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石頭像大小不一,小的高3米多,大的卻高達12米多,足有50噸重。克拉特博士及他的考古隊在離公路31千米處一個封閉的山穀裏發現了第一個石頭像,它麵向北方。
不久,考古隊又發現了一個埋在土石下的石頭像。最後在特種掃描儀協助下,他們發現了山穀裏埋藏著的23個石頭像,它們排列成半圓環形狀。這種排列似乎與宗教有關,但卻無法證實。克拉特博士說:“複活節島上的石像也排列成一種特殊隊形,而人們無法考證為何要把石像排成如此隊列?”
專家們猜測,包括波列尼西亞人和神秘的遠東人在內的有關民族於1300年前發現複活節島,在島上立起石像,其目的是為嚇唬入侵者和討上帝歡喜。但這些人或他們的後代會去美國東部冒險嗎?
克拉特博士不想向外界透露石像的確切位置,以免遭到記者和遊客幹擾。隨著寒冬來臨,他決定暫擱置挖掘工作,直至來年春天。
與此同時,專家們則可利用這段時間研究印第安傳說,看看此間是否有外來者涉足這個山穀,以及美國石頭像與複活節島上石像有何聯係。人們期待著這項研究工作能有新的發現。
在新疆北部的草原上有一些石雕人像,但是這些石人來自何方,是誰人所為,何時所做,是哪個民族或部落的文化遺產?學術界至今還沒有揭開這些謎底,在人們心中仍然是一個問號。
這些石人都是用整塊的岩石雕琢而成。從外形來看,大都是全身像,頭部、臉型和身軀雕刻得生動逼真。近年在博爾塔拉蒙古族自治州溫泉縣境內阿爾卡特草原上發現的阿爾卡特石人,就是用一整塊白沙岩石雕鑿而成的。其頭部雕鑿出一個寬圓的臉龐,高高的顴骨,一雙突起的細長眼睛,嘴唇有兩撇八字胡須。身上雕琢出翻領大裕袢,腰部束一根寬腰帶。右手拿一隻杯子舉在胸前,左手按著一把垂掛在腰際的長劍。腳部刻畫出一雙皮靴子。石人的臉部表情嚴肅,仿佛是威武的將士在保衛和巡視著周圍的草原。
這些來曆不明的石人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考古學家,而研究曆史的學者們也在積極探討這些石雕作品的“來龍去脈”,希望它不久能真相大白,以另外一種姿態出現於世人的麵前。
馬耳他島的巨石建築
地中海上的馬耳他島,位於利比亞與西西裏島之間。1902年,在這裏的首府瓦萊塔一條不引人注意的小路上,發生了一件引起世人轟動的大事。有人蓋房時在地下發現一處洞穴,後來人們才知道,原來這裏埋藏著一座史前建築。
它由上下交錯、重疊的多層房間組成。裏邊有一些進出洞口和奇妙的小房間,旁邊還有一些大小不等的壁孔。中央大廳聳立著直接由巨大的石料鑿成的大圓柱和小支柱,支撐著半圓形屋頂。整個建築線條清晰,棱角分明,甚至那些粗大的石架也不例外。沒有發現用石頭鑲嵌補漏的地方。天衣無縫的石板上聳立著巨大的獨石柱,整個建築共分3層,最深處達12米。
這些不可思議的史前地下建築的設計者是誰?在石器時代,他們為什麼用這麼大的精力來建造這座巨大的地下建築?人們百思不解。
十幾年後,在該島的塔爾申村,人們又發現了一個巨大的石製建築。經過考古學家們挖掘和考證,認為這是一座石器時代的廟宇的廢墟,也是歐洲最大的石器時代遺址。這座約在5000多年前建造的廟宇,占地達8萬平方米,整個建築布局精巧,雄偉壯觀,好多個祭壇上都刻有精美的螺紋雕刻。站在這座神廟的廢墟麵前,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道宏偉的主門和通往廳堂及走廊錯綜的迷宮。
在馬耳他島上的哈加琴姆、穆那德利亞、哈爾薩夫裏尼,考古學家們曾幾次發現精心設計的巨石建築遺跡。哈加琴姆的廟宇用大石塊建造,是最複雜的石器時代遺跡之一。
有些“石桌”至今仍未肯定其用途。石桌位於通往神殿門洞內的兩側,神殿裏曾發現多尊母神的小石像。穆那德利亞的廟宇,俯瞰地中海,扇形的底層設計是馬耳他島上巨石建築的特征。這座廟宇大約建於4500年前,有些石塊因峭壁的掩遮而保存得相當完整。
最令人不可理解的是“蒙娜亞德拉”神廟。這座廟宇又被稱為“太陽神”廟。一個名叫保羅·麥克列夫的馬耳他繪圖員仔細地測量了這座神廟後發現,這座神廟實際上是一座相當精確的太陽鍾。根據太陽光線投射在神廟內的祭壇和石柱上的位置,可以準確地顯示夏至、冬至等主要節令。
而更令人震驚的是,從太陽光線與祭壇的關係推測,可以毫不猶豫地得出結論:這座神廟已經1.2萬年了。這座神廟的存在,又一次打亂了人們的正常思維方式。1.2萬年以前,神廟的建造者們居然能有那麼高深的天文學和曆法知識,能夠周密地計算出太陽光線的位置,設計出那麼精確的太陽鍾和日曆柱。這一切該怎麼解釋呢?
