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種豬選育(一)(1 / 2)

華北豬育種協作組已走完了20年的曆程。20年來,對促進養豬業的發展起了積極的作用。為了使養豬科學技術走向生產第一線,適應養豬業向現代化轉變,我們編著了《科學養豬之路》一書,以示慶祝。

1972年4月全國農林科技座談會上農林部委托,中國農科院畜牧所、北京市農科院和上海市農科院三個單位負責聯係,並組成全國豬育種科研協作組。經商定當年9月,在農林部直接領導下,北京市委和市政府熱情關懷與支持,由北京市農林局、上海市農科院主持,在北京市德)&0外原裕民果園,召開了“全國豬育種枓研協作組”成立大會,華北地區同時召開了大區協作組會。後來又於1973年5月25至31日在河北省蘆台農場召開了第二次會議,北京、天津、內蒙古、河北、山西五省、市、區派代表73人參加了會議。

1974年8月21日於山西大同市和太原市召開了第三次會議,有169名代表參加了會議。1977年5月28日,在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盟的臨河有125名代表,參加華北地區豬育種協作第四次會議。1980年11月25日在天津召開了第五次會議,70人參加了會議。

最初的華北地區豬育種科研協作會議,主要是廣泛動員華北地區養豬育種工作者的積極性,研討育種方向和育種科技工作路線,開展大會交流,介紹國內外養豬育種的經驗。1974年8月份召開的山西會,更具特色,在山西省委、省政府和農林廳等有關單位高度重視與支持下,會議從大同開到太原,一路參觀了許多豬場,研討了許多生產中存在的科技問題,與會代表學到了許多寶貴的經驗,無不稱讚叫好。山西省太原市本著以鄉,村豬場為基礎,以國營農牧場為骨幹,由科研、院校為參謀的三結合的育種領導小組的先進經驗,成了華北地區的楷模,在促進養豬生產和養豬育種工作中產生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同時,省農林廳還組織12人深入到三個場14個大隊,進行調查研究,在全省範圍內廣泛開展豬的雜交優勢利用,以致對山西黑豬的育種、太原花豬育種工作都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北京市組織了豬的雜交利用協作組,兩年中對73個組合進行研究,1973年在昌平縣召開了有42個豬場參加育種會,對全市種豬場進行檢查與評比,建立健全了育種科研組織,推動全市豬的育種工作。天津市雙林農牧場對長白豬和大白豬的馴化飼養,成績突出,為河北、北京等省、市提供了優良的種豬,也有力的促進了養豬生產和育種工作。

華北地區豬的育種協作組,還根據各省、市區的實際情況,舉辦了各種類型的技術培訓班,編印了通俗的科技資料。僅就1974年不完全統計,華北大區豬育種科研協作組已舉辦了豬的育種、雜交改良、人工授精等技術培訓班20多期,為生產科研部門培訓技術骨幹2000餘人次,普及了養豬育種和生產的科技知識,推動群眾性豬育種工作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