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靈魂的自由表達
牟森
大約九年前,夏天。那時候新世紀還沒有到來,日子還比較閑散。我、譚璐潞和邱華棟在籌備一部電視劇,期間邱華棟要去秦皇島經濟技術開發區參加《人民文學》的一個活動,我和譚璐潞也順勢被主辦方組織者老邱邀進去了。於是,我們隨韓作榮老師為首的作家團,在秦皇島度過了一個令人難忘的夏天。
就是那一次我認識了毛蕊。她是唯一的隨團記者,負責為幾家紙媒供稿。開發區宣傳部的劉星洪介紹說,她是《秦皇島日報》最厲害的美才女。結果她一來,平日裏說話隨便的男人們都矜持起來。不能說毛蕊有多漂亮,但她的氣質出眾,雖說平底鞋、休閑裝、隨意的發型,皮膚蜜色,但難掩訓練有素的身材,沉靜、智慧、幽默、風趣的個性氣質。後來聽說她的報道圖文並茂,角度新穎,別有特色,一派大家風範。
去年初,我開始“認識”才女毛蕊。這要感激互聯網,通過博客,我們重新取得聯係。我經常去她的地盤潛水。毛蕊的文字機智不較真,活潑不八卦,坦率不咋乎,智慧不自得。自信、友好、和善,寬容沉穩,無憂無邪,不緊不慢,逍遙、泰然自若,遊刃有餘。工作和生活,曆史和現在,潮流和時尚,男人和女人,家事和國事,城市和鄉村,在她的筆下都活色生香。深邃的思想、凝練的語言和結構的精當也令人感悟到其筆力的厚實。讀毛蕊的文章讓我感到秦皇島這個城市既親切又具體。
聽說毛蕊差不多走遍大半個中國,10多歲就住寄宿學校且在業餘體校練籃球,養成開朗、活潑、坦率、大氣、義氣、自主獨立的性格。在毛蕊看來世上沒有什麼事過不去,凡事不要追求刻意,順其自然和心靈平順最好。她說要有每天找樂的心態,如果遇到的人和事不逗,那真是了無生趣。她說此生唯願不刷卡坐班、更年不發作、不發瘋、不缺錢、不發胖、不進監獄、不不善良、不仇視社會。胸脯雖小心胸不悶,繼續愛吃甜食不得糖尿病。她說如果小資不是貶意,那她特小資;如果小資是貶意,她也相當小資。如果讓我隻用一句話來描述對毛蕊文字的感受,我要說,毛蕊是個靈魂自由浪漫的女人,有很多意趣彌漫在她心中等待釋放,哪怕到了一把年紀的時候,她仍然是個與眾不同的女人。
2001年冬天,朱文拍攝電影《海鮮》,我做製片,拉上老邱做劇務。外景地在北戴河。那個冬天雪很大,整個北戴河一片白色,我們夜裏從秦皇島回北戴河的賓館時經常找不到路,繞了一圈又回到原地。朱文的電影中需要警裝和警車,這有些難度。我和老邱電話向毛蕊求助,那一次毛蕊幫了我們大忙。因為拍攝進度太緊,我們沒有見到她,連頓飯都沒有請吃。對毛蕊的這份感激我一直存在心裏。在我的記憶中,那個冬天非常寒冷,但是依然有很多溫暖的事情,比如老邱把大家的生活安排的很舒適,住的暖和,吃的熱乎。毛蕊對我們的幫助則是我對那個寒冷冬天的記憶中最溫暖的部分。
毛蕊的文字要結集出版。祝賀她。是為序。
2008-8-10
從前,變與不變的問題,中國的子民們一直以戰爭、運動、口號的方式爭論著。現在,當變成為全民共識後,“應變”、“順變”成了人們習慣的生活方式,以至於尋找不變的事物已變得很難。好在任何事情都不是絕對的,比如無可改變的最固定的節目——過年,比如萬變不離其宗的新年祈願。
歲末的氣氛一飄過來,人們就開始以固定的方式尋求一年之變:公務員的工作總結;述職報告;生意人的收支盤點;學生們的期末考試;商家借節造勢一陣緊似一陣的促銷。而芸芸百姓在撕掉最後一張月份牌的時候也要回頭看看走過的路,靜靜想想該做的事,這種套路被冠之為回眸和展望,從無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