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喊著“烏拉!”幹杯。門外傳來一陣陣喧囂刺耳的音樂聲。
飯店大廳,小舞台上,姑娘們正瘋狂地跳著半裸體的西方傳來的舞蹈……
莫斯科。樓上燈火通明。
聶榮臻把一份協定草案裝進一個大信封,交給了宋任窮。
北京。宋任窮走下飛機,乘車前往釣魚台。
宋任窮彙報:“蘇聯方麵處處留一手,談了二十多天,終於達成了這個協議草案。”
毛澤東:“協議,我們幾個都看了,認為可以簽字!”
周恩來拿著電報走來:“赫魯曉夫邀請你到莫斯科,參加十月革命四十周年慶典和世界共產黨會議。”
毛澤東笑道:“哈哈,他這一手,早在我預料之中。我去!在政治上,赫魯曉夫需要我們支持他;在經濟上,特別在科學技術上,我們需要他援助。這就叫做等價交換吧?”
彭德懷:“我看這個交換值得!蘇聯、美國早已有了原子彈、氫彈、導彈!”
張愛萍:“而且是洲際導彈!”
彭德懷:“可我們呢?一窮二白!”
劉少奇:“一張白紙,可以畫最新最美的圖畫嘛!”
周恩來:“向大家報告一個好消息——錢三強同誌說,原子彈的理論研究最近取得了重要成果!”
朱德:“導彈呢?”
全場沉默。鄧小平開口了:“可以放心,中國的知識分子是信得過的。”
陳雲:“要搶時間。能拿到手的先拿回來再說。”
毛澤東:“對,要快!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宋任窮同誌,散了會,你馬上飛莫斯科!”
周恩來:“飛機已經在西郊機場等著。”
毛澤東:“要劉曉大使通知赫魯曉夫,我毛澤東一定赴宴!”
朱德:“赫魯曉夫此人靠不住啊!”
毛澤東:“不怕,他來實用主義,我們也來實用主義!”
周恩來:“中美大使會談,長期談不出結果。但是,要回來一個錢學森,就是這一件事情,會談也是值得的,也是有價值的!”
毛澤東:“那好,這一回,我去莫斯科和赫魯曉夫會談,哪怕什麼結果也沒有,就是帶回原子彈、導彈的樣品,會談也是值得的,也是有價值的!”
1957年10月4日。夜。
蘇聯第一顆人造衛星,在轟然一聲巨響中,像一條火龍衝向太空。
北京。中南海。白石橋旁。
周恩來:“這顆衛星叫‘伴侶一號’(用俄語講),90多分鍾繞地球一圈。”
毛澤東:“好哇!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人造衛星!”
李秘書走來送上一份電報,周恩來看後說:“蘇聯希望中國建立人造衛星目視觀測網,幫助觀測蘇聯的衛星。”
毛澤東:“好嘛!我們有專家嗎?”
周恩來:“有。紫金山天文台台長張鈺哲。”
南京。紫金山天文台。
張鈺哲正在看著觀測鏡:“你們看,蘇聯衛星!”
人們爭相看著觀測鏡。
張鈺哲興奮地宣布:“今天,在我們台,正式成立人造衛星運動理論研究室!”
1957年10月15日。
蘇聯國防部會議大廳,燈火輝煌。
聶榮臻和別爾烏辛在《關於生產新式武器和軍事技術裝備以及在中國建立綜合性原子能工業的協定》上簽字,交換文本,相互握手。
全場熱烈鼓掌。
莫斯科。中國大使館。宴會正在進行。
赫魯曉夫舉杯:“祝蘇中兩國牢不可破的友誼萬古長青!”
聶榮臻:“祝偉大的蘇聯人民永遠幸福!”
赫魯曉夫和聶榮臻碰杯,一飲而盡。
全場碰杯聲不斷。音樂聲起,人們翩翩起舞。
赫魯曉夫一杯又一杯地喝酒,已經有點醉了:“元帥同誌,我……我們是……兄弟,一……一家人!我不讚成你們造原子彈、導彈、衛星!……蘇聯已經有了,足……足夠了!如果美國人不老實,哼!你瞧,我們的洲際導彈可以打到華盛頓,摧毀整個美國!……有了這麼強大的核……核保護傘,你們何必還要自己造呢?你們中國人是永……永遠也造不出的!……”
聶榮臻笑道:“你喝得太多了!”
隔壁,會議室裏。
王諍正在和華鷹等十幾個留學生談話:“蘇聯隻同意我們派五十個人學導彈。從國內派來不及了,你們馬上改專業。記住:抓緊分分秒秒,學得越多越好,頂多再學一兩年,你們必須回國!”
華鷹:“王叔叔!”
王諍:“叫我王諍同誌!”
華鷹:“是,王諍同誌!我保證:堅決完成任務!”
王諍從口袋裏拿出一封信:“有人托我捎給你的。”
晚。華鷹在燈下看信,眼淚一滴一滴地滾下來,耳邊響起陸小鈴的聲音:“劉波大姐到了朝鮮戰場,在後方醫院當指導員,兩次立功受獎。可是,從1952年春天起,她就突然失蹤了,至今下落不明!……”
隨著他的聲音,人們看到——
後方醫院被美軍包圍,誌願軍傷員們和醫生、護士等一起成了俘虜,指導員劉波也在其中;
五星紅旗在戰俘營上空升起;
美軍坦克轟隆隆開來;
美軍槍殺一批又一批誌願軍俘虜;
夜,國民黨胡少校帶領一批特務來到戰俘營;
一群群誌願軍戰俘被押到海邊,劉波也上了輪船,被運往台灣……
1957年10月31日。北京。中南海西花廳。
郭沫若興奮地:“總理呀,向你報告:李政道和楊振寧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周恩來高興地:“我已經聽到廣播了!”
郭沫若:“我們中國人獲此殊榮還是第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