在馬耳他島上,發現了30多處巨石神廟的遺址。不少學者的研究表明,這些巨石建築的建造者們在天文學、數學、曆法、建築學等方麵都有極高的造詣。有些研究者甚至推斷節令的曆法標誌,而且還可用作觀察天體的視向線,甚至能當做一台巨型計算機,準確地預測日食和月食。
石器時代的馬耳他島居民真有這麼高的智慧嗎?如果真是這樣,那麼他們是怎樣獲得這些知識的?為什麼他們在其他領域卻沒有相應的發展?是什麼因素激發了他們建造巨石建築的瘋狂熱情?而這些知識又為什麼莫明其妙地中斷了?這一切至今仍沒有人能夠回答。巨石無言地聳立著,把一切高深莫測的疑問保持在一片沉默中。
大流士王宮被焚之謎
1930年至1940年間,考古學家曾在伊朗設拉子東北的塔克特·詹謝附近發掘出一座古城遺址。這就是古波斯帝國的舊都波斯波利斯,波斯波利斯坐落在伊朗紮格羅斯山區的一個盆地中,城市東麵依山,其餘三麵築有城牆。它建於公元前6世紀到5世紀。從遺址的廢墟看仍還可見當年建築的宏偉和壯觀。
遺址中有一片布滿著飾有各種浮雕雕塑的頹垣斷壁、殘破宮門和成排石柱的地方,經研究證明這裏正是波斯帝國國王大流士有名的接見廳和薛西斯的百柱殿。
王宮的大門由堅固的巨石砌疊而成,上麵雕琢著雄偉的帶翼聖牛巨像,象征著專製君主的權力和強大。台基是用岩石鑿成的平台,長約500米,寬為300米。
牆壁飾以渾厚的岩石浮雕:國王、大臣、成排的戰士和各被征服民族的納貢者。人物形象被描繪得栩栩如生,顯示出高超的藝術技巧。王宮的殿堂由許多高大而獨特的列式石柱所組成,柱子高達18米,上麵架著木質的頂棚。前麵是巨大的、光滑的白雲石砌成的階梯,階梯斜度不大,寬則可容10匹馬並排通過。
整個王宮的建築除了石雕、浮雕外,還有釉陶磚瓦、各類壁畫及黃金、象牙鑲嵌物等,表現了古波斯藝術的高度水平。根據古波斯銘文記載,王宮建築是由許多不同民族和部落的匠師共同建築起來的,其建築藝術風格上,除了波斯的成分外,還包含有西亞、埃及和希臘的各種成分。
古希臘作家對這個“波斯人城市”的奢侈豪華情形亦曾有所描述。據說在發掘王宮遺址時,還發現上麵有火焚的痕跡,焚毀的部分是正殿和藏寶庫。
根據史家的研究,一般認為王宮毀於馬其頓國王亞曆山大的兵燹之下。公元前330年,亞曆山大在尼尼微附近的高加米拉村,一舉擊敗大流士三世的軍隊後,為了政治上徹底摧毀大流士的政權,曾繼續東進,迅速占領巴比倫、蘇薩和波斯波利斯。
亞曆山大在這裏進行了驚人的掠奪,洗劫了波斯波利斯的王宮,僅在國王藏寶庫中就奪得12萬塔蘭特的財室。據說他為了運輸如此巨額的財富,竟調集了1000對騾馬和3000頭駱駝。不僅如此,亞曆山大還下令焚毀波斯國王的王宮,熊熊的烈火將這座宏偉壯麗的建築物,頓時化為礫土和灰燼。
古希臘史學家阿裏安在《亞曆山大遠征記》中認為:亞曆山大把波斯波利斯王宮燒毀是為了報複。因為“波斯人在雅典曾大肆破壞,燒毀廟宇,對希臘人犯下了數不清的殘暴罪行”。
