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章 影響創新能力的因素(1 / 3)

創新是一個破舊立新、推陳出新的利益調整過程,肯定有阻力和風險,也可能會遭遇挫折、失敗。影響創新能力的因素很多,概括起來主要體現在主觀和客觀兩個方麵。其中主觀方麵的因素更為突出。所以,領導幹部隻有以強烈的政治責任感、曆史使命感、時代緊迫感和革命事業心,以敢於超過前人、永不滿足現狀的拚搏精神,敢闖、敢試、敢冒,才能開創新局麵。

第一節不善學習,知識貧乏

創新活動時一種綜合性、創造性、開拓性的行為過程。在這個行為過程中,不斷學習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在即將到來的知識經濟時代,知識即是財富。可以預言,誰掌握了知識,誰就掌握了創新的源泉,誰就贏得了財富。不學無術或知識淺薄都無法取得最後的成功。

學習是創新能力開發的必然要求。當前,社會變革迅猛,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現成的知識很快過時,而被更多的知識所代替,知識更新周期不斷縮短。尤其在21世紀的今天,知識顯得更為重要。

美國福特公司有一台工業電機發生了故障,公司的技術人員檢查了三個月,也沒有找到問題的根源,所有人員對這台機器都束手無策。無奈之下,公司請來了德國電機方麵的專家斯坦門茨,他經過研究和計算,用粉筆在電擊上劃了一條線,對公司的工人說:“打開電機,把畫線的這個地方的線圈減去16圈。”工人們照做了,果然電機恢複了正常。

福特公司的總經理問斯坦門茨他們需要向他支付多少報酬,斯坦門茨說:“一萬美元。”在場的所有人都驚呆了,他們瞪大了眼睛,紛紛議論到劃一條線竟要這麼高的價格!福特公司的總經理也說:“用粉筆劃一道線就要1萬美元,這也太貴了!”斯坦門茨坦然地說:“劃一條線價值1美元,但是知道在什麼地方劃線價值9999美元。”福特公司的總經理被他折服了,想聘請他來福特公司工作。但斯坦門茨拒絕了。最後,福特公司花巨資購買了斯坦門茨所在的通用公司電器的一個生產部門,斯坦門茨最終成為了福特公司的一名員工。

這個故事充分說明了知識的重要性,對於那些知識貧乏的技術工人來說,電機的毛病是天大的困難。然而對於電機知識廣博的斯坦門茨來說,卻是小事一樁。他隻要在電機上劃一條線便告訴了人們問題的所在。劃一條線看似很簡單,但是這卻需要非常專業的知識做理論基礎。而減掉16圈線圈也是重要的一個環節,為什麼是16圈,而不是15圈或者17圈,這全要靠知識理論來確定。可見,知識貧乏是創新活動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阻礙。沒有強大的知識理論基礎,就無法找到問題的根源,也就更不可能針對問題找到新的解決方法。

黨政領導幹部要領導科學發展,推動開拓創新,沒有豐厚的知識積澱,沒有把豐厚的知識積澱轉化為指導實踐的領導能力也是行不通的。領導者要提升開拓創新能力,就要加強理論學習。因為學習是創造的前提和基礎,隻有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的素質,才有創新的願望和追求,才有創新的智慧和本兩,創新才能達到一個比較自由的境界。領導者能否創造性地開展工作,還取決於他的理論思維能力。理論思維能力強,視野就開闊,就善於從錯綜複雜的環境中作出正確的判斷,開創工作的新局麵。

一名具有創造力的現代領導,不僅要了解工作的實際,還要了解與工作相關的的專業知識,學會從理論和實踐兩個角度審視工作,高屋建瓴,發現工作中的問題,為創新奠定基礎。領導幹部要適應新形勢的發展,就必須開發創新能力,提高全麵素質,而開發創新能力的基礎,就是不斷加強學習,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把學習作為人生的一大樂趣。實踐證明,隻有不斷學習,才能思維敏捷,想問題、幹工作,才有新意,才能贏得競爭的勝利;隻有不斷學習,才能認識時局,抓住機遇,不斷發展壯大自己;隻有不斷學習,才能認識事物本質,找準創新項目,獲得創新成果;隻有具備必備的知識基礎,才能把精力投入到創新上,專注於創新,不受幹擾。隻有不斷學習,具備了豐富的理論知識,在工作中,才能創新思路、創新方法,順利地解決各種困難。

