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向生命施愛(上)(2)(1 / 3)

那就得重新開墓啟棺。

這不是太…一麻煩了?而且遇難者遺體可能已徑腐爛,還容易引起疫情?

即使這樣,我們還得尊重家屬的意見。我們不能讓活著的人再留下遺憾。處置遇難者遺體的工作人員回答得非常肯定。

他告訴我這樣一件事:就在前一天,有三位剛剛從山上下來的學生家長,當他們得知自己的孩子遇難後,說什麼也要認一下自己的孩子。本來我們對每位人土者都是照一張照片的,但有的遇難者被埋的時間長,加上遇難時壓得不像樣,照片也看不出啥模樣,隻能憑個大概。可家長要看一看自己的親生兒女。所以我們隻能開墓啟棺--當然多數其實隻是一個屍袋。但我們得尊重家屬,就得挖掘出來,讓家屬們做最後的辨認。有一位家長開始說不想再開棺了,但過了一天又非要我們把墳墓挖開。他說他不放心我們將他的女兒埋好了。第二天我們就帶他到墓地,當我們用了近兩個小時挖開他的女兒的墳墓,讓他看了安葬的情況後,他說他放心了,說沒有想到你們把我女兒安葬得那麼講究。我們告訴他:所有的死者的安葬是按統一標準,不會有任何粗枝大葉的。後來又來的另外六個家長就再也沒有要求開啟墳墓了。我覺得我們政府在這次對待遇難者遺體的處置上是非常人性化和標準化的,讓生者感到有種安慰,對死者也十分負責任,具體化了以人為本的思想。這位政府工作人員說。

在北川縣城和映秀鎮,有關部門建立了幾處遇難者的集體墓地。這是地震七八天後必須做的一件大事。這樣的墓地需要在一塊相對安全的地方,它既不能再受餘震的威脅,更應當是讓那些不幸的遇難者的靈魂能永遠地駐足安眠之地。救援部隊承擔了這樣的任務。那些年輕的戰士們剛剛告別搶救生還者的緊張戰鬥,還沒有來得及喘一口氣,便穿上防護服,開始了搬運和安葬遇難者遺體的艱巨任務。然而他們沒有因為任務的艱巨而忽略對死者的每一個安置順序--先消毒清洗他們的遺體,盡可能完整地保留他們留給親人的最後一個遺容。而這樣的工作有時需要費很大的時間和精力,且不說尋找斷臂缺腿會耗時間、處置遺容的工作極端艱巨,光是現場每天十幾個小時在特殊氣味裏工作,沒有堅強的意誌和勇氣是無論如何也難以支撐的。有個戰士告訴我:開始他把遇難者裝進屍袋,每次都需要很長時間,後來遇難者遺體太多了,就幹脆用雙手去抱遇難者遺體。這樣效率就高多了。他說他最多一天抱了四十多具遇難者遺體。

天氣一熱,每遲埋一天,都可能對災區的安傘帶宋威脅,所以上級要求我們必須在兩天之內埋葬E千具遇難者遺體。任務雖然很重,但我們仍然不放棄每一個細致的步驟--對所有遇難者都要做好整潔遺體、認真消毒、規範入地、標明墓碑……戰士如此說。

其實我知道這項集體掩埋遇難者遺體的工作是帶有半秘密性的,但卻始終是在專家和相關人員的指導下嚴格按照要求進行的。在北川和映秀等地,我們現在已經可以看到那幾處整齊劃一的遇難者集體墓地,它不再彌漫著濃濃的藥水味了,它的新土上已經開始長出嫩嫩的青草……相信在更長一些時間後,這裏將是青草和野花並盛的綠地。

它因此也會讓所有活著的人感到一份安慰。

在災區的數次采訪中,尤其是第一次進入災區的時候,我遇見了大批不知其名的誌願者,他們的精神深深地記錄在我的腦海之中。

某山區小鎮的搶救現場的一個帳篷裏,我見到了一個叫做752的誌願隊。他們都是些二十來歲的年輕小夥子和姑娘們。十幾個人,有貴州的,有甘肅的,也有重慶的,他們先後彙聚到了這個重災小鎮。

我們是從貴州過來的,我們當時乘坐的那趟火車是752號列車,所以後來它成了我們誌願隊的名稱。貴州大學的任小姐向我介紹道。

他叫朱濤,貴州來的,是我們隊裏的挖屍一號手。他很了不得!有人把一位靦腆的小夥子推到我麵前。

什麼叫挖屍一號手?當時我沒有聽清挖屍是什麼,後來搞明白了原來是尋挖被埋遇難者的挖屍者。

因為我大學裏學的法醫,到這裏後,前線各個地方都非常吃緊。指揮部根本顧不上給我們分配具體任務。我們先到了綿竹的廣濟鎮。到那裏後,見到到處是倒塌的房屋。我們請求當地的幹部分配任務,人家說你們既然是誌願者,那就去山區看一看,如果發現還有幸存者,就趕緊救出來;如果碰到遇難者,就想法挖出來埋了o我們得了這樣一句話後,便到廣濟鎮附近的農村開始救援。一路上我們碰上了許多倒塌的房子。活著的老鄉們多數被轉移了,但那些被埋在廢墟裏的遇難者卻沒有人管。於是我們幾個誌願者就商量由我們來完成清理被埋遇難者的任務。當時大部隊都在城鎮和那些被埋人多的地方搶救,零星的救援還到不了山村。所以我們覺得這樣更適合於像我們這樣的誌願者小分隊行動。工作就這樣開始了,我們努力地用最簡易的工具進行挖掘。最多一天,我挖出了十一具遇難者的遺體,後來我侗這個752誌願者隊伍裏的兄弟姐妹們就把挖屍一號手的稱號給了我…一朱濤有些不好意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