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一章破滅的陸軍講武堂之夢(2 / 2)

出殯安葬儀式結束後,劉少奇和他的同學們登上嶽麓山,俯視省城長沙和奔騰洶湧的湘江,他心潮澎湃,感慨萬千。他在思考:國難當頭,革命領袖不幸隕落,救國之路何去何從?有為青年更應立誌報效祖國。他和同學們在一起大聲背誦孫中山悼念黃興、蔡鍔的挽詞“平生慷慨班都護,萬裏間關馬伏波”,抒發著心中的感慨。

不久,陸軍講武堂正式開學,劉少奇便終止了他在寧鄉中學的學業,去陸軍講武堂報到入學。學校的老師和同學們非常舍不得劉少奇離開,一方麵為他的中途輟學惋惜,另一方麵為他從軍的行為感到欽佩。

陸軍講武堂位於長沙市貢院大街省督軍署旁的又一村,堂長是湘軍中一位有資望的師長彭延衡,教員也是從省內和軍隊中選拔出的各類人才。5月1日正式舉行開學儀式,劉少奇和其他新學員一起身著嶄新的軍裝、頭戴軍帽彙集一堂聽湖南省督軍兼省長譚延闓訓話。譚延闓說:“民國成立,政變迭起,國基飄搖,欲求鞏固而振刷之,舍鐵血以外無良策”,鼓勵學員“以有用之光陰求無窮之學問”。

從一名普通中學學生變為湖南省最高軍事學府的學員,對劉少奇來說是一個重大轉折。他一直渴望能夠從軍報國,現在距離實現他的理想又進了一步。他很快便投入緊張的學習和軍事訓練中。陸軍講武堂距離寧鄉中學不遠。劉少奇還時常利用星期天和假日回寧鄉中學看望老師和同學,大家一起暢談理想和人生,研究時事。

講武堂的學製是一年半,半年學習文化知識,一年學習軍事課程。學習文化課對劉少奇來說不在話下,他之前已經打好了堅實的基礎;學習軍事課程時他雖然沒有其他學員那樣多年行軍打仗的經驗,但是由於勤學苦練,進展得也比較順暢。劉少奇剛在講武堂學習軍事課程一個多月,一場以湖南為中心戰場的南北戰爭爆發,湖南的局勢頓時緊張起來,長沙各個學校學生的學習無不受到影響,講武堂更是岌岌可危。

1917年8月,北洋軍政府段祺瑞的親信、原陸軍部次長傅良佐接替譚延闓擔任湖南督軍。10月,湘軍將領劉建藩、林修梅在衡陽起兵宣布獨立。傅良佐向南方宣戰。11月,南軍中以程潛、譚浩明為首的湘鄂桂聯軍進逼長沙,傅良佐逃出湖南。長沙在南北之戰中遭到一場浩劫。陸軍講武堂因為距離督軍署很近,也在戰亂中被打得稀爛。災禍來時,學員們四處逃散。劉少奇也在戰火中離開長沙,回到寧鄉炭子衝。書籍和行李在戰火中全都不知所終。這場突如其來的橫禍,打碎了劉少奇的從軍夢,但是他沒有灰心,開始重新思索前進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