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雞的生物學特性(2 / 3)

雞在7.8~30℃的範圍內,體溫調節機能健全,體溫基本上保持不變。若環境溫度低於7.8℃,或高於30℃時,雞的調節機能就不夠完善,尤其對高溫的反應明顯,當雞的體溫高到42.5℃時,則出現張嘴喘氣,翅膀下垂,咽喉顫動。若不及時降溫,就會影響生長發育和生產。通常當雞的體溫升高到45℃時,應會昏厥死亡。

3.繁殖特點母雞雖然僅左側卵巢與輸卵管發育和機能正常,但繁殖能力很強,高產雞年產蛋可以達到300枚以上。母雞卵巢上用肉眼可見到很多卵泡,在顯微鏡下則可見到上萬個卵泡。公雞的繁殖能力也很突出,一隻公雞配10~15隻母雞可以獲得高受精率。雞的精子不像哺乳動物的精子容易衰老死亡,在母雞輸卵管內可以存活5~10天。

(1)卵生雞類要飛翔須減輕體重,因而繁殖表現為卵生,胚胎在體外發育。可以用人工孵化法來進行大量繁殖。

(2)繁殖的季節性與光照雞產蛋是卵巢、輸卵管活動的產物,是和雞體的營養狀況和外界環境條件密切相關的。外界環境條件中,以光照、溫度和飼料對繁殖的影響最大。在自然條件下,光照和溫度對性腺的作用常隨季節變化而變化,所以產蛋也隨之而有季節性,春、秋是產蛋旺季。在現代養雞業中,隨著現代化科學技術的發展,這一特征正在為人們所控製和改造,從而改變為全年性的均衡產蛋。

(3)就巢性(抱性)抱性是鳥類的生物學特性之一。是為了雞種的延緩。雞抱窩時產蛋停止,因此人們養雞都希望能去除抱性,而抱性又可以通過育種工作來減輕或去除。抱性除了采用育種工作減輕或去除外,還可將母雞放入籠內,使其處於通風良好和光照強的地方,以促使其醒抱。

(二)雞的解剖特點

1.骨骼與肌肉

(1)骨骼雞的骨骼係統。雞的骨骼由頭部、軀幹和四肢所組成。它決定了雞的外部形態,構成支架支持身體、保護內髒器官。雞的骨骼致密、堅實並且重量很輕,這樣既可以支持身體,又可以減輕體重。以利飛翔。前肢(翅膀)由於指骨的消失,以及掌骨的融合而退化,肌肉也不發達。後肢骨骼相當長,股骨包入體內,而且有強大的肌肉固著在上麵,這樣就使後肢變得強壯而有力。

7對肋骨中,第1、2對,有時第7對肋骨的腹端不與胸骨相連。其餘各對肋骨均由兩段構成,即與脊椎相連的上段稱椎肋,與胸骨相連的下段稱胸肋。椎肋與胸肋以一定的角度結合,並有鉤狀突伸向後方,對胸腔的擴大起著重要的作用。

鎖骨、肩胛骨與烏喙骨結合在一起構成肩帶,脊柱中頸椎和尾椎以及第七胸椎與腰、薦椎融合的固定現象,為飛翔提供了堅實有力的結構基礎。雞的頸部較長,運動靈活,頸椎數量多,雞有13~14個,能使頸部靈活伸縮轉動,便於啄食、警戒和啄取尾脂腺的分泌物、梳理與潤澤羽毛。

(2)肌肉肌肉組織是機體的主要收縮器官,雞的肌肉和其他動物一樣,分為平滑肌、橫紋肌、心肌三種。平滑肌分布於內髒和血管,橫紋肌又稱骨骼肌,主要附著在骨骼上,心肌為構成心髒的肌肉。

雞肌肉的肌纖維較細,共有兩種,一種叫紅肌纖維,一種叫白肌纖維。腿部的肌肉以紅肌纖維較多,胸肌顏色淡白,主要是白肌纖維構成。為適應飛翔,雞的胸肌特別發達。此部分肌肉為全身軀幹肌肉量的1/2,是整個體重的1/12,為可食肌肉的主要部分。雞的全身肌肉見。

2、呼吸係統

雞的呼吸係統由鼻腔、喉、氣管、肺和特殊的氣囊組成。

雞喉頭沒有聲帶,發出的啼叫音是由於氣管分支的地方有一鳴管,氣流經此處產生共鳴而發出不同聲音。雞的胸腔由於肋骨分成兩段,且有一定角度,故易於擴張。雞的肺較小,海綿狀,鮮紅色,緊貼在胸腔背側麵,約有1/4體積的肺被嵌入肋骨中,體積僅為同等大小哺乳動物肺的1/10。

氣管分兩支,進入肺後分為初級支氣管,初級支氣管又分為次級支氣管,再分為三級支氣管,從三級支氣管又事輻射狀分出許多呼吸細支氣管,這些細支氣管常與相鄰的細支氣管互相連通,形成一種循環相通的管道。

氣囊是裝空氣的膜質囊,一端與支氣管相連,另一端與四肢骨骼及其它骨骼相通。雞屠宰後氣囊間的界限已不明顯,不過當打開胸、腹腔時,可在內髒器官上見到一種透明的薄膜,這就是氣囊。氣囊共有9個,即一個鎖骨間氣囊、兩個頸氣囊、兩個前胸氣囊、兩個後胸氣囊和兩個腹氣囊。

氣囊的功能:貯存空氣:全部氣囊比肺容納的氣體要多5~7倍;增加空氣利用率;調節體溫:靠呼出水蒸氣完成;增加浮力:氣囊充滿空氣,減輕體重,利於飛翔或漂浮。

3.循環係統

血液循環係統包括血液循環器官、淋巴器官和造血器官。

血液循環器官包括心髒和血管,雞的心髒較大,相當於體重的0.4~0.8%,而大家畜僅為0.15~0.17%。血液:雛雞血液占體重的5%,成年雞為9%。紅細胞卵圓形,有核。脾髒位於腺胃和肌胃交界處的右側,棕紅色,雞卵圓形或圓形,具有造血、濾血,參與免疫功能。

淋巴係統:雞無真正的淋巴結,在消化道壁上有集合淋巴小結存在,如:肓腸扁桃體是抗體的重要來源,起局部免疫作用。

胸腺:位於頸部兩側的皮下,呈黃色或灰紅色,從頸部沿頸靜脈延伸到胸前部,呈不規則的串狀小葉,雞每側有7葉。胸腺是胚胎發生時首先出現的淋巴器官,體積逐漸增大,到接近性成熟時最大,性成熟時開始由前向後逐漸退化,成年時僅留下痕跡。對抵抗疾病,緩衝應激有一定作用。

腔上囊(法氏囊):是鳥類特有的淋巴上皮器官,位於泄殖腔背側。幼齡發達,雞在4~5月齡時最大,呈球形或橢圓形囊,性成熟後開始退化。腔上囊的功能主要與體液免疫有關,是產生B淋巴細胞的初級淋巴器官。

4.消化係統

是雞體內代謝與外界環境相聯係的通道。雞的消化道短,雞腸管的長度與體長之比約為1:4。由於消化道短,所以飼料通過消化道的時間大大地短於家畜。如以粉料飼喂雞,飼料通過消化道的時間,雛雞和產蛋雞為4小時,休產雞為8小時。雞對飼料的消化率受許多因素影響,但對穀類飼料的消化率與家畜無明顯差異,而對飼料中纖維素的消化率則大大低於家畜。所以用於飼養雞的飼料,應特別注意粗纖維的含量不能過高,否則會因不易消化的粗纖維而降低飼料的消化率,造成飼料的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