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種意義上來說,創新很難;但從另一種意義上來說,創新並不難,難的是把創新當成一種習慣。創新其實不僅僅是一個產品或技術的革新,更是一種理念,或一種習慣。而讓創新成為習慣也是一個係統工程,非一朝一日之功。如果每個領導幹部都能養成創新的習慣,創新將成為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永不枯竭的源泉。
第一節善於發現
思考從問題開始,人隻有在有問題需要解決時,才會去思考;沒有問題,人是不會去思考的。要思考問題,進行創新,就必須以善於發現問題為基礎。
據某報報道,一位隻有初中文化、來自安徽無為的青年胡某,一直在南京農貿市場打工,靠賣榨菜、酸菜等“小菜”維持生計。後來他發現無論是城市家庭還是賓館飯店,對各類“小菜”的需求量都比較大,但各家超市都嫌小菜進貨太麻煩,上櫃品種很少,便萌發可用統一品牌包裝各地“小菜”在南京銷售的想法,在南京成功地注冊了“小菜一碟”的商標,並組建了專業小菜配送公司,結果一炮打響,年銷售額竟然超過1500萬元。如今,他已建起了大型配送基地,準備讓“小菜一碟”滿足更多人的口味需求。
一個隻有初中文化的青年,因為具有一雙善於發現的慧眼,發現了小菜的廣闊前景,也能做出一番大事業。美國心理學家克雷奇曾說:“科學上的很多重大進展不是由問題的解決這促成的,而是由問題的尋求者促成的。後者具有追問精神,能在別人視為平常中看出異常。”發現是一種具有創造力的行為,麵對大千世界,隻要善於發現,用心去發現,就一定能夠從中得到收獲。關注別人不注意的現象,能夠透過現象看到本質,洞察其中的蛛絲馬跡,就能夠看見別人看不見的東西,發現別人發現不了的問題。
善於發現,最根本的是要對日常生活中那些常見的現象,不熟視無睹,而是力求從平常的現象中發現不平常的東西。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再普通、再常見的現象,隻要仔細觀察,必定能從中發現其背後隱藏的深層次的東西。
幹洗大王喬利·貝朗出生於巴黎一個貧民家庭。他十幾歲便獨自外出打工,因為年齡小,沒工廠肯聘用他,他就去了一個貴族家庭當一名勤雜工。有一天深夜,喬利被貴婦人叫醒了,因為她要去赴一個約會,所以讓喬利把她的時裝熨一下。因為當時還沒有電,都是用煤油燈。喬利一不小心就將燈打翻了,燈裏的煤油恰好滴在了貴夫人的時裝上。貴夫人堅決要求喬利賠償,喬利沮喪極了,那件時裝的價格幾乎是他一年的工資。但是他沒有辦法,隻能承諾給貴夫人白打一年工。其實那件時裝隻是弄髒了一點而已,喬利可以將它送給母親,但他害怕母親傷心,所以不敢將這件事告訴母親,就將那件時裝掛在床前以警示自己別再犯錯。
幾天後,喬利突然發現,那件時裝被火油浸過的地方不但沒髒,反而將本來的汙漬清除開。喬利很興奮,經過反複試驗,他又在火油裏加了其他的一些化學原料,終於研製出了幹洗劑。一年後,喬利脫離貴夫人家開了一間幹洗,世上的首家幹洗店就這樣誕生了,幾年間喬利便成了讓全球矚目的幹洗大王。
處處留心皆學問,工作生活中的一些細微的小事,往往隱藏著重大的發現和機會。能夠再生活中有所發現,善於從新的角度去看舊的問題,善於提出新的可能性,才能創新。
當然,生活中的事物錯綜複雜,能夠一目了然的情況很少。隻有不斷提高善於發現的能力,才能從紛繁複雜的現象中辨別是非,去偽存真,抓住本質,明確方向,有所創造。
