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常德保衛戰
一、日寇進犯常德的目的
1.牽製中國軍隊赴緬作戰,減輕其壓力;
2.打通粵漢鐵路,此前日軍已把北京至武漢的鐵路占領,1938年廣州淪陷,但湖南段鐵路還在我軍手中,日軍一直不能實現通過鐵路調集軍隊與物質支援東南亞作戰的目的;
3.常德位於陪都重慶與東南沿海各地聯絡線的咽喉位置,占領常德即可卡住這個咽喉,威逼中國投降;
4.掠奪常德富足的棉糧,以戰養戰。
二、中日參戰兵力
1.國軍參戰兵力:2個戰區,計16個軍43個師,共計21萬餘人。
第六戰區代司令長官孫連仲
[第29集團軍總司令王纘緒]
第44軍 軍長王澤浚
第73軍 軍長汪之斌
[第10集團軍總司令王敬久]
第79軍 軍長王甲本
第66軍 軍長方靖
江防軍 司令吳奇偉
第18軍 軍長羅廣文
第86軍 軍長朱鼎卿
[第26集團軍總司令周碞]
第75軍 軍長柳際明
第32軍 軍長宋肯堂
[第33集團軍總司令馮治安]
第59軍 軍長劉振三
第77軍 軍長何基灃
王耀武兵團
第74軍 軍長王耀武
第100軍 軍長施中誠
第九戰區司令長官薛嶽
李玉堂兵團
第99軍 軍長梁漢明
第10軍 軍長方先覺
歐震兵團
第58軍 軍長魯道源
第72軍 軍長傅翼
2.日軍參戰兵力:第11軍,下轄5個師團,計28個聯隊,還有飛行第44戰隊及偽軍,共8.5萬餘人,司令官為橫山勇中將。
3.常德守城部隊:國民革命軍第74軍57師,總兵力計8529人(大部分為山東人),代號“虎賁”。
國民革命軍第74軍在上高會戰中戰功顯赫,榮獲國民政府第一號武功狀和最高榮譽“飛虎旗”,被譽為抗日鐵軍。 1943年4月,國民黨第74軍進駐常德地區,該軍第57師駐守常德城。在易攻難守、無險可憑的情況下,頑強抗擊了日軍陸、空、坦的協同攻擊,在日軍猛烈炮火甚至釋放毒氣情況下仍死戰不退,孤軍奮戰16個晝夜,幾乎全軍陣亡!同時給日軍造成了重大傷亡,敵人在常德城郊丟下了上萬具屍體,大傷元氣。此役正逢美、中、英三國首腦開羅會議,羅斯福總統聽取了蔣介石的戰況介紹,特意將餘師長的名字記在備忘錄上。著名作家張恨水根據常德之戰寫出這部名叫《虎賁萬歲》的小說,流傳於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