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問現在是什麼時代?大家都會異口同聲地回答,現在是科技時代。但再問什麼是科技?就會有許多的人感到茫然,熟知未必真知。科學與技術的概念,從它建立之始,隨著時代的發展,在不斷地充實其內涵。建立起正確的科技概念和發展觀念對學習科學技術和研究科技有著很重要的意義。
第一節科學技術的概念及其關係
一、科學的含義性質和特點
科學是個內涵十分豐富的概念,人類的科學實踐活動早在古代就已開始,但有關“科學”及其知識體係則是近代以來的事,它主要指近代歐洲發現的科學理論,實驗方法和機構組織。“科學”一詞來源於拉丁文。本意是知識和學問的意思,和中國古代《中庸》中的格物致知,意思相近,日本明治維新時期的學者,福澤瑜吉將其譯為“科學”,後經康有為,嚴複等人翻譯介紹,才在中國得到廣泛的普及和應用。我們現在是在兩個層麵上使用科學一詞的,一是“科學”的本意,二是把科學作為價值評價尺度和價值規範的依據,如“科學的”就是合乎理性的,適宜恰當的,是與宗教和錯誤是根本對立的。我們還是先從科學的本意講起。
什麼是“科學”?學術界至今還沒有一個準確而權威的定義“科學”是一曆史範疇,它在不同時期,不同場合有不同的含義。英國的生物學家達爾文認為:“科學,就是整理事實,從中發現規律,作出結論。”科學史專家丹皮爾認為:“科學可以說是關於自然現象的有條理的知識。可以說是對於表達自然現象,各種概念之間的關係的理性研究。”史蒂芬·F梅森指出:“科學就是人類在曆史上積累起來的,有關自然界相互聯係著的技術,經驗和理論知識不斷發展的活動。”綜上所述,考慮到科學的寬泛性和發展性,我們可將科學定義為:“科學是人類對客觀世界的認識,是反映客觀事實和規律的知識體係及相關活動事業。”
這裏的“事實”不隻僅限於自然界的事實,還包括曆史事實。社會事實等一切人類未發現的事實。這裏的“規律”是指事實內在本質的必然聯係。
廣義的科學整體包括自然科學,工程技術,社會科學,人文科學,四個部分。前二者被稱為關於物的科學,後二者被稱為關於人的科學。科學整體中的每個組成部分,作為一個獨立的學科都有自己特定的研究對象。自然科學是研究自然界不同對象的運動,變化和發展規律的科學;社會科學是研究人類社會不同領域的運動,變化和發展規律的科學。哲學則是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知識的概括和總結。它研究整個客觀世界運動、變化和發展的最一般的規律。
科學的性質表現為:它是對客觀事物本質的揭示,是對偶然中必然的揭示,是對運動過程中的規律性的揭示,是係統反映事物真象的客觀真理。
科學的一般性質,決定了科學的特點。科學的一般特點是:第一它具有重複性、再現性和可比性。科學是一種知識形態的理論、概念、原理和學說。它存在於人的大腦,書刊、光盤等多種載體之中,是人類的精神財富,是可以傳播,教授,繼承和發展的。對同一個或同一類研究對象來說:“不同的人在相同的條件下,通過實驗和觀察,可以得到相同的結果,即可以發現共同的科學現象和規律,第二,它具有連續性,深入性,和創造性;特定的曆史條件下的科學及其活動,首先要繼承曆史和傳統學習前人積累下來的知識並將其貫穿於自己的科學研究中,這就是連續性。同時它又必須努力解決該時代提出的主要問題,並在這些方麵有所發現和創造,這就是深入性和創造性。第三,它具有開放性;科學認識的對象是客觀世界,世界是不斷變化和發展的,人們對世界的科學認識也是不斷發展的。科學的開放性就意味著它具有寬闊的胸懷去繼承,容納,批判和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