日本索尼公司的總工程師井深大,有一天去理發,在鏡子裏看到的電視圖像是反的,眼睛不舒服,心裏也很別扭。突然他想到,如果設計一種反向畫麵的電視機,那麼就可以在鏡子裏看到正的畫麵。於是,他回到公司組織設計出了反向畫麵的索尼電視機,生意還非常好。許多醫院添置這種電視機,讓臥床病人在鏡子裏看電視,能安心養病;理發店和美容院也大量訂購,以吸引顧客;體育機構和訓練中心大量購買反向電視機,運動員以左(右)手對付習慣用右(左)手的對手;不少人為了避免電視機的有害輻射,特地要在鏡子裏看反向電視。
理發時看電視的人肯定不止井深大一個,在井深大之前肯定也會有人因電視的圖像是反的而感到不舒服,但是隻有井深大一人從這裏嗅到了商機,這是井深大作為一個工程師所具有的優良的習慣。
不破不立,隻有打破思維定勢,拓寬思路、大膽實踐,領導幹部的創新工作才能大刀闊斧,才能取得突破性的成績。如果廣大幹部都行動起來,養成善於發現的習慣,以處處皆可創新思想,帶著懷疑的眼光去看我們日常工作中的點滴細節,相信一定有所創新。
第二節勤於思考
一個人工作是否有創造性,是否成功,重要的是看他是不是用心思考。思考是領導幹部的資產,勤於動腦,積極思考,不滿足於表象,習慣尋根究底,是工作有創造性的秘訣在之一,也是提高創新能力,培養創新習慣的方式之一。
著名國學大師黎錦熙先生曾於民國初期在湖南省會長沙創辦《湖南公報》並任總編輯,先後幫他謄寫文稿的有三個人,他在回憶錄中記述了這三個人的故事:第一個抄寫員沉默寡言,對每份文稿都老老實實抄寫,錯別字也照抄不誤;第二個抄寫員非常認真,對每份文稿先仔細檢查,遇到錯別字、病句都認真改正,並能主動潤色修飾;第三個抄寫員則與眾不同,他特立獨行,黎錦熙先生是他所就讀師範學校的曆史老師,這個抄寫員也仔細地看每份文稿,但他隻抄寫與自己意見相符的文稿,對那些與自己意見相左的文章則隨手扔掉,更不屑於在細枝末節問題上糾纏。後來,第一個抄寫員一直默默無聞,終身也不不過是一個小職員;第二個抄寫員成了著名的戲劇家、作家,他於1935年他寫了一首詞,當年這首詞經聶耳譜曲後名為《義勇軍進行曲》,他就是田漢;第三個抄寫員成就了一番大事業,他建立了以《義勇軍進行曲》為國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這個人就是毛澤東。
勤於思考,能不能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直接關係到工作上有沒有創造。有人說,如果一個人以肯定開始,必以疑問告終;如果從疑問開始,則會以肯定結束。但是,在人類思維中,既有好奇、懷疑、批判、創新等積極的一麵,同時又存在著滿足現狀、故步自封、因循守舊、墨守成規、迷信權威、怕犯鉛誤,或者明明知道是錯誤也要找理由為自己辯護等消極惰性的因素。要想在工作上有所創造,就必須養成勤於思考的習慣。
其實人一旦養成了愛思考的習慣,培養其對思考的興趣,那麼就不感痛苦,也不會感到累,就會把思考當成一種莫大的快樂,越想越愛想,也就會使自己的腦子時刻保持警惕,經常裝有問題,遇事問個“為什麼”。
日本秋田縣的長井是一個鄉公所的公務員,他家境貧寒,中學畢業後就沒有繼續深造,但他工作努力,而且喜歡動腦動手。每逢星期天或節假日,長井總要拿出木匠工具,製作小玩具送給學校的小朋友。一天中午,他發覺鄉公所走廊的地板壞了,就馬上到拿了一把大鋸子,想修繕它。但他走到走廊的拐彎處時,忽然跑出來一個小女孩。因為來不及躲避,竟碰傷了那女孩的手臂,流了不少血。因為長井不是故意,所以孩子的家長很通情達理,並沒有責怪長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