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向生命施愛(下)(2)(3 / 3)

事後回想起來,我們等待護士長的時間是極其短暫的,也許隻是一兩分鍾。但是當時感覺好長好長,樓道中慌亂的哭叫聲,手術室裏可怕的安靜,器械護士無助的眼神,與對家人的擔憂交織在一起,讓人無法承受。

2點31分,護士長衝進了手術室。她一邊察看病人的情況,一邊焦急地說:不能在這裏做手術了,趕快關腹。通過護士長的神色,我意識到地震的程度比我意識到的要嚴重得多。於是,我決定臨時關閉腹腔,盡快將病人轉移到安全的地方。要冷靜,冷靜,作為主刀醫生,必須對病人負責。盡管情況緊急,我仍像平時做手術那樣有條不紊:縫紮,衝洗……兩分鍾後,我在刀口上縫完三大針,病人的腹腔完全關閉了。

趕快轉移病人!我喊憲這句話時才發現,在場的五個醫護人員全是女性。電梯肯定不能用了,病人又處於全麻狀態,要將她毫發無損地從十一樓抬到一樓,還真不是一件容易事。情急之中,巡回護士立即將患者的三位家屬叫進了手術室。這三個男士原本坐在手術室外等候,大樓開始搖晃時,家屬們都顯得很慌亂,他們出於本能準備逃走。可跑了幾步又反應過來了,手術室在十一樓,想跑也不一定能跑掉。更何況,手術室裏還有他們的親人。經過商議,他們毅然決定留了下來。家屬得知我們的手術並沒有完成,開始不滿和擔憂。我隻好一邊解釋這是為了病人的安全考慮,一邊請求他們幫忙,用手術床單把病人抬出去。走出手術室,我們才發現病人處於半裸狀態,慌亂中,我和其他兩名醫護人員又匆忙脫下身上消過毒的手術服,蓋在了病人身上。就這樣,三名男家屬和我們另外兩名醫護人員用床單抬著病人,麻醉師拿著氣囊輔助病人呼吸,利用緊急通道開始撤離。下樓的過程非常吃力,原本不寬的樓梯上,上上下下的人很多。能走的病人由家屬陪著往下走;行動不便或是病情較重的,由醫護人員攙扶著下樓;病情更重的,則由醫護人員或家屬抬著下樓。有一些醫護人員還在往上衝,新生兒、產婦、剛做了手術的病人、重症監護室內的病人,我佃在撤離時必須做到一個都不少。

快點,快點,還有餘震。在下樓的過程中,我們不斷聽到這樣的喊叫聲,病人家屬也想盡快把病人轉移,整個場景非常混亂。抬著病人下樓,大約用了十分鍾,但我感覺走了很久很久。我們把病人抬到一樓時,她的家人從別人手中搶來一個氧氣瓶,給病人用上。不一會兒,麻醉師發現病人好像要清醒了,便趕緊去找擔架。此時我們才發現,醫院早已亂成了一鍋粥,根本找不到擔架之類的東西。十幾分鍾後,麻醉師終於找來輪椅,讓病人半坐半躺在上麵。剛剛安放好病人,有位女醫生的丈夫來了。我們這才知道,整個城區都停了電,許多單位已停止T作,要求員_撤離到安全地帶。此時我才想起,撤離過程中,我隻給老公打過一次電話,還沒打通。還有我的婆婆和兒子呢?他們現在會在哪兒呢?來不及容我多想,醫院已做出統一安排,要將病人轉移到綿州大劇院前麵的空地上。到了綿州劇院門口,我才意識到自己一直穿著手術室裏的衣服和拖鞋,戴著口罩和帽子滿大街跑。

下午4點左右,我們又按醫院統一安排,把病人陸續轉移回醫院前的廣場上。因為我的病人血色素比較低,地震前的手術又已進行了四分之三,我擔心她因為出血造成壞死,立即請示院領導,希望盡快將手術完成。當時,我們科還有一個宮外孕患者,不立即手術會有生命危險。力此,領導決定立即在門診大樓外的空曠處搭建一個臨時手術室,盡快進行手術。就這樣,我們科室的醫護人員在餘震不斷的情況下,毅然返回十二樓,拿出了手術必需的器械、消毒工具和衣物。然後將病人放上推車,在醫院門診大樓的一角做起了手術。

下午5點左右,宮外孕患者的手術順利完成。5點20分左右,我推著我的病人進入了臨時手術室。這一次,主刀的是我們的主任醫師陸琳,我擔任這台手術的一助。約四十分鍾後,我們的手術成功完成,大家長長地舒了一口氣。

下午6點左右,我終於可以離開醫院,去找兒子和婆婆。走出大門時,我發現醫院前的空地上,有二十多個年輕的護士,每個人懷中都抱著一個新生兒。她們身著粉紅色製服,顯得格外美麗。當時的場景讓人讚歎,讓人落淚,也讓人心酸……

綿陽醫院的醫務工作者在地震的那一刻起,就一直沒有離開過自己的戰鬥崗位,相反比平時努力十倍地搶救每一個生命,直到地震兩個月後的7月中旬,多數人還沒有正經休息過完整的一個星期天。而正是他們的無私與獻身,重災區綿陽才有了更多的人幸運地活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