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學體係內部的合理結構,相互銜接,協調發展顯示出一個國家科學的發展水平,而這個發展水平直接地影響著國家民族的文明和進步,在過去我們隻注重了基礎科學的發展,所謂的“重理輕工”傾向,相對忽略了技術的應用,因而科學技術不能有效地轉化為生產力,現在,又出現了“重工輕理”的現象,一些人急功近利,隻強調應用科學的實施,卻相對忽略了基礎科學的研究,從而使應用科學缺乏持續發展的後續動力,這兩種傾向都是應該值得關注,加以糾正的。
三、科學技術的功能和作用
(一)科學的功能:
科學作為一種理論體係,具有巨大的社會功能:
1解釋功能。科學作為一種知識體係,具有解釋世界的功能。因為知識的本質就是概括,概括的目的就是解釋。而科學就是通過觀察和實驗形成的單稱命題,然後再通過歸納的作用,形成全稱命題即理論名詞,最後通過演繹作用來作出預見和解釋。從阿基米德原理到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從哥白尼的日心說到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等等,科學家們無不都在給我們描述著世界的圖景,並試圖用它們設定的邏輯體係來說明世界。
2規範功能。科學具有規範功能,它規範我們想作什麼和不想作什麼,怎麼想和不怎麼想,能做什麼和不能做什麼,怎麼做和不怎麼做。即規範著我們的思想和行為。雖然說科學是從常識中概括出來的,但科學則是以理性的抽象概括為基礎。德國的哲學家卡西爾認為,科學之所以具有偉大的力量,就在於它具有“新的強有力的符號係統”,“向我們展示了一條清晰而明確的結構法則”。如果我們要使自己的思想和行為具有科學性,就必須遵循科學的規範體係,把我們的觀察資料歸屬到一個秩序井然的符號係統中去,以便使它們相互間係統連貫起來,並能用科學的概念來解釋,按科學方法辦事,這樣才有可能獲得較大的成功。
3批判功能。科學具有批判功能。當代著名哲學家卡爾·波普認為“人們盡可以把科學的曆史看作發現理論並以更好的理論取而代之的曆史”。科學是對無知領域的探索,其探索的過程大致經曆順序為前科學--現科學--科學危機--科學革命--新科學。這說明科學所揭示的理論總是相對的,真正的科學總是在批判前人理論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這裏的批判當然應是一種積極的揚棄。
4引導功能。科學還具有理性引導功能。科學理論是對自然界事物普遍本質必然性的概括,是對現實的一種超越。相對於實踐具有理性的引導作用,從而使我們達到一種更加理想的境界。
(二)科學技術的作用
1提高認知能力作用。科學技術具有提高人類認識自然界本質,規律的認知能力作用,人類要生存和發展,就必須正確認識自然界,就需要掌握自然界的發展規律。人類的認知來自兩個方麵:一是實踐活動,二是科學活動。實踐活動是認識的源泉。人類所從事的一切實踐活動,都可以使我們獲得一定認識,但這些活動一般缺乏明確的認識目的,所得到的認識也是零碎膚淺的,遠遠不能滿足人類生存發展的需要。因此產生了科學認識活動,這就導致了科學技術的誕生。而科學技術的誕生和發展又對人類的認識活動起到提高的作用,提高了人類的認識水平和認識速度。科學技術中所應用的一係列的科學方法,所進行的科學實驗活動,得到的信息量大,可信度高,更加係統全麵,更能反映自然界的本質和發展規律。這些信息的認識意義大大超過了生產經驗和生活經驗。科學技術不斷地改變著人類的認知方式。科學認識活動的專業化和係統化,科學研究的職業化,科學方法與科學認識工具的專門化,使科學技術成為我們認識自然的主要手段。
2推動經濟發展的作用。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對推動經濟發展有著巨大的作用。科學技術是關於物的知識,它的突出的優點是能“物化”為各種生產工具與物質產品,“物化”為現實的物質的生產力。馬克思是把科學技術納入生產力範疇的開創者,他在(共產黨宣言)裏指出:“資產階級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紀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自然力的征服,機器的采用,化學在工業和農業中的應用。輪船的行駛,鐵路的通行,電報的使用,整個大陸的開墾。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術從地下呼出來的大量過去在那一個世紀能料想到有這樣的生產力潛伏在社會勞動裏呢?”。革命導師在這裏讚譽科學的力量,因為“科學的力量也是不費資本家的分文的另一種生產力。”資本主義製度取代封建主義的進步,才衝破中世紀宗教神學禁錮的黑暗,使社會生產力得到前所未有的大發展。現在科學技術的發展,使的科學技術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作用起來越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