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天生對鋼鐵機械之類的東西有愛好。在去英國留洋之前,曾經有一段時間整天泡在叔叔的鐵工廠裏。在國外,也在課餘時間自己摸熟了機床和蒸汽機等的知識以及應用。動手能力,相當不賴。
楊浩對此表示大力支持:“你盡管試,咱們有的是家夥。等搞成了,給你記一功!”
本世界什麼樣的先進玩意都有,要弄過來一些資料很容易。但要培養乙位麵自己的技術力量,就不能拔苗助長了。若不是實在找不到足夠的人手,楊家爺們甚至都不想讓當地人看到這條魚雷艇。
焦海天賦極好,又受過相關的教育,如果能專心搞艦船和海軍相關武器研究,或許能成為這世界中國人裏難得的技術人才。
接下來的大半個夜晚,一直到天亮之前,東洋國艦隊小心翼翼,亦步亦趨的試探前行,不敢越雷池一步。所有人戰戰兢兢,生怕給什麼奇怪的武器給搞死弄殘了。
楊浩沒有再搞更多幺蛾子,在確定楊海衛駕駛的“東明號”完成卸載,立即回返之後,當即開足馬力往日照基地去。
幾個小時之後,三艘分別掛著法國、德國、英國旗幟的軍艦,不約而同的出現在那片海域。各自放下小艇,在海麵上搜索打撈各種碎片,查看痕跡。
7月16日上午9點,東洋國艦隊終於慢吞吞的趕到德積群島附近海麵。
伊東佑亨擺開陣勢,沒有找到任何敵蹤,卻發現英國戰艦“紅雀號”也在周圍轉悠。他們幫忙救起了一些落水日軍,也沒忘了對漂浮在海麵上的木杆碎塊垃圾做細致的清理。
一問他們,伊東佑亨險些心髒病發作!“吉野號”重傷逃遁;“秋津洲”挨了一記狠得,跟著逃走!“浪速”和“高千穗”,居然被擊沉了!而對手北洋水師,卻一條戰艦都沒沉沒,還順利的把三千兵員和裝備都送上了岸!
大敗虧輸,無過於此!
艦隊浩浩蕩蕩的出發,敵人一個沒留下,卻付出三條沉沒、五條受傷的沉重代價!這一仗,敗得太慘了!
伊東佑亨無奈的望向西麵,心中悠悠歎息,帝國的運氣,真是太差了!
他卻還不知道,就在今天早晨,天津北京等各大城市裏,《國聞報》的套紅號外,早已宣揚的全世界都知道了!
“號外!號外!倭奴戰艦突襲我水師運兵艦船,反被痛擊,兩艦沉沒!”
“‘定遠艦’大展神威,擊沉日艦‘高千穗’!”
“日艦‘浪速’沉沒,艦長東鄉平八郎大佐當場死亡!”
騎著自行車,踩著鐵骨滑輪板,無數報童大汗淋漓,喊得嗓子都啞掉!
大街小巷,每條胡同,每個茶樓酒肆,凡是有人的地方,都在熱烈的議論這一場突如其來的大勝!
喝高沫兒的旗人噴著唾沫星子,兩眼放光,比手畫腳的嚷嚷:“還得說咱們大清的炮利害!您瞅瞅,就那麼一條鐵甲艦上去,嘁哩喀喳,小鬼子兩死兩傷!你倭皇勒緊褲腰帶不吃飯怎麼樣?白給!隻要有兩條大艦在,大清江山,安然無憂!”
“嘿,都說那劉子香人緣不好,跋扈顢頇。可人家能打勝仗啊!您瞅瞅,這頭一回出去,就打沉了一條大艦!這水平,沒的說!我看那,北洋那潭水,怕是養不住這條大蛟龍嘍!”
“我倒是聽說,李合肥早有動他的心思。不過眼下是用人之際,怕是還得加以重用。水師那邊兒,真離不開他!”
“我看也是。哎,您還別說,這小東洋國子膽子真他丫的大,咱們的運兵船他都敢偷襲。這手段,老不地道的。”
“就是就是……”
“唉,有人發達就有人倒黴。你說說,這方伯謙那麼聰明一個人,怎麼就看不清風頭火勢呢?戰鬥中掛白旗逃跑,看到功勞就上去搶,結果給人家一個兔子蹬腿兒給弄一身血……這都什麼事兒!”
整整兩版的頭條新聞,“濟遠艦”掛白旗的照片赫然在目!雖然暫時沒有艦上官兵的證詞,然而該艦幾次反複的行徑,和報紙的分析結果,卻讓無數人忍不住猜測。方伯謙,到底怎麼得罪人了!
報道中,卻從頭到尾沒提“東明號”的表現,自然是被刻意的隱去了。
天津衙門的李鴻章卻是痛並快樂著,一邊為這場及時的勝利大感欣慰。另一麵,卻在頭疼要怎麼應付必將更為複雜的情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