英國著名曆史學家赫·喬·韋爾斯在其《世界史綱》中也持亞曆山大“把萬王之王的偉大的宮殿焚毀,是希臘人對薛西斯焚毀雅典的報複”的觀點。
美國學者富勒在《亞曆山大新傳》中更認為:“其目的就是要向所有的希臘人宣布,這個複仇的戰爭已經勝利了。”前蘇聯學者塞爾格葉夫等也持類似的觀點。
古希臘史學家普魯塔克則認為:亞曆山大是在酒後受到雅典名妓泰綺思的挑逗、激勵而放火燒的。他在《希臘羅馬名人傳》中是這樣描述的:在泰綺思鼓勵、慫恿下,亞曆山大被說服親自參與其事。他頭戴花冕、手裏舉著火炬,從坐椅開始,引導大家行事。他們以一種粗野的方式,圍著宮殿狂舞,高聲亂叫,並興高采烈地舉著火炬點燃波斯王宮。
日本學者大牟田章在他的《亞曆山大》一書中也認為:“當時的亞曆山大,正積極地希望和波斯又重新協調,他不可能以報複為理由,這麼戲劇性地把當時最有名的百柱殿予以燒毀。”他還說:“有個傳說,敘述亞曆山大在一次慶功宴上,喝得酩酊大醉,他的身邊坐著一個雅典名妓泰綺思。她對亞曆山大開玩笑地說,願不願意放一把火,把波斯王宮燒掉?亞曆山大一時衝動,真的就放起火來了,一時之間,整個宮殿都陷於一片火海之中……”
美國學者杜蘭·威爾在《世界文明史》中還認為:“亞曆山大燒毀王宮,是由於他們在沿途看見800個希臘人因為各種原因而被殘害:有的砍了腿、有的斬了手、有的被割去耳朵、有的被挖去眼珠,盛怒之下才如此幹的。”
此外,也還有人認為王宮是在亞曆山大舉行盛大酒宴時,偶然起火的。究竟波斯波利斯王宮是怎樣被焚毀的,還沒有明確的答案。
不可思議的史前藝術
法國學者彭卡德與古生物學者羅夫在拉馬什山洞挖掘出1500個石刻圖案的石板,畫中人物的衣著裝扮與中古歐洲人雷同。這些石板也曾被認為是現代人偽造,理由是:“這些石板畫太現代化,太複雜了,畫得太好了,很難說服人這些畫是洞穴的原始人畫的。”
羅夫解讀了其中一個在拉馬什發現的石刻圖形的石板,他原先認為是一個一邊跳著舞一邊演奏的小提琴表演家。然而這個小提琴表演家的大腿上似乎係著一支類似槍的東西。1.4萬年前的原始石板畫上怎麼會有槍呢?真是令人難以理解。
6000年前彩陶仍色彩絢麗。堪稱“江西第一路”的老虎墩遺址發現史前時期鋪設的鵝卵石路。遺址有望突破省內史前考古。
江西省靖安縣北潦河支流小南河流域,有一個麵積約600平方米的考古遺址。這個距離震驚全國的李洲坳東周古墓,以及鄭家坳新石器時期晚期古墓群均約5000米的史前遺址,從2009年10月開始發掘。當時,已經出土了各類陶器、石器文物1000餘件。經過一年多的進一步發掘,數千件文物逐一出土。距今6000多年的江西第一路,更是將老虎墩遺址推向了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