驅湯運動結束後,劉少奇全身心投入了中學階段的學習生活中。因為直接跳級到二年二期學習,所以需要補習之前欠缺的功課。文史方麵的課程對劉少奇來說不在話下,數理化課程則需要花費一些時間和精力。當時與劉少奇同班的同學有八九十個,很多人十分畏懼數理化課程,劉少奇卻不畏懼,認為數理化課程和文史類課程一樣,完全可以通過自學來掌握,關鍵在於如何努力。他學習有股韌勁和鑽勁,遇到弄不懂的難題,不達目的不罷休。他采取科學的學習方法,學習成績提高很快。經過半年的刻苦學習,劉少奇的學習成績在全班名列前茅,同學們十分佩服,都說:“‘劉九書櫃’真是名不虛傳呀!”
劉少奇除了學好各門功課,還十分關心時事政治,憂心國計民生。除了閱讀進步報刊,認真進行國文、曆史、修身課的學習,他還認真研讀《古文觀止》、《史記》、《漢書》、《後漢書》等著作,從曆代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的書中汲取營養。他開始認真地思考社會和人生,思考拯救民族危難,思考如何做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此時的劉少奇已經表現出不與世俗同流合汙的高潔品質。一年寒假,劉少奇回家遇上一件宗族糾紛。劉姓和周姓為了祖墳地界發生爭執,請來縣政府的官吏和當地的士紳評理,一時興師動眾,好不熱鬧。劉家的族長認為劉少奇知書達理、滿腹經綸,是劉家的後起之秀。聽說他回家便讓人請他來陪客,為劉家說話。在家人的再三勸說下,劉少奇勉強來到墳山,但僅僅寒暄了幾句便回家了。族人都覺得劉少奇不識抬舉,但也有開明的士紳感歎說:“燕雀安知鴻鵠之誌哉!”料定劉少奇日後必定大有出息。
為了表達自己的誌向,劉少奇在一隻竹筆筒上麵刻了一棵挺拔的鬆樹和一隻優雅的仙鶴。旁邊還刻著一首詩,讚揚鬆樹“挺然百尺之,鬆饒有生誌”;讚美仙鶴“舞是千年之,鶴德少塵心”。劉少奇是希望自己能像鬆鶴一樣高潔堅貞,為達到理想,堅忍不拔,百折不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