一麵倒”吧。這時你必須積極地參與到對方的指責當中去,同對方一起痛罵自己不當的行為或缺點。比如有人指責你:“你對付某人的手段太卑劣了。”你就可以像在談論別人一樣,痛責自己不當的行為!
“唉,你還沒見我對付另一個人的態度呢,更是惡劣極了,要命的是,我居然對自己的行為甚感滿意。像我這樣的人居然還會有朋友,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你一定難以想象,倘若有朋友來請我幫個小忙,我將會怎麼回答他們……”
最後一種溫和的自衛方式是:保持沉默。麵對對方的挑釁,如果你無法確定該用哪種方式回答,那就保持沉默吧。隻要不參與爭論,也就無所謂輸贏。同時,對方在滔滔不絕的自語中會把自己的缺點暴露出來。因此,你根本不必擔心裝聾作啞的後果。
成功課堂
中國太極講究以柔克剛,與人交往中也可以遵循這樣的原則。在力量相當的情況下,硬碰硬除了兩敗俱傷外,再也不會得到任何好處。這就是說,我們可以用柔的方式來對付一切不利的因子。柔不是弱,而是一種韌性,一種彈性,當別人對你惡言相加,當別人對你拳腳相向,不要衝動地以牙還牙,而要以溫和緩解對方的冰冷,以柔韌應對對方的強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