第二節安於現狀,不思進取

有些人對於當前的情況習慣了,就不願做出改變,不求進取。存在這樣的思想是無法開拓創新的。創新通常是來源於人們對於新事物、新思想的渴望,如果對於創新沒有了渴望,那麼就不會有創新的動力。安於現狀是喪失創新欲望的一個重要原因,一個飽食終日、無所事事的人,不需要追求創新,也不會有所創新。

人隻有在一定的壓力下,才會將自己的聰明才智發揮出來。人們常說“壓力就是動力”,“變壓力為動力”,說明的就是這樣一個道理。對於有誌創新的人來說,壓力可以激發一個人的事業心、求知欲和探索精神,進而有效地調動創新能力,實現創新。

亨利·福特是一個喜歡創新的人,他的目標是製造出普通人都能買得起且實用的汽車。福特不喜歡安於現狀,他喜歡不斷創新,不斷進取。他著名的V—8型汽車就是這樣被研究出來的。當時他在研究這款汽車時,想在一個引擎上鑄造8個完整的汽缸。當他將自己的這個設想講給工程師們聽的時候,工程師們都覺得這種想法簡直是異想天開,福特會有這種想法真是一種無知的表現。但是他們並沒有將這種想法表露出來,隻是認真嚴肅地告訴福特,這是不可能的。

可是福特不這樣認為,他覺得無論可能還是不可能,都一定要製造出來。雖然福特汽車已經發展得很好了,但是決不能安於現狀,不思進取。於是,他告訴工程師們一定要想辦法將他的這種想法變為現實。作為福特的手下,那些工程師們無可奈何,隻能從命。他們嚐試了所有的方法,製定了一切能夠想出來的辦法。6個月很快就過去了,但是什麼也沒有製造出來。

這似乎預示著福特的想法告以失敗,但是福特絲毫沒有動搖,他對工程師們說:“我們需要試一試,我相信我們一定能夠製造出這種汽車。”於是,他們繼續試驗,繼續研究。又經過一段時間的研究,好運居然真得降臨了這個固執的家夥,那些工程師們也為之興奮起來,因為他們果然在一個引擎上鑄造了8個汽缸。這是他們過去認為絕對不可能的事情。

其實,世界上許多不可能的事情都是自己嚇自己的,有時候也是自己不思進取的一個借口。沒有什麼不可能,隻要你願意並敢於做出改變,就一定能夠有所創新,有所提高。千萬不要安於現狀,尤其不要被榮譽和成功衝昏頭腦,不再集中精力和事件去從事自己的事業,那樣就不會取得新的成果。

有一位名叫弗朗西·克裏克的科學家,他曾是諾貝爾獎的得主。他的成功招來了許多人的注目,無論是媒體還是企業都希望能夠與他有更多的交往,希望授予他更多的榮譽。這些重大的榮譽給克裏克帶來了許多煩惱,為了抵擋這些請求。他幹脆印好了一份“萬應謝絕書”,無論何人提出請求,都可以以此來回複。這封“萬應謝絕書”上寫道:“克裏克博士對來函來電表示感謝,但十分遺憾,他不能應您的盛情邀請而:給您簽名/為你的事業出力/贈送相片/閱讀您的文稿/為您治病/做一次報告/接受采訪/參加會議/發表廣播談話/擔任主席/在電視露麵/赴宴後做演講/充當編輯/寫一本書/充當證人/接受名譽學位。”

克裏克博士的這種行為正是不安於現狀的表現,他對於自己已經取得的成就並不自滿,他認為自己應當花費更多的時間用來進行科學研究,而不是參加這些對研究毫無益處的社交活動。然而有許多人卻不是這樣,他們對自己的一點小成就感到自豪,麵對榮譽感到驕傲,於是放鬆下來,不再去搞創新,結果之前取得的成功隻是曇花一現,很快便消失了。

對於領導幹部來說,也是這樣,雖然在工作上可能取得一些創新成就,但是決不能因此而沾沾自喜,得意忘形,也不能安於現狀,不思進取。要適當地自我加壓,善於運用自己掌握的知識,巧妙地利用外部壓力,確立正確的人生目標,鍥而不舍地創新進取。這樣,才能不辜負黨和人民賦予的使命,才能不斷開拓創新,開展更好的工作局麵。

