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笑天”位於城北一條不起眼的小巷中。據地誌記載,這座酒樓至少已輝煌了數百年,而懸掛在酒樓正廳中的一張牌匾則是這種說法最好的物證。
牌匾用上好的楠木製成,曆經歲月滄桑,成色仍烏黑發亮,通身找不到一處裂紋。牌匾上寫著四個蒼勁挺拔的金色大字:煙花三月。
關於這四個字,飲食界有著一個流傳已久的故事。
據說“一笑天”的興起,是在兩百多年前的乾隆年間。當時“一笑天”的主廚是一個百年難遇的烹飪奇才,他深諳淮揚菜係的精髓所在,不論什麼樣的原料,經過他的操作,都能把其中的鮮香原味發揮到極致,名氣傳出之後,人們給他起了個外號:“一刀鮮”。久而久之,大家甚至把他的本名都給忘記了。
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時候,聽聞了“一刀鮮”的大名,特地前來品嚐了他烹製的淮揚菜肴,讚不絕口。從此後每次南巡,乾隆爺都會讓“一刀鮮”禦前候駕。有了這樣的經曆和資本,“一刀鮮”的聲名鶴起,“一笑天”也成了淮揚飲食界的翹楚。
時光流逝,幾十年過去了,乾隆退位,嘉慶皇帝即位。此時的“一刀鮮”也到了花甲之年,早已在家養老,但他的兒子學得了父親的技藝,在“一笑天”續寫著名廚的輝煌。這一天,突然從大內傳來了六百裏加急,要調昔日在乾隆爺禦前候駕的“一刀鮮”進京。
“一刀鮮”不敢怠慢,立刻收拾行囊,趕赴京城。一路上,驛差向他說明了事情的原委。
原來乾隆爺身體日漸衰弱,已近大歿之時。近日裏,他突然胃口大壞,茶飯不思,後宮禦廚總領薑大人想盡辦法,做出了各種美味佳肴,隻差奉上龍肝鳳髓了。但每到用餐的時候,乾隆爺往往是舉起筷子,目光在餐桌上掃視片刻,然後便搖頭歎氣,難以下箸。這可急壞了跟隨他多年的王公公。絞盡腦汁之後,王公公突然想起了當年南巡時,候駕的“一刀鮮”打理的菜肴曾深合乾隆爺的心意,於是立刻快馬加急發出了大內調令。
“一刀鮮”進了紫禁城,當天就做好一道菜肴,送入後宮。乾隆爺食用後,歎曰:“這麼多年了,隻有這個“一刀鮮”還能體會孤家的口味和心意。”隨後禦筆親賜菜名“煙花三月”。
“一刀鮮”攜著乾隆爺的禦賜金匾回到揚州後,消息很快傳遍了全城。太上皇給一個廚子親筆題匾,那是多大的榮耀!不過奇怪的是,“一刀鮮”從沒在別的場合做過這道“煙花三月”,別人問及時,他也總是笑而不答。據說,這道菜的菜譜從此成為了“一刀鮮”家族秘而不宣的絕技,代代相傳了下來。
而那塊“煙花三月”的牌匾,也從此一直懸掛在“一笑天”酒樓的大堂中。
不過“一笑天”酒樓今日在揚州城能有如此地位,既不是因為這塊牌匾的傳奇色彩,也不是憑借“一刀鮮”當年的虎虎餘威。現在的人們提起“一笑天”酒樓,都會立刻說出一個人的名字:徐叔!
徐叔,五十二歲,在“一笑天”任老板已有二十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