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章參加驅湯鬥爭(1 / 2)

1916年夏,從玉潭學校畢業的劉少奇,在家中僅僅待了十幾天便不顧家人的反對,來到寧鄉縣城約上賀執圭、任克俊等同學一起去長沙求學。在玉潭學校學習了三年,各個方麵都得到很好鍛煉的劉少奇,希望能到更加廣闊的天地去尋找新的征程。6月底的夏天,劉少奇、賀執圭、任克俊三人結伴同行,一路向長沙進發。他們背著行李,足蹬草鞋,一路講著故事、暢談著理想,走了一夜,最後到達了長沙市。

當時湖南省的護國之役正從湘西湘南向長沙推進。謝文彬領導的一支農民武裝在寧鄉起兵響應。程潛率領的護國大軍從益陽開赴寧鄉駐紮,謝、程兩軍先後與湯薌茗的北軍展開激烈的戰鬥,寧鄉城一時卷入炮火之中。長沙城還沒有受到戰爭的影響,依然呈現出一片繁華的景象。劉少奇三人抵達長沙後,先在城北的局關祠寧鄉寄宿舍住下來。之後沿著大街,欣賞了長沙的風光,同時尋找自己所希望報考的學校。最後他們報考了當時湖南省最有名的第一師範、第一中學和長郡中學。由於當時是各學校自行招生,自行組織考試,所以他們按照時間參加了第一中學和長郡中學的考試。至於第一師範,劉少奇聽說第一師範有規定,學生畢業後要分配在本地教滿三年小學,才允許調動工作。他們當時都向往能到更遠的地方去,期望能夠早日建功立業,便沒有參加湖南第一師範的考試。因而,劉少奇也就錯過了與當時正在第一師範讀書的毛澤東更早相逢的機會。

當時在劉少奇他們所居住的局關祠寧鄉寄宿舍旁邊的望麓園,有一所駐省寧鄉中學,這是寧鄉人所創辦的以培養寧鄉籍學生為主的中學。原來在玉潭學校擔任過校長的黃錫類這時已經調來擔任寧鄉中學的校長。劉少奇等三人並沒有報考寧鄉中學的意思。黃校長非常惜才,對才華橫溢、能力超群的劉少奇印象很深刻,非常希望他們能去寧鄉中學就讀。黃校長介紹說,駐省寧鄉中學的名氣和校舍條件雖然比不上長沙一中和長郡中學,但是教學質量並不比他們差:師資力量比較強,多半都是由寧鄉人劉宗向任校長的湖南省立高等師範學校畢業的高材生,也有不少是當過校長或者留過洋的教育界名流;學生中大多數都是農家子弟,讀書氛圍比較好。黃校長非常懇切地希望他們能夠去讀書,並表示隨時為他們敞開大門。劉少奇他們送走黃校長後,經過深思熟慮,考慮到去寧鄉中學可以插班跳入高年級,縮短中學四年的學習期限,而且有熟悉的老師,對自己將來的發展比較好。於是三人決定改變原來入長郡中學的打算,第二天就到駐省寧鄉中學報了名,隨後參加插班入學考試,編入該校二年二期第五班學習。

劉少奇進入寧鄉中學後,所上的第一課就是投入長沙市各界群眾驅逐湯薌銘的鬥爭之中。

當時正值7月初,湖南護國軍總司令程潛率領的軍隊在寧鄉道林鎮與湯薌銘的模範營交戰,湯薌銘的部隊節節敗退;譚延闓所屬的另外一支掛著“護國軍”旗號的軍隊也在向長沙進發之中。與此同時,配合護國軍的進攻,長沙市以大、中學校學生為主的各界群眾醞釀了一場驅逐反動軍閥湯薌銘的群眾運動。

湯薌銘,1913年由袁世凱任命到湖南擔任督軍,為袁世凱複辟帝製立下了汗馬功勞,被袁世凱加封為“靖武將軍”。

湯薌銘非常殘忍地對待革命黨人和革命群眾,在他統治湖南的三年期間,他用種種殘酷的手段殺害的革命黨人和革命群眾高達16000多人,被湖南人民稱為“湯屠夫”,激起了湖南人民的強烈不滿。

長沙掀起的這場遊行示威運動有多達幾萬的學生參加,包括省立高等師範、高等工業學校、雅禮大學等好幾所大學和長郡中學、長沙一中、明德中學、周南中學等十幾所中學和幾十所小學。劉少奇和寧鄉中學的300多名學生一起接連幾天來到大街上與各校學生彙合,一路高呼“打倒帝製餘孽”、“湯薌銘滾出湖南”等口號。一次,劉少奇和賀執圭等幾個學生帶頭高呼口號闖入湯薌銘的督軍署,結果被衛兵關押起來。後來經校長黃錫類等的出麵交涉,才得以釋放。此時的湯薌銘四麵楚歌,後來趁著黑夜逃出了湖南,驅湯鬥爭取得了勝利。北京政府任命譚延闓為湖南督軍,長沙的局勢逐漸平定下來。劉少奇在參加長沙驅湯愛國鬥爭時,得到了正在長沙楚怡小學教書的何叔衡的支持。何叔衡是寧鄉人,曾經在寧鄉的雲山學校教過書。他是從湖南第一師範進修後受聘到楚怡小學任教的。他出身秀才,為人非常正派、嚴於律己、思想進步,與玉潭學校的梅治成誌趣相投、關係非常密切。劉少奇在離開玉潭學校到長沙求學時,梅老師向何叔衡寫了一封介紹信交給劉少奇帶去,希望他在必要時能得到何叔衡的幫助,劉少奇因而得以結識何叔衡。何叔衡思想非常進步,他極力主張湖南人民應該獨立自主,驅除反動軍閥,把湖南治理建設好。他對劉少奇在寧鄉和長沙積極投身反袁驅湯愛國鬥爭的行為十分讚賞。他對劉少奇等說:“你們大膽地幹,鬧出了是非,我來幫你們說話。”劉少奇等闖入省督軍署大院被湯薌銘的衛隊拘捕時,何叔衡也積極參與營救。劉少奇雖然與何叔衡接觸不多,但是何叔衡的愛國熱忱和耿直熱情的性格給劉少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後來的革命生涯中,劉少奇有幸與何叔衡成為並肩戰鬥的親密戰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