第三節因循守舊,狹隘封閉

美國著名的經濟學家約翰·梅納德·凱恩斯說:“世上最難的事情不是讓人們接受新思想,而是使他們忘卻舊觀念。”陳舊、落後的觀念常常嚴重束縛人的頭腦,進而束縛人們的行動。創新思維、創新行動之所以會受到阻礙,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人們沒有破除因循守舊、狹隘封閉的思想。真正有害的,不是那些錯誤的觀點,而是那些我們自認為正確的在頭腦中牢不可破的觀念。

三國時期,有一個人送給了曹操一隻山雞。這隻山雞身材挺拔豐滿、色彩鮮豔明麗,看上去一副很有神氣的樣子。有一天,曹操高興之餘,下令讓大臣們都來逗弄山雞,看誰有本事能讓它發怒起舞。接到旨意後,各大臣們立即采取措施,他們有的手舞足蹈,試圖撩撥山雞,有的拿來美食,企圖引誘山雞,有的伸長了脖子學山雞叫,想要引逗山雞……他們盡其所能想出了一切能夠想到的辦法,但是,山雞絲毫不為所動,一動也不動,這令曹操和各位大臣大失所望。

後來,有一個在旁邊看熱鬧的小孩子說他有辦法。大臣們都感到驚奇,議論紛紛,說這麼小的孩子能有什麼好辦法。說著,這個小孩搬來了一麵大鏡子,立在山雞麵前。山雞見到鏡子裏的雞,以為是自己的夥伴來了,高興極了,立刻飛舞著咕咕叫起來,而且越舞越來勁,曹操在一旁看著終於滿意地點了點頭。

大臣們都感到十分慚愧,他們連個孩子的智慧都不如。其實,他們之所以沒有想到這個辦法,就是因為他們被傳統的觀念束縛了,認為自己的想法是對的,隻從自己的立場出發,討山雞歡喜,盡管醜態百出,但仍無效果。而那個孩子卻知道從山雞的性格特征出發,用一個十分簡單的辦法就做到了才華橫溢的大臣們無法做到的事情。

能否創新,與年齡、與才華雖然有關係,但是並無必然聯係。有些人,雖然有才華,有能力,但是卻被傳統觀念和已有知識束縛住了,因循守舊,狹隘封閉,不懂得突破自己的舊觀念和舊思維,因此也就無法創新。

一切落後,都源於思想守舊;一切發展,都始於開拓創新。要創新,必須從打開觀念和思想的大門入手,堅決破除封閉保守的舊觀念,堅決破除因循守舊、墨守成規、不敢越雷池一步的思維方式,樹立開拓創新意識。

過去,煮牛奶是一件十分令人煩惱的事情,因為你站在旁邊等半天,牛奶也不開,但你剛一離開,牛奶就溢出來了,弄得鍋外麵、爐罩上到處都是奶。對於這個令人討厭的現象,大家都習以為常了,沒有人想過要改變,好像牛奶溢出來是正常的事情一樣。然而,天津鋁製品廠的一名技術員卻沒有被這種習慣的看法所束縛。因此,他發明了一種不溢的奶鍋。

他發現,奶之所以會向外溢出,是因為煮沸後,有很多氣泡,而隻要將這些氣泡都打碎,就不會溢出來了。於是他在奶鍋裏放了4個隨著熱氣旋轉的小鐵臂,不斷地將氣泡打碎,這樣在煮牛奶的時候就能防止牛奶外溢了。

作為領導幹部,要想創新,也必須要突破這種因循守舊的思維。曆史和現實告訴我們,隻有開放、創新的國家才能實現繁榮富強;隻有開放、創新的民族才能走向興旺發達;隻有開放、創新的政黨才能永葆先進性。在開放帶來繁榮、創新鑄就輝煌的當今時代,誰因循守舊,誰狹隘封閉,誰墨守成規,誰就要被動,誰就要落後,誰就要被時代所拋棄。因此,我們決不能固步自封,決不能因循守舊,絕不能墨守成規,而應該不斷解放思想,不斷更新觀念,不斷深化改革,不斷擴大開放,銳意進取,加快發展。這樣才能真正構建和諧社會,實現科學發展,才能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