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南北軍閥之戰,戰火連連,民不聊生。南軍占領長沙,向北挺進,一路勢如破竹,占領嶽州,將北軍趕出湖南。南北軍所到之處,燒殺搶掠,坑害百姓之事時有發生,人民叫苦不迭。1917年2月,段祺瑞經過策劃,調集吳佩孚、張敬堯幾路大軍卷土重來,南軍抵擋不住,從嶽州節節敗退,不久長沙失守,吳佩孚的軍隊長驅直入,一路打到衡陽。張敬堯則率大軍屯駐長沙,1918年擔任湖南的督軍兼省長。湘西、湘南一帶戰火依然在蔓延。戰火連連,百姓深受其害。劉少奇親眼目睹了南北戰爭給湖南人民帶來的苦難,感到非常苦悶和焦慮。回到炭子衝的家中後,也時常心事重重,自己的出路在何方,中國的出路在何方?
講武堂之路已經破滅,劉少奇也不願回駐省寧鄉中學去複學,他毅然選擇了在家中自修。他從同學那裏借來各類教科書,自修中學的全部課程以及部分大學課程,打好文化知識基礎;繼續潛心閱讀古籍和史書。
首自衝周祖三家離炭子衝隻有一山之隔,劉少奇讀私塾時常去光顧。回到炭子衝後,劉少奇去周家自修。周祖三此時外出讀書,周家大姐出嫁後回家居住,仍然熱情招待劉少奇。周家的房子比較寬敞,有空餘的房子。劉少奇的一位表哥成秉真租下了周家的一部分房子,劉少奇時常來找他。
成秉真自幼飽讀詩書,還曾學過一段時間的中醫,在長沙教過一段私塾,後來回到炭子衝一邊開蒙館教書,一邊繼續研習中醫。劉少奇很敬重成秉真,研讀古籍史書也時常去請教他,兩人共同探討。成秉真比劉少奇大十幾歲,看劉少奇聰明好學,文靜多思,稱讚劉少奇“才蘊於內”,非常支持他的學習。劉少奇在首自衝有時在周家看書借書,有時便在成秉真家中研讀,還會約上一些同學一起研究學問和探討救國救民的道路。
劉少奇在這段時間閱讀了大量關於曆代思想家的著作,他還係統研讀了《了凡綱鑒》和《資治通鑒綱目》這兩部古書。這兩部書記載的主要是從中國各朝代的盛衰興亡、國家治亂變化以及治國方略中總結出的經驗教訓,為後來的治國者提供借鑒。劉少奇通讀了這兩部書,而且對有的地方進行反複研讀,甚至把書都讀破了。現在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還保存著劉少奇當年讀破的書。一本《資治通鑒綱目》全書都布滿了閱讀時的標注;六冊《了凡綱鑒》,有一部分全部用紅筆加標點,有的內容還加了著重的圈點。這幾卷的內容是記載唐代各帝王史事的。劉少奇當時喜歡閱讀的是關於品德修養方麵的內容,關於國家如何選賢擇能,善於傾聽各方麵意見,發揮群臣積極性等方麵。由此可以看出劉少奇研讀《資治通鑒》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從我國曆史上成功的治國經驗中汲取智慧,尋找適合於當代的救國之路。他認為盛唐的治國經驗是有很多有益的東西可以汲取的,還希望能鑒古觀今找出中國貧弱的原因。
劉少奇除了自修功課,研究學問和探討救國之路外,還特別注意鍛煉身體。他保持著有規律的生活,清晨起床後便來到山頂樹林中做體操或者跑步。他還約上十來位同學一起請了一位會武功的黃老師學武術。劉少奇學習了刀、棍、拳等好幾種功夫。每天清晨或晚上,劉少奇在家時都要練一陣棍術,舉幾十下石鎖。他還對朋友說,處在當今的時代,青年人一定要多練就幾套本事在身。可以看出,劉少奇是希望有一天能夠用自己的本事為國效力。
劉少奇雖然身在炭子衝,心中卻係著國家的安危和黎民的疾苦。他因為曾在外讀書幾年,在鄉人看來是有學問的人,“劉九書櫃”的美名在當地傳遍。如今他回家來住,時常有當地的鄉紳前來拜訪。劉少奇的母親和兄長驚喜之餘,連忙叫劉少奇出來迎接相見,劉少奇則很不以為然,最多打個招呼,不願多談。對於一些名聲不好的鄉紳,他則不加理睬。家人對此也毫無辦法,隻好向來訪者道歉說明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