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破譯火星的未解探秘(1 / 2)

現代探測表明,火星表麵所以呈紅色,是由於火星大氣能夠發出紅外線激光,使火星形成一個巨大的氣體激光器。火星地表也富含氧化鐵而呈紅色。

多少年來,人們一直幻想著“火星人”的存在。但實際上,火星遠不具備地球上的生存環境。這裏的大氣極其稀薄,隻相當於地球3萬米高空的大氣;同時大氣成分以二氧化碳為主,而且異常幹燥。火星赤道地區全年平均氣溫僅達到15℃。春季的大風暴異常猛烈,可在火星上空形成經久不散的、麵積極大的“大黃雲”。火星表麵類似月球,球形山密布,大約有幾萬座。

經過地球人的探測努力,盡管未能發現“火星人”的現實蹤影,但從“人麵石”到金字塔等古建築物的發現,已經表明火星上確有文明遺跡的存在。而最先為揭示火星文明秘密提供證據的,正是美國於1976年發射的火星探測器“維京1號”。

同年7月31日,“維京1號”拍下了著名的火星表麵照片,這就是火星“人麵石”照片。從照片上看,一處巨大的建築猶如五官俱全的人臉仰視著天空。該照片受到了美國宇航局的重視,為此還成立了由3名技術人員組成的專門研究小組,來分析這令人莫名其妙的畫麵,以鑒別是否屬於自然侵蝕或自然光影所致。

專門研究小組成員采用計算機最新的處理技術對火星“人麵石”照片進行分析。他們認為:“人麵石”是修建在一個極大的長方形台座上,刻有輪廓分明的鼻子以及左右對稱的眼睛,還有略張開的嘴巴。“人麵石”全長(從頭頂至下巴頦)為2.6公裏,寬度為2.3公裏。

美國宇航局共存有6張火星“人麵石”的照片,這是當初“維京1號”在不同的時間、從不同的角度拍攝的同一物體。此外,從這些照片上還發現有類似金字塔的火星古建築,它們地處“人麵石”西南向約16公裏處,其邊長是埃及金字塔的10倍、體積超過其1000倍。它們對稱排列在“人麵石”的對麵;除了塔形建築,還有其它形狀的一些建築。

門森德·伊比特羅是美國宇航局電子工程技師,也是專門研究小組的成員之一。他在介紹對火星“人麵石”的檢測情形時說:“眼睛部分裏麵有眼球,也就是有瞳孔。眼睛部分經用計算機進行處理分析,看出內部麵積很大。越往外越狹小,明顯地能看出刻有半球似的眼珠。更有趣的是,仔細一看眼睛下方還刻有像眼淚似的東西。這意味著什麼就弄不明白了……”

專門研究小組對於“人麵石”照片上出現的塔形物體和排列在其附近的人工建築,也進行了放大處理和仔細分析。分析結果表明,火星上的金字塔和埃及金字塔相同,都是麵向正北方修建的。研究人員還在照片上發現,在類似古代都市遺跡的建築物和金字塔群附近,有人工修建的城堡似的牆壁向前延伸。其牆壁的一麵長達2公裏,呈V字形聳立。從形式上看,就像地球上的古城堡似的,不知用途何在。

對於火星上出現人工建築物的事實,由於有已向公眾公開過的火星“人麵石”照片為證,已是不容否認的了。前不久,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和馬薩諸塞州的一些火星研究專家,將他們從舊資料堆中偶然發現的一組有趣的火星照片公布在報紙上;這些照片都是1976年由“維京1號”、“維京2號”探測器在飛臨火星上空時成功地攝取下來的,隻是因為當時照片太多而被積壓下來。在這些拍攝於十多年前的火星照片上,人們可以看到一尊尊石頭人像(眼、鼻、口甚至頭發都清晰可辨);一座座高聳的金字塔;一片片類似城市廢墟的奇跡。

顯然,在久遠的火星曆史上,曾有過智能生物的大規模的文明活動。那麼,這些智能生物究竟源於火星本土、還是來自於火星之外的世界呢?對此,沒有任何可供追究與探索的憑據。不過,應該肯定的一點是:火星的自然環境已發生過不可逆轉的悲劇性演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