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硬著頭皮把事情說了,女方一聽急了。劉曉建不能提前放出來,不等於耍了他們嗎?難道真要結婚那天隻有新娘沒有新郎?那多不吉利呀!
新娘就說:
“幹脆,這婚禮別辦了!”
聽口氣,是要跟劉曉建分道揚鑣。這可把劉曉建父母急死了,恨不得給劉穎下跪。劉曉建的父母哭天抹淚,非得讓劉穎再想辦法,說你要不幫就沒人幫了,可不能眼瞅著曉建就這麼毀了。
劉穎這會兒有了經驗,就算丟麵子也不敢答應了。她說:
“我怎麼幫?人家是包公,是人民公仆。”
劉曉建的母親說:
“人民公仆也要吃飯睡覺穿衣生活,她還能當神仙不成?”
就這樣,劉穎含糊地答應再試試,但不敢保證。於是兩家人又有了希望,劉穎也再一次被推到了風口浪尖。
雖然上次跟王燕談得不愉快,但事情到了這個地步,劉穎還要想辦法接近王燕。
劉穎坐在辦公室裏苦思冥想,不知從何下手。這天,教務主任進來找她,說有個孩子要轉學,讓她簽一下字。說到學生轉學,劉穎的腦袋裏突然靈光閃現,馬上就想到了一個人——王蘭。
劉穎並不認識王蘭。王蘭家在外地,自從到了陳鬆濤的公司工作以後,總想把兒子轉到這邊來。況且兒子在那邊的學校也不好,她早 就想給兒子換個好學校了。王蘭費盡了周折,幾乎把市裏的學校都跑遍了,也沒有一個結果。有一次,她經人介紹認識了一個老師,那個老師正好是劉穎學校的。王蘭專門去找那個老師,希望能把孩子轉學的事落實下來。
老師就去找劉穎求情,把王蘭的事給她說了,還特意強調說:“這個人的妹妹,是咱們這兒的看守所長。”劉穎當時就明白了,這人是王燕的姐姐,可劉穎並沒有透露出自己認識那個所長。轉學的人太多了,她根本照顧不過來,能裝糊塗就裝糊塗。
她說:“不管是誰都沒有用,咱們學校的情況你們都知道,哪裏有位置?市委李處長親戚家的孩子,都沒解決。”她說的是事實,的確很多領導家的親戚沒解決,除非是領導自己的孩子。
老師轉告了王蘭。王蘭很氣餒,悶悶不樂了有好幾天。可憐天下父母心,有好幾次做夢,她都夢見兒子快快樂樂地背起書包,進了一所名校。
劉穎突然想起了這件事,心裏一陣驚喜。既然找王燕不行,就去找她姐姐,興許能把這事兒給辦了。
劉穎找了個理由,讓那個老師把王蘭找來。
“聽說你跟王燕是親姐妹?是真的吧?”
“是呀劉校長,你認識我妹妹燕兒?”
“何止認識,我們是最好的同學姐妹。聽說你想讓孩子轉學過來?
我剛知道你跟王燕是姐妹,你的事情就是我的事情,我盡量解決吧,再難也要想辦法,不像你妹妹,太不近人情了。”
說到妹妹不近人情,王蘭愣住了,忙問怎麼回事兒。劉穎就把事情說了,王蘭一聽,也大包大攬地說:
“這事包我身上。”
王蘭想,以前不知道劉穎是妹妹的同學,把孩子的事兒給錯過了,現在別人主動找上門來,真是天大的好事。再說了,過去也經常聽王燕說減刑的事情,就一個月,怎麼不能減了?不管怎麼說,她們是親姐妹,自己的兒子跟王燕的孩子一樣,她肯定能幫忙。
王蘭激動了半天,掏出手機打電話,聲音都興奮得變了調,說:
“燕子啊,晚上早點回來吃飯,有件大事找你商量!”
王燕說:
“什麼大事,我手頭上還有一堆事呢!”
“你外甥轉學的事有著落了,你這當老姨的回來幫忙拿拿主意,行不!”
一聽說外甥上學的事情有了著落,王燕也著實高興。她這個外甥,人很聰明,跟她特別親,就是因為在老家學習環境不好,成績總也上不去。為這事,王蘭沒少費心,但因為家是外地的,一直不好辦,這個事算得上她的一塊心病。
王燕答應早點回去。她抓緊處理了手頭的事情,晚上七點鍾騎著自行車趕回家。
王蘭正在廚房裏忙碌,鍋碗瓢盆敲得叮咚直響。母親在看電視,被電視裏的情節吸引得目不轉睛。屋裏飯菜飄香,氣氛溫馨,很是熱鬧喜慶的樣子,看模樣,王蘭真是當作大事在操辦!
王燕放下包,跑到廚房裏一看,都是她愛吃的菜,說:
“姐,你今天的菜全是給我做的呀!”
王蘭說:
“那是,你平時很少回來,今天遇到這麼高興的事,我當然得給你做菜了。”
王燕也挽起袖子當幫手,沒用一會兒,一桌豐盛的飯菜就端了出來。吃飯的時候,王蘭說:
“燕子,你們看守所是不是有個叫劉曉建的犯人?”
王燕警惕地停下筷子,說道:
“是的,你怎麼知道?”
王蘭說:
“你能不能給他辦個減刑,就減刑一個月。”
王燕說:
“姐,是誰給你說的,是不是有人找過你?”
王蘭將碗筷放了,兩眼充滿期待地說道:
“是的,劉穎找過我,說是你要能幫劉曉建減一個月刑,她就能給東東安排到她們學校,她們學校可是市重點啊。”
王燕說:
“原來你說東東轉學的事情,就是指這個,劉曉建不符合減刑條件,一天也減不了,這件事我不能辦。”
說完,王燕心裏就責怪劉穎了。這人,怎麼能這樣,拿著減刑做交易,太沒意思了!
“那你說說看,什麼樣的人才符合減刑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