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的八卦更有聊頭,浦海音樂家協會主@席、浦海交響樂團藝術總監、世界著名指揮家張家霍,在周一舉辦的一個浦海之春國際音樂節研討會上發表了“中國音樂家不該盲目迎合西方肯定”的高論。
這個座談會好像有點分量,有一篇較為熱烈詳細的報道見諸於像“浦海在線”和“文明浦海”這種跟音樂節有合作關係的網站,估計之後還會登上一些文化藝術單位必定期刊。不過三零六並不是多關注文藝事業的團體,要不是今天上午團裏又開為建黨九十周年獻禮的動員會,她們多半就錯過這個談資了。
關於建黨九十周年獻禮,團裏去年就開始籌備了,按照慣例就是從樂團六十年的藝術創作史中精選作品像《東海漁歌》這種時代經典,再搭配上歌頌作品如《唱支山歌給黨聽》,其實並不費心思。不過今年團裏格外舍得,聽說做新禮服就花了幾十萬,動員令下達了幾次又開全團大會,還要搞團內遴選和最後衝刺……一些團員們似乎有點被過猶不及。
大部分人還是積極的,今天開會之前就在論藝術談思想,坐三零六周圍的幾位老前輩還跟年輕人講起以前的清貧日子,像是顧老團長他們更曆經磨難……所以年輕人要珍惜好時代做好專業,沒必要在意眾口難調。
這些前輩不僅支持年輕人創新敢闖也勸導她們寬和理解部分老一輩的懷舊保守,一代一代都是這麼過來的,老家夥們說得對就聽一聽,對一些跟不上時代的觀點也別較真。
團中年歌唱家就引用了張指揮在座談會上的講話,因為在他們那個八十年代出國留學是很難得的,當時東西方的藝術交流民間交流基本沒有,因而對東西樂之間的巨大差別,不同的人就會有不同的想法和目的。
三零六現在也不是愣頭青了,不管前輩是就理論理還是有意挑事,女生們都按兵不動,保持微笑或者嗯啊都不會表現出情緒和意見來。反倒是幾個前輩在仔細打聽了張家霍的觀點後立刻展開辯駁,就問他一個是先有作品還是先有肯定?這麼大個人了說話邏輯都不通!柴麗甜當時一嘿嘿,不過“張氏悖論”的定義是回小樓後才跟夥伴們分享。
浦海音樂界對張家霍是很了解的,這位加拿大籍華人之驕傲,無論到哪都要詳細講述自己留學和在國外任職之精彩傳奇經曆的大指揮,執棒浦海交響樂團這數年期間就是不屑西方肯定之表率,想來是迫不得已才一次次請來那些有點分量的鋼琴家小提琴家合作或是出國獻藝,從沒吃過回頭草就是充分證明。
對於前輩們論他們的同輩,何沛媛當然是事不關己聽都不聽,可是低音提琴首席羅崇好像不知其二,又指名道姓扯到楊顧問身上,說第二交響曲可不是表麵上的溝通融彙那麼簡單,而是“留其形取其魂”。這話是在柏林愛樂音樂會間隙聊出來的,連立新的體會,他做個粗淺總結。
團宣傳部同事認為東西音樂在楊主任藝術事業中的分量都不必從作品中剖析,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
既然同事們基本認同楊景行的思想態度較為端正,羅崇就表示他知道楊顧問經常跟三零六開藝術討論會,請轉告楊顧問有時間也去主樓跟坐一坐聊一聊。
羅崇是團裏在藝術和人生態度方麵看起來都比較高雅的那一批,他的話是對女生們一起說的,感覺不是調侃,所以郭菱在觀察之後代表大家答了一句:“估計他不敢。”
前輩們倒是被逗樂了,宣傳部主任就分享個八卦,楊主任在團對誰都是和和氣氣沒話說,可那次在排練室凶那個紐愛的指揮,真就跟吼個小雞仔一樣,氣勢之凶悍讓目擊者至今心有餘悸,所以應該敬告一些人不要在藝術問題上跟楊主任搞七搞八的。
然後就是不到三十歲的宣傳部辦事員裝老成叫小何,問楊主任最近要忙得事情很多吧。
以這人的作風,如果齊副團長不是要遠坐主@席台上他肯定不會多此一問,何沛媛就稍微陪個笑臉說:“上班。”
其實三零六並不願意多論張家霍,她們今天真正的笑料是王蕊。前兩天王蕊還逼著何沛媛賭咒發誓不能提前泄露消息,可今天她自己忍不住了,扭扭捏捏叫齊了人還親熱上,都是好姐妹呀,目的就是幫她男人的課件提提建議。而且王蕊還狡猾得很,選在午飯之後!
夥伴們早就等著看熱鬧了,所以肯定知情不報的何沛媛就被主犯出賣了,自然少不了一通批鬥。不過隨後大夥還是用心閱讀了畢海洋拿來當講課主線的課件,什麼黃河文明長江文明,結合上王蕊對未婚夫具體講稿的一些記憶……很快就看出來王蕊其實是炫耀男人來了。
王蕊並不掩飾那些驕傲,但也是誠心實意覺得夥伴們應該能提出寶貴意見,尤其是怎麼把文脈這個東西跟阿怪的公司業務結合得更精密些,雖然老畢自己“一種藝術形式發展演進的最終目標或者說最好的終結應該是被最多人接納掌握”的講法已經有點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