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自然科學的概念與特點
我們通常所說的科學技術中的科學是由自然科學和工程技術兩大部分構成,自然科學是我們討論的重點。自然科學是研究自然界物質形態結構,性質和運動規律的科學。它是人類關於自然界的本質和發展規律的正確反映,是人類生產實踐和自然科學實驗和經驗知識的概括和總結,是人類利用,改造和保護大自然的強大武器。自然科學是一種係統的理論知識,是一個巨大的學科群。一般認為它包括力學、物理學、天文學、地學、化學和生物學等基礎學科。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理科”的基本內容。
自然科學具有如下特性:
客觀性:自然科學的研究對象是客觀的自然界,它不以人的意願,意誌和認識為轉移。先有大自然,然後才有人類,而後才產生了自然科學。自然科學知識的內容是對客觀自然界的正確反映,因而它的內容也具有客觀性。客觀性是科學的最根本特性,離開了客觀性就不能稱之為科學。科學的客觀性表明:真正的科學必然是唯物主義的,而一切唯心主義是同科學的性質相對立的,它們之間是水火不相容的。
實踐性:從根本上來說,自然科學的知識來源於生產實踐和科學實驗,是對實踐經驗的概括和總結。邏輯推理和數學演算也是建立在實踐的基礎上的。歸根結底一切自然科學的知識都是來源於實踐。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自然科學理論是否是真理,隻能由實踐來檢驗。同時人類研究自然科學的目的是用於實踐。所以它具有實踐性。科學的實踐性表明:“科學不是純粹思維的自由創造物,而是實踐的產物。科學同那些脫離實踐的教條主義、本本主義、玄學理論是不相容的。
理論性:自然科學的知識和內容是科學家應用科學的思維和大量觀察和實驗材料進行概括,總結和抽象形成的。以科學概念、判斷、推理、假說、理論等邏輯思維形式表現出來的知識體係。是具體中的抽象,是特殊中的一般。科學的理論性表明:科學作為理論性的知識,是同經驗主義不相容的。
發展性:由於自然界自身的矛盾或事物之間的相互作用,它們的運動變化的持續性,和人類實踐活動,認識能力的不斷發展,自然科學理論的不斷修正和補充,所以自然科學永遠處於不斷發展的過程之中,永無終結,所以它具有發展性。科學的發展性表明:科學同保守,僵化,停滯不前的觀念是不想容的。
自然科學的各種特性也是一個相互聯係的整體,研究其種種特性,有利於正確理解科學的性質,有利於樹立正確的科學思維和科學態度,正確地把握科學研究的方向,按照科學規律指導自己的實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