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向生命施愛(下)(1)(3 / 3)

這支由十二名醫務工作者,兩名媒體記者,一名後勤人員以及領隊邵連民等十六勇士組成的隊伍,帶著河北人民的囑托,帶著廣大河北青年誌願者的問候,扛著河北誌願者的旗幟趕到遵道鎮黃金村的時候,是5月15日17時,當時天還沒黑,受災場麵的慘烈使隊員們震驚了。成片的廢墟上,一具具血肉模糊的遇難者遺體和散落各地的殘肢斷臂構成了一幅地獄般的畫麵。一些老鄉的手被砸爛了,五根手指分都分不開;有的腿被砸平了,成了一張肉片;有的孩子眼睛裏流的是血,哭都哭不出來……老鄉們的目光是空洞的、恐懼的,神情緊張、焦慮,心思很重,整個村子彌漫著一種慘烈、恐怖的氣氛,這種氣氛把隊員們都傳染了,一個個顯得高度緊張。

可想而知,在這種破壞力麵前,人是多麼的渺小和無助,老百姓受到了多麼大的傷害。邵隊長回憶著當時的情景,我們剛到,情況還不熟悉,當地的鎮黨委書記和鎮長都罹難了,現場比較混亂,當地的基層組織正忙於自救,根本就顧不上與我們溝通。我當即決定,要立即把搶救傷員、救死扶傷放在第一位。

他們通過走訪和排查,以及對村子周邊散居住戶的詢問,了解當地的傷亡情況。當時這個村子裏至少死了一千人,而且還有大批不同程度的傷員。邵隊長痛心地對我說。針對這一情況,服務隊迅速進行了整體評估,並據此製訂了相應的預案,確定留守該村,為還沒有得到必要救護和醫務處理的傷員進行醫療救助,並逐戶發放一些必須的藥品,同時將評估結果和第一階段的實施預案上報給團省委。

遵道鎮一共十八個村。第二天,他們分為四個小組,第一個小組四個人進駐當地衛生院,配合當地醫護人員做一些醫務處理;另外三個小組十二個人,每人帶一些藥品,把十八個村逐個地走遍。我們的目標就是不管花多長時間,一定要把這十八個村挨家挨戶地走完,絕對不許留下一個死角或盲點。邵隊長堅定地說。

目光空洞的楊老漢,孤零零地呆坐在黃金村村委會門口的飛來橫石上,57歲的他在地震中失去了老伴和年僅7歲的小孫女。悲傷的老漢渾然忘了自己被檁條砸斷的右臂,成群的蒼蠅覆蓋在已經化膿的傷口上,散發出陣陣惡臭,如不及時治療,造成壞死,整條右臂都可能保不住了,然而,身體的疼痛被巨大的自責掩蓋了。他欲哭無淚地望著那條被毀得不成樣子的村口大路,盼著在外地打工的兒子回來責罵他,哪怕是打死我這把沒用的老骨頭呢。

兒子沒來,但是遠處走來一支打著河北青年誌願者抗震救災醫療服務隊旗幟的年輕人隊伍。他們中一位膚色白皙、戴著黑框眼鏡的小姑娘走上前來,輕輕安慰著他,默默地給他清理好傷口,並小心翼翼地包紮好,然後從背包裏拿出一瓶藥,說:老大爺,記得每天吃三次,一次吃兩粒。如果還有什麼不舒服的,您就到村北頭的營地來找我們,我們是來幫助您的誌願者。說完輕輕拍了拍楊老漢的肩膀,向村裏走去了。

兩天後,精神和病情好轉的楊老漢從鄰居楊大嬸的口中得知,那位小姑娘的隊伍已經離開了黃金村,走之前把村子裏七十二個受傷的村民逐個進行了妥善的醫護處理,還抬走了三個重症的村民,其中包括他32歲的侄子楊東民。老漢的眼眶濕潤了,至今他也不知道這個保住了他一條胳膊的小女娃子叫什麼名字,我還沒來得及謝謝她哩!

楊大嬸望著村口的路喃喃地說:全村老少的性命哩,咋就是一個謝字呢,保佑好人一生平安吧!聽說他們明天就要從鎮上走了,咱們去送送他們吧。

在百裏災區,像上麵這樣的故事隨處可見、可聞。而這些故事彙聚在一起,它們所閃耀的則是同一種絢麗的光芒,這光芒便是向生命施愛。這樣的光芒你無論怎麼的誇張和描述,總不為過。因為當愛超越於所有世俗而向生命施放時,它所顯現的那種純潔與高尚,含有永恒的詩質。

7月19日,這又是一個周六。兩個月前,我參與中國作家抗震救災前線采訪團,第一次到汶川地震災區。現在是第二次到災區了乙感覺與前次完全不同,我們第一次到災區時,整個災區的情況仍處在忙亂的狀態,雖然當時距5月12日已經過了一周,但大災造成的巨大傷亡所帶給災區群眾的悲慟,還深深地籠罩在四川大地。兩個月後的災區,我已經可以看到這裏的百姓正常的生活和正常的精神狀態,那些失去親人的同胞的臉上已經有了笑容,他們也不再無家可歸,而是住在由相關省市援建的漂亮的安置房內。孩子們可以有學上了,推遲一個月高考的學生也已經輕鬆地走過了獨木橋式的高考曆程。總之,除了個別地方外,災區已經基本恢複了正常。這讓我對災區的采訪和認識有了一種更恬靜的空間--對曆史和事件的規察與認識,非常需要這種恬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