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午後致富經;經典在民間;城市美人計 (2)(1 / 2)

無意間看到了一條“經典”短訊:自打“美女作家”成為專門名詞聲名遠播後,各地作協所在地交通陷入癱瘓。調查發現,各地各行各業成千上萬美女自動從夜總會歌廳發廊洗腳屋洗浴中心下崗、脫崗到作協報到,申請成為美女作家,聲言“自己的故事更精彩”。

經典在民間,不服不行啊。

淘到蔚華和波尼·M

偶爾去了一家超市的二樓,不成想卻撿了個大便宜,CD1.5元一張,跟土豆似的堆在筐櫃裏。嘩啦啦一翻拾,激動的心快跳出來,歐美老牌情歌明星阿隆·內維爾的經典回顧,有天籟聖音之稱的梅西·葛蕾的《我要的生活》,日本抒情天後Sakura的首張英文專輯,更絕的是波尼·M樂隊和蔚華的《現代化》居然混雜期間,收攤菜似地沒人理睬。

相信許多人都記得蔚華當年在央視國際頻道主持節目時的那份灼人的個性魅力,她也因為傑出,獲得了世界廣播至高榮譽“艾米獎”。後來她就加入了著名的“呼吸”樂隊,成為中國搖滾最前沿的首席主音女歌手。“呼吸”終結在1993年的“奧運中國夢”演出之後,蔚華於1995年出了自己的第一張專輯《現代化》,被美國權威樂刊評為最值得傾聽的女性搖滾樂。盡管國內評論褒貶不一,但《現代化》在北京還是脫銷。移居港城10年的我巧得《現代化》原版,怎能不如同找到丟了的錢包裏的證件一樣,悲喜交集。

再說波尼·M,這是一支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風靡一時的迪斯科樂隊,更是整個迪斯科時代的一個不朽傳奇。從那時過來的人如果不知道《巴比倫河》恐怕就不算時尚青年;如果當年沒有隨著《爸爸真酷》《陽光燦爛》的音樂跳過迪斯科,那肯定是個溫飽實在無著的城市老土。對於中國人而言,波尼·M歌曲的流傳有意無意地代表著都市青年人從封閉走向開放的一個時代。隨著“板兒磚”或雙喇叭錄音機裏的迪斯科,青年人開始穿上了喇叭褲,戴上了不願撕掉英文商標,實際產自溫州的蛤蟆鏡。青年人特別迷戀迪斯科舞會帶來的陶醉,頂著老年人的批評和心髒病發作,波尼·M旋風越刮越猛,從地下走到地上,直到發展成為和太極拳一樣,被老年人推崇的強身健體的體育運動。當然,現在的年輕人還在跳,隻是他們稱其為“Disco”。

近日的一個雙休日,這兩張碟陪我行駛在去北京的高速路上。久違的旋律,貫徹一種酣暢、清爽但又不無華麗的風格,既象是時空倒轉的門票,又如綿綿不絕的東方主義情結,除了技術上的樂耳,還有內省與狂放之間的內涵。

兒子對我經常四處掏碟這事頗為讚賞,評價為是“曆史與現代沿續的使命性工作”,“比買菜做飯更有意義”。同事老錢迷上了淘新版老“小人書”和老電影碟,5天花了2000多塊還樂此不疲。家兄“筆記本”的開機曲是《大海航行靠舵手》,總有年輕學員問他,這是什麼歌?還挺好聽。

好多東西不淘就再也見不著了。

旅遊形象大使評選和美容美發大賽都算是選美活動吧,秦皇島每年都搞,美女快來。

某年底,一對夫妻黨在大酒店弄了場模特選拔賽,我是評委之一,期間與他們請來的《現代服裝》編輯趙金有一番閑聊。她問我親朋中是否培育了美女,隻要個高、身材好,模樣說的過去,十四五歲即可參與年初開始從國家到地方的一係列選美活動。“漢皇重色思傾國,禦字多年求不得。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天生麗質的楊貴妃若不是參加了皇上選美,盡管生在豪門,也難為天下人所知曉。港台那些撐台的偶像明星,平步青雲多是因為在選美中脫穎而出。

讀《金瓶梅》時,裏麵對潘金蓮的描寫使我對美女有了決定性的認知。“但見她黑鬢鬢賽鴉翎的鬢兒,翠彎彎似新月的眉兒,清冷冷杏子眼,香噴噴櫻桃口,直隆隆瓊瑤鼻兒,粉濃濃紅豔腮兒,嬌滴滴銀盆臉兒,輕嫋嫋花朵身,玉纖纖蔥枝手兒,一撚撚楊柳腰兒。”雖說嬌情的文字令人生厭,但從古人那知道了世風流變仍不變的美女標準,還計較什麼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