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問題的提出

企業文化的概念自1980年代在美國被提出以來,已經獲得了學界和商界的廣泛關注與一致重視。對於企業文化,中外學者的定義往往見仁見智,難以尋得一個統一的被廣泛接受的標準,然而,其基本含義卻是一致的,那就是:所謂企業文化,它是一種亞文化,是企業穩定的獨特的價值觀念、企業精神、行為規範和經營理念的總稱。

企業文化的重要性早已不言而喻,全世界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和企業家將企業文化視為企業競爭力的重要內容甚至是企業競爭力的主要源泉。優秀的企業文化,將極大地促進企業的發展,反之則將削弱企業的組織功能。正如《財富》雜誌評論員文章所指出的,世界500強勝出其他公司的根本原因,就在於這些公司善於給他們的企業文化注入活力。

美國哈佛大學的約翰·科特教授和詹姆斯·赫斯克特教授他們在《企業文化與經營業績》一書中指出:“企業文化對企業長期經營業績有著重大的作用。我們發現重視各級管理人員領導藝術的公司,其經營業績遠遠勝於那些沒有這些企業文化特征的公司。在11年的考察期中,前者總收入平均增長達682%,後者則僅有166%;前者公司股票價格增長為901%,而後者僅為74%;前者公司淨收入增長為756%,而後者僅為1%。”我國著名經濟學家於光遠有句名言:“國家富強靠經濟,經濟繁榮靠企業,企業興旺靠管理,管理的關鍵在於文化。”他還曾經說:“三流的企業靠生產,二流的企業靠營銷,一流的企業靠文化。”由此,企業文化在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促進企業健康快速發展方麵重要作用可見一斑。

改革開放30多年來,隨著中國的快速發展和日益崛起,中國企業也在迅速不斷地發展壯大。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在“走出去”戰略的指引下,正不斷走出國門,昂首邁向世界市場,而西歐就是中國企業的重要目的地和重要市場。同時,本就作為發達地區的西歐,在歐洲一體化的帶動下,又重新煥發了勃勃生機並繼續發展壯大。中國和西歐分別作為東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發源地與主要代表,在全球化和雙方經濟日益融合的大背景下促進企業文化的相互借鑒已是大勢所趨。事實上,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日益加深和擴展,中國和西歐之間的商業聯係與貿易往來的程度不斷加深、範圍日益擴大,已經達到前所未有的密切程度。然而,人們在驚歎中國已成功融入世界經濟體係的同時,卻始終無法回避一個越來越凸顯的問題:中國和西歐企業交流與貿易往來經常存在障礙,而這種障礙正是源於中國和西歐企業文化的巨大差異。

正因如此,在全麵把握整個中西方文化差異及其未來發展方向的大背景下,深刻地認識、理解和把握中國與西歐各自特有的企業文化,理解其本質差異,尋求導致差異的內在根源,進而在把握差異的基礎上促進中國與西歐企業文化的良性互動,既是企業發展的客觀要求,也是全球化的必然趨勢。

這不但有助於促進中國與西歐企業之間加強商貿往來,縮減交易成本,增進相互理解和信任,而且有助於加強整個中國和歐洲之間的經貿合作。

同時,中國企業正在實施的“走出去”戰略在西歐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就取決於中國企業能否深刻地理解西歐的企業文化,並根據中國與西歐企業文化的不同特點作出適當的調整,進而適應對方的企業文化並促進雙方企業文化的融合。能夠更快、更準確地把握中國與西歐企業文化的差異並迅速做出良好反應的企業必將比其他企業更容易生存和發展並最終成功地融入歐洲市場。從這個意義上說,本書也將為正在進軍歐洲市場的中國企業和企業家(當然也適用於想在中國尋求發展的歐洲企業和企業家)提供某些思路和啟示,為中國和西歐企業及企業家提供某些有益的借鑒,這也是本書的重要旨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