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婚姻之重要角色;可能是隻小小鳥;有氣質的地方 (2)(1 / 2)

鄭大仙的“汝為鳥佑其身,鳥依人安,前世為鳥”的怪論和實地觀鳥的經曆像誘發病因一樣誘發了我認識鳥的興趣。很長一段時間,我對鳥進行人文意義的發掘:小時候叔叔領著拿篩子在雪地裏捕過麻雀;中學時一對燕子年年來宿舍前築巢;兒子8歲時買了一對小鸚鵡送他做禮物,養了兩年,一隻忽然死了後小兒很傷心,另一隻娘倆就親自送到了野生動物園;70歲的老父,習太極養百靈數載,樂此不疲。這些當算我個人對鳥類了解關愛的淵源。

發現,鳥在文學藝術領域十分受寵。我國第一部詩集《詩經》共305篇,其中提到鳥的就有70多篇。西漢到南北朝時期的許多文人,寫出了不少借鳥言情的名篇佳作。如賈誼的《鵬鳥賦》,漢昭帝的《黃鵠歌》,曹丕的《燕歌行》,司馬相如的《鳳求凰》等,都是文學史上的佳作。到了唐宋,詞曲家們特別愛以鳥作為詞牌歌唱吟詠。如《黃鶯兒》、《黃鶯序》、《鵲踏枝》、《雙雙燕》、《鵲橋仙》、《鳳棲梧》、《釵頭鳳》等等,占千種詞牌的十之有二。

文學作品中反映最多的是帶有吉祥象征的鳥類,如燕子、鴛鴦、大雁、喜鵲、孔雀、仙鶴。喜鵲搭橋、鴻雁傳書、飛燕迎春、孔雀開屏、鶴壽延年等傳說在民間流傳甚廣。《聊齋誌異》裏有《鴿異》、《鴝鵒》,古代寓言裏有《蒙鳩為巢》、《鷸蚌相爭》,神話故事《精衛填海》,格林童話中有《六隻天鵝》、《金鳥》等,為人們千百年來所傳頌。此外,高爾基的《海燕》、郭沫若筆下的《鳳凰涅槃》,雪萊的《雲雀頌》、泰戈爾的《飛鳥集》都是追求自由理想,發表革命宣言的典範佳作。

據說,畫鳥是國畫家們的基本功。大畫家徐悲鴻以畫馬著名,但他也擅長畫鳥,《逆風》中就有好幾隻麻雀迎著寒風奮飛,《晨曲》中則有一群麻雀在枝頭跳躍、歡叫,迎接黎明。市裏曾經在幾段臨時圍牆上畫滿了仙女和仙鶴,含義先不論,技法上還是說的過去。

鳥的天然歌聲迷住了許多音樂家,啟迪了他們的樂思,翻閱了3卷本的《世界名曲欣賞》後學到了如下一些知識:貝多芬的《田園交響曲》,用長笛模仿夜鶯,用雙簧管模仿鵪鶉,用單簧管仿布穀鳥,奏出了優美的田園風情。海頓的《鳥兒四重奏》,以4件樂器模仿群鳥,鳴聲啾啾,曲調甜美。舒伯特有名曲《聽雲雀》,格林卡的得意之作是《百靈鳥》。我國現代的著名音樂有《百鳥朝鳳》、《雲雀》、《空山鳥語》、《百鳥行》——

每人都有對應的吉祥動物一說不知出自什麼學派,這倒對保護動物大有益處。記得有天兒子在一本雜誌上查出他的護佑動物是大象,吉祥數字是8。這小子“大象大象”地念叨了幾遍之後忽然高喊一聲:”媽,你研究研究除了盲人摸象、象牙塔、象征之外大象還有什麼名頭?查查是不是我來生變成大象在印度讓人當神供奉著?”

好玩兒。

和一位80後一塊逛書店,我對一本集旅遊信息、旅遊知識、遊家經驗於一體,重點介紹路線的選擇、各類交通信息、餐飲住宿的指導以及包含全國地圖、省區地圖、城市地圖,旅遊景點、景區導遊圖的自助遊圖書很感興趣,而這位大學生卻不齒之。他選擇了《泡在城市的咖啡館裏》《麗江的柔軟時光》《烏鎮的似水年華》《在西街快樂中毒》和《在海邊遇見愛情》等讓我看,嗬嗬,用紙裝幀淨韞巧雅,圖片精細,文字華柔曼妙,竟有驚豔之感,我原來不知道這樣的書名居然是旅遊書籍。

兩年前在南昌、南京的新華書店看到了許多國家的旅遊指南、旅遊地圖類的圖書,很是開眼和震撼,回來在一篇文章中有對我市的反觀。近年來,介紹秦皇島風光景點的畫冊指南類圖書多了起來,有公出有自費有應景有為評職稱硬湊,水平良莠不齊。作為編輯看到這些書很容易,不止一次思忖,秦皇島在推介自己上顯然步子邁得挺快,隻是遺憾,即便書店裏有賣也少有人問津。

然而,年輕學生的話卻讓我不得不再做一次反觀。

在旅遊類書籍鋪天蓋地的現在,如何出位,如何鎖定目標讀者才是關鍵,它需要從觀念上顛覆傳統。過去那些“景點名片式的提要介紹、身體力行式的諄諄教導、考古發掘式的娓娓道來”的旅遊圖書已顯不出新意。反之主張“旅行是一種真正的詩情畫意,怎能沒有那溫柔的心意”——這句話是如上那類旅遊係列圖書的策劃主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