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篇
文章是講的太快理論多餘實踐的講解,所以在這裏給大家一個打坐前熱身的基本原則,這樣能幫助大家克服一點昏沉,不適感等等。
一、必要的一些輔助
1、不能吃太飽,也不能太餓。
2、環境要清靜,安靜,不要被人打擾的時間最好
3、服裝要舒適柔軟,首飾手表,項鏈,手鐲,戒指,負擔的東西要取下。
4、一定要睡眠充足,這個相當重要!
5、一定要熱身,可以壓腿,拉伸全身各處的韌帶,活動開筋骨,促進血液循環,不要因為久坐導致大腦缺血,缺氧,又昏沉。
6、坐下後,不要急著開始,先活動頸部,肩部,胸部,腰部,臀部的肌肉,促進放鬆,避免自己不知情的肌肉緊張。
7、深呼吸,每次吸到滿,閉氣,閉到極限,再呼氣,這是活動內在器官調節內部血液循環,內循環好,也是克服昏沉的一步。
8、姿勢不要強求,什麼雙盤什麼的,要舒適,安穩,但是不可以過於舒適,不然容易身心鬆懈,保持普通舒適就可以。
二、不斷前進的動力基礎
上一次,我布置了作業,問大家關於四果,果位的問題,提這個問題是有我的用意的,為什麼呢?因為從大家的描述可以知道幾個重點,那就是不退轉,四種境界都有一個共同點,叫做不退轉,也就是一旦達到了就不會再退步,隻會進步。
具體的原則自己大家查資料了解就可以了,但是我要拿出其中的重點來講一下。
那就是修行中的重要動力,那就是道心於果心的互相推動。
學習這個的作用,是鑒於很多朋友都會提到,常常在某個境界就停住了,無法繼續下去了,然後沒有進一步的成果了,或者說定在某個階段了,很無聊,不知道接下來該怎麼辦了。
所以這一段有必要講一下,以作為不停止的動力,推動大家繼續深入。
要知道,本文以脫苦作為緣起來講解的,那麼世間有苦,必然有苦,所以出世就是出離苦境。這就是最原初的動力,就是出世心。也就是最初的目標,目的地。
這個出世心,又有兩個層麵來互相印證,才能使出世心符合脫苦的目的。
這兩個層麵就叫做兩種心,一個是道心(maggacitta)一個是果心(phalacitta)
1、道心的作用是指:斷除(或永遠地減弱)諸煩惱。
我們可以更細致一點來看待,所謂道心,就是能消除,或者永遠減弱煩惱的心,但是我們已經明白,隻有知而不惑,不執著,才可以永遠的減弱煩惱。所以通俗一點來看,我們可以把道心理解成理論化目標,我們前進的方向。所以廣學智慧,深細辯證思考,我們能知道一些不變的“真理”,比如諸行無常,凡事有生有滅,我們不該執著等等。
也就是這樣的所知所想,這樣的準則,是我們的道路。並把我們的行為去貫徹理論。
因此我們會觀察到第二種心:果心
2、果心的作用是指:體驗相符的道心所帶來的某種程度解脫。
也就是說,所謂果心,就是我們在道路上的體驗。也就是對理論實踐後得到的驗證。如果理論(道心)告訴我們一切不可執著,我們原初的目的是脫離痛苦的感受,那麼我們不同層次的執著就會給我們自身帶來不同程度的苦樂感覺。我們能印證,執著越輕,我們的苦受越輕。我們放下執著,會有一定程度的解脫感。這種感受,恰恰就能印證我們的道,是否是符合我們追求的目的的道。所以能印證,扶正道心(理論)。
也就是說,我們在禪定修行,生活追求中,都可以用這二心來判斷自己是否符合了自己的訴求。來判斷自己是否走對了路。
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有人打坐聽見聲音,有的人打坐看見光彩畫麵,有的人有了出體等等感受,但是不知不覺停在了這個階段。然後迷茫。
這就是沒有二心雙用的現象。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我們忘記了我們最初的目標,目的地,因此我們忘記了很多事情。僅僅是沉浸在了暫時的現象中,所以停住腳步不在前進。
假如這時候果心起了作用,出定後咱們就會細細的思考,這些現象到底給我自己帶來了什麼?是苦是樂?是好是壞?對於我們的追求有沒有什麼幫助?我們可以通過果心,就是在這裏麵的體驗,來總結規律,和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