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文化“一詞已日漸成為使用頻率最高的詞藻,不論崇高或庸俗、偉大或肮髒、光鮮或醜陋,總想向文化靠攏,總想以文化來吸引人們的眼球,博取人們的重視,求得人們的賞賜!仿佛萬事萬物隻要與“文化”一沾上邊就能偉大、神聖、名垂青史!我不是事事愛上綱上線處處憤憤不平的老阿姨,然而,任何事物都得有個度、有個範圍、有個界定,如果事事都用文化一詞去估量、去裝載、去傳承,就是對文化一詞的曲解和糟蹋。
所以我覺得,體會王爺、地主這種噱頭很有亂點鴛鴦的意思。商業就說商業,賺錢就講賺錢,最好不要拿“文化”這麵大旗呐喊不休,一是容易讓世人恥笑;二是不要誤導了曆史;三是不要讓庸俗腐朽的沉渣借助錢的魔力一而再地逗人們玩兒!
1)
報刊網絡上對飯局的注釋很多,概括認為世上本來隻有飯沒有局,吃的人多了就有了飯局。當然。但,就像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且看我的這一版本。
中國的傳統文化丟得差不多了,但至少飯局文化得到了傳承。在這一點上,中國人可從未退化過,但也從未進化過。談事兒要飯局,沒事兒更要飯局。中國的社交文化基本上就是飯局文化。飯局不是萬能的,沒有飯局是萬萬不能的。
飯局是個社會。有組織,有派係,有巴結,有結交,有承諾,有陰謀,有稱兄道弟,有采陰補陽,有一起大碗喝酒大塊吃肉,有真心話與假話連篇。從前,生活是從一頓飯到下一頓飯,現在,許多人的生活是從一個飯局到下一個飯局。人世間最大的痛苦不是沒飯吃,而是有太多非吃不可的飯局。
2)
爽快的飯局通知如下:今晚某某點,某某地,萬望帶著麵子和酒量前來;“六點半,某地,吃川菜,靚MM/帥哥哥大大的有。”
一個成熟的點菜人講究眼觀六路耳聽八方,誰吃素,誰吃葷,誰喝酒,誰喝茶,請客人買單的規格,一切都成竹在胸江山我有。21世紀最難得的是人才,難得的人才應該包括懂得點菜的人才。
家宴除外,輕鬆的飯局不談國事,隻講風月。飯局名言:回鍋肉比回籠覺更香。每個飯局都需要一個焦點人物,但是焦點太多就會變焦慮。飯局尾聲賬單遞來,所謂高手就是那個第一個掏錢包卻最後一個掏出錢來的人。搶買單是最有中國特色的飯後表演,集中體現了我們的大國風範。對於搶單總是搶輸的選手,AA製是萬惡之源。
3)
沒有美女不成飯局。沒有段子不成飯局。沒有酒不成飯局。沒有曖昧不成飯局。很多愛情都是從飯局開始的,從大飯局吃到二人飯局,再到二人燭光飯局,再到二人家庭胡亂湊合愛吃不吃的飯局。戀愛是無數個飯局,結婚隻是一個飯局。
女人喜歡亂點菜,但是男人一定要勇於買單。男人最煩他在局上時女人電話緊跟追問不休;女人則樂得有男人的電話跟進。
局後局一般比飯局本身更精彩。就像《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和《無極》。
4)
天價飯局不是海鮮、金箔、女體盛,據說是請一些大牌女明星吃飯。兩小時要花1000萬台幣以上。頤和園聽鸝館曾經做出菜品標價37萬元的飯局。
飯局是享受,應酬是忍受。
飯局是一種生活方式,應酬是一種生存方式。
應酬的三種心態:請吃的《陰謀與愛情》,吃請的《傲慢與偏見》,最終雙方《理智與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