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人睡4》(2 / 3)

曆代養生家們認為,右側臥是一種最佳的睡臥姿勢。如《老老恒言》中說:“如食後必欲臥,宜右側以舒脾氣”。所以,右側臥有利於心髒輸布血液,使肺呼吸通暢,也利於胃腸道對飲食物的消化和代謝,還可使肝髒處於身體右側的最低位置,使肝髒獲得較多的供血,從而對肝髒的造血、凝血及其解毒功能都得到很好的補益和促進。

但仙學修煉與傳統養生學有著很大的區別。拿仰臥勢來說,它是大多數人不習慣的睡覺姿勢。這種睡眠姿態容易使頸部的肌肉下垂,嘴巴張開,導致呼吸道不暢,極易引起打鼾。但睡功的修持卻大都采用仰臥勢來鍛煉呼吸功能,不僅能有效地治愈鼻竇炎、鼻咽炎和扁桃體肥大等病症,而且能從根本上確保呼吸道的暢通無阻,根絕上述各類疾病的發生。

采用仰臥勢進行修煉,雖然有避免壓迫五髒六腑的優點,但卻使背部的陽經受到壓迫。故此,在修煉過程中常會出現背部跳動,身體似有騰空感,凡此種種,均為較佳功態。。

“蟄龍眠”所采用的左側臥勢,恰恰與養生學的要求相反。其目的就是為了壓迫和抑製人體的代謝功能,促使呼吸道的後天呼吸降低到最緩慢的程度,從而激發和訓練先天呼吸(元氣)的生理功能。,而俯臥勢壓迫五髒六腑,阻礙呼吸道的通暢,故養生學和修煉學多不采用。但在睡功治病法中,亦有采用俯臥勢治病療疾的特殊範例,可供參考。

飯後睡臥,無論是養生學還是修煉學都是禁止的。因為飯後睡臥會導致人體的血液向消化係統傾斜,使大腦和肢體的血液相對減少,大腦和四肢得不到足夠的營養供給,使代謝物無法及時排除,較易引發一係列的不適應症。古人“睡眠有助於消化”的論述,似乎也有一定的道理,但終歸利少弊多,應引起注意。

關於睡臥朝向的方位問題,古人普遍采用的是《周易》理論,而且非常重視日月星辰對人體的影響。從古代經典中可以看到,睡床一般要求南北放置,人躺其上,可以頭北腳南,也可以頭南腳北。因為子時之後,天地間的磁力場對人體的影響主要為垂直方向,它順向切割人體,對人的思維意識有很大的益處。

如果頭東腳西或頭西腳東而臥,天地間的磁力場便是橫著逆向切割人體。例如“睡禪功”和“辟穀胎食法”,即是借助磁力場的橫向切割來提高功力。故此,在“睡仙功”的睡臥朝向問題上,應按照功法所示,嚴格遵守。

3、睡仙功的飲食禁忌:

在我國的傳統醫學中,將飲食物分為酸、苦、甘、辛、鹹五種氣味,亦稱五味。對這五種飲食物所引起的疾病,也闡述的十分深刻。酸人胃走於筋;苦人胃走於骨;甘人胃走於肉;辛入胃走於氣;鹹入胃走於血。故在仙道禁忌中,非常重視飲食物的選擇,對辛味飲食物更是嚴禁。

從整體上來說,“睡仙功”是以胎息和辟穀為功能基礎的修持法,因此在飲食的攝取上有很多的禁忌。一般來講,在修煉“服氣導引術”的初期,應加強飲食物的營養,也沒有太多的禁忌。但在進入“鎖鼻胎息術”的修煉之後,就必須嚴禁食用生菜和辛臭之物。諸如葫蔥(hd,即大蒜和蔥)、芫荽(yan,

sui,即香菜),韭菜、香椿、芸苔(即油菜)等五種辛味蔬菜(亦稱五葷),均會損脾亂氣敗仙相。

《真誥·協昌期》中說:“勿食酸鹹油膩之物,食之損五髒,神不安。狗豬肉、生果子,尤忌!”以上這些飲食物方麵的禁忌,是古人長期實踐的經驗總結,可供實修者參考。

4、睡仙功為什麼要強調戰勝睡魔?

傳統的修煉理論認為,阻礙仙道修持的最大障礙,主要是“三魔”。即所謂的“食魔”、“睡魔”和“**”。而在這三魔之中,最難製伏的當屬“睡魔”。故《性命圭旨·亨集》歎曰:“然**食魔易於製伏,獨有睡魔難煉”。

現代科學認為,睡眠是人類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對自然界的晝夜節律變化而適應的結果,是人體一種主動的自我調整過程。如果一個人一兩天不睡覺或睡眠欠佳,就會出現倦怠乏力,精神不振。如果連續60多個小時不睡眠,就會產生頭昏、頭痛、耳鳴、健忘和全身無力等病症。由此可以看到,睡眠在人類生存的過程中是多麼重要。人類的一生幾乎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睡眠和夢中度過的。雖然司空見慣,卻又感到莫明奇妙。

古人對於睡眠的認識是從衛氣開始的(詳見“仙道求索”一文)。並且普遍認為,人在夜間熟睡之際,便進入了陽為陰濁所陷,昏多覺少,如同死人一般的狀態。此即古人所說的“睡魔”。此時如果稍有不謹,則元精下漏,元氣從口鼻泄出,使元神無所依存,以致魂夢紛飛,三寶(精氣神)各自馳散,人身何能健康長壽?故此得出了“昏者死之根,覺者生之兆”的論斷,主張少睡多煉,以功代眠,減少昏睡的修煉理論。

對於修煉學中煉睡的理論,《修真辨難》講得十分清楚:“凡人臥睡,神人陰窟,氣散四肢,夢寐顛倒罟獲陷阱(井),無不投之。日所積者,不如夜所耗;故必打煉睡魔,使心神居室清氣上升,濁氣下降,庶行道無阻也。古仙雲:睡了一時,死了一時;睡了一日,死了一日;日日有功無睡千日,便了事也。又雲:一年不睡下丹結,二年不睡中丹結,三年不睡上丹結。若虛室生白,神明常照,雖寐(睡著)猶寤(睡醒)不妨去睡”。

然而,睡魔在功態中的表現為兩種,這就是神馳而散亂和神未清而昏沉。

古人認為,神馳而散亂乃屬魂靈遊動不定,可以通過靜心攝意加以整理,較易控製。昏沉則屬於魄氣用事,乃純陰為主,蠢蠢冥冥,麻木不仁之症也。如練功中欲睡去,即是昏沉的表現。《呂祖師先天虛無太一金華宗旨》指出:“卻昏沉,隻在調息。息即口鼻出入之息,雖非真息,而真息之出入,亦於此寄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