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科學技術概念涵義和功能(四)(1 / 3)

第二節科學技術的分類與功能

一、自然科學的研究對象

科學是經過實踐驗證的關於客觀事物本質和規律的係統理論知識。自然科學是以自然界的各個領域為研究對象,通過研究它們而得出並經驗證的關於自然界事物的本質和規律的係統理論知識,是人類認識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經驗總結。

自然科學雖然以自然界為研究對象,但它卻不是對自然界的整體研究,而是以自然界的不同領域,不同範圍,不同層次為研究對象。在自然科學中沒有統一的自然科學,隻有具體的,分門別類的自然科學,例如天文學,力學,物理學,化學,地質學,生物學以及它們的各種分支等。把自然界作為一個整體,研究它的本質和規律,並不屬於自然科學研究的任務,而是屬於哲學性質的“自然辯證法”學科的研究對象。

通常所說的自然界,有兩種含義,一種是所謂的“純”自然界,即直到現在人類還無法直接幹預或未曾幹預過的自然界,如遙遠的天體,宇宙空間的微觀物質等。另一種是直接與人發生的關係,受到人的幹預和利用的自然界,這種自然界被稱為“社會自然界”比如,地球,土地,海洋,森林,空氣,工農業資源,經過人的一定加工或影響的自然物質等。這兩種自然界都是自然科學的研究對象,但是,其研究目的和研究成果卻不一樣,對於前者目前其研究目的主要是認識和了解,對於後者,其研究目的是在認識的基礎上,根據所揭示出來的本質和規律,盡快地利用它和改造它,從這個角度而論,自然科學就有了兩種有所區別的內涵,一種可以叫做“純自然的”自然科學,另一種則是“社會性”的自然科學,人類在重視“社會性”自然科學的同時,也很關注“純自然的”自然科學。人類將不斷把“純自然的”自然科學變成社會性的自然科學。

二、自然科學的分類體係

自然科學是一個龐大的知識係統,對其進行分類,是為了更好的把握各學科間的聯係,以便我們更好的學習和應用。

科學分類的基本依據是客觀事物的特殊運動形式或特殊矛盾性質。其分類的原則有六條①科學性原則,②實用性原則,③簡明性原則,④兼容性原則,⑤擴延性原則,⑥唯一性原則。其中最基本的原則是科學性原則。

其分類方法也有六種:①按照物質運動形式分類。②按照宏觀領域分類;③按照社會屬性分類;④按照研究範圍分類;⑤按照研究方法分類;⑥按照作用地位分類。

通常情況下按照其社會屬性將自然科學分為四大門類,即理、工、農、醫。

理,即基礎科學,是由基礎科學理論及其實驗技術組成,它是以自然界的某種特定物質及其運動形式為研究對象,探索和揭示這種物質的形態,結構,性質及其運動規律。它是整個自然科學的基石,是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前沿。如數學、物理學、力學、化學、生物學、地質學、氣象學等。

工,即工程科學,如土木工程、建築工程機械工程等。

農,即農業科學,如農學、園藝學、林學、畜牧獸醫學等。

醫,即醫學科學,如基礎醫學、臨床醫學、預防醫學、藥學、麻醉醫學、影像醫學、等。

按照其作用和地位可將自然科學分為三大部分:即基礎科學、技術科學、應用科學。

技術科學具有技術理論性質。如電子技術、原子能技術、激光技術、空間技術、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海洋技術、新材料技術等。

屬於直接應用於生產和生活技術和工藝性質的叫應用技術。如電子計算機工程、能源工程、遺傳工程、原子反應堆工程等。

基礎科學,技術科學,應用技術之間有其內在的聯係。基礎科學是自然科學整體中的理論部分,它研究自然界物質運動規律,探索未知現象的答案,其理論成果是技術科學和應用科學的共同理論基礎。技術科學是自然科學整體中通用性技術的理論,具體考察共性技術的特殊規律,如工程熱物理學這門技術科學,專門研究熱機和熱設備中能量轉化與傳遞這類共同性問題,這種技術科學的理論,可以通用於所有熱機和熱設備所構成的能源工程上去。應用科學則是自然科學整體中的應用理論和應用方法的部分,它運用基礎科學,特別是技術科學的理論成果,具體地研究如何利用和改造自然的手段和方法,研究各種生產技術中的實際問題,使之形成新產品,新工藝。由此可見,這三大部分之間有著密切的聯係和內在關係。由基礎而技術,由技術而應用,基礎科學是基石,技術科學是階梯,應用科學則是生產的平台。

由基礎科學,技術科學和應用科學構成了整個自然科學的框架結構,而每一部分又都包含著同類性質的各種學科,而每一學科又有各自的分支,這些部分,學科,分支之間相互聯係。互相影響,相互作用形成了自然科學的體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