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詩句(2 / 2)

茫茫玉宇纏繞著星辰

他的心如同突然間凝固了一樣,他屏聲靜氣地聆聽,好像詩句的聲音自深邃的遠方傳來。但周圍隻有一片靜寂。他默默地、反複地誦念著這句詩,他覺得自己的靈魂仿佛飛起來了,淚水湧滿了眼眶。他那顆支離破碎的心在那麼一個瞬間似乎被詩句的美震懾住了,不知不覺地彌合在一起,溫柔而堅韌。他不想死了,那回旋之音挽留了他,甚至讓他懷著一些莫名其妙的希望。第二天淩晨,他又往來的方向走回去。

好多年以後,他終於得以返回家鄉。他常常想到他差一點成了一個死去的人,就像他後來決絕地追求生一樣,他曾經同樣決絕地追求過死……他隻能把一切神奇歸之於父親:他留給他如此豐厚的遺產,他以書籍、夢幻給他啟示,還在那個宿命的夜晚,用一句偉大的詩拯救了他。

在某些異常殘酷的年代裏,拯救我們的反而是一種夢幻般的東西,例如一句詩。它與時代的利齒根本不相匹敵,也沒有清晰的指向、目標,甚至不可理喻,但它存在著,並且意外的柔韌,它的神奇竟能最終幫我們找回某種易於失落的價值,使生命失而複得。

這些關於書的故事並非有意要色調陰沉,甚至帶著血腥。隻是那些企圖擄掠人的心靈,或者奪走記憶的征服者,幾乎無一例外地對書籍懷有仇恨。這種仇恨之深使他們不得不將書籍投入火中,看它化為灰燼,並且等待灰堆冷卻,再用流水衝刷幹淨。但事實上,他們的憎恨恰恰來自於這個使他們徹底絕望、無能為力的事實:人心不可征服,記憶不可抹去!他們盡情演出一幕幕醜劇,像秦朝那個最著名的暴君焚書坑儒、宣稱曆史從自己開始;或是如蒙古人一樣摧毀城市和數以萬計的古老典籍(這完全是因為他們麵對文明束手無策);他們也可以挑唆被征服的人們厭棄書寫,因為任何口頭的流傳都不會太長久,更不會永恒不變,它容易被曲解,最終流散在未來的喧囂之中;他們還可以挑起漫長的動亂,把讀書人關進最深黑的牢獄裏相互廝殺和自戕,刻意把人們引向無知與粗俗……但書中的真知不變。一顆懦弱的、被蒙昧的心靈一旦被這真知的光明點燃,就不再甘於愚弄和欺騙。書籍讓試圖奴役精神的野心家們恨之入骨,因為自從書的誕生以來,一切都存留於書中了。書已成了曆史、人心,以及自由本身。

曆史上反複上演禁毀書籍、屠殺知識者的暴行,而書籍仍得以流傳,總有人冒著生命危險將它們珍藏起來。對於書的怨恨從久遠年代的黑暗中流淌出來,它從來沒有停止過,而對於書的愛甚至比恨來得更早,可以說發源於一種尚且無書的蒙昧時代。恨書的人通常高高在上,他們的武器是火和劍,而愛書的人隻能用肉身、激情和信念,可沒有比這更不朽的武器了。如今,人們到處都在說,書籍將會永遠從我們的生活中消失。這句話會讓人深思,卻不會令我恐懼。我知道,這種事情從未在曆史上發生過。而那些熱愛書籍的人,依然會運用各種神奇的方式來保護它。帝國和民族的疆界早已模糊,英雄、莽漢和屠夫俱化塵土,而書籍永存。

2008年1月21 日寫於新加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