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外麵高高的影子是僧人住房的頂巔。
在這空闊雲棲寺停留不免產生遐想,
夜晚起微風或有露水時風景非同一般。
蓮池大師死後成佛去了,
他的用品和墨跡顯得尤為新鮮。
我老夫的白發到此處也變黑了,
我要借用寺中的蒲團作為坐下的地毯。
人們說這個雲棲寺隻有竹子,
其他的景色不優美其名聲是虛傳。
我說正是隻有竹子才顯出佳絕之處,
各種樹木多了又有什麼特色可言。
希望遍地的筍子不被人砍而全長成竹,
讓竹子長滿山坡一直長到錢塘江邊。
鬆徑步月
此詩作於清宣統二年庚戌(1910),描寫秋夜鬆徑步月情景。詩的風格顯得苦澀樸素。因“步”而無一不動,“去”、“入”、“耽”、“斂”、“呼”、“蕩”,層層烘染,類似一幅圖畫。
夏敬觀·鬆徑步月落日杳然去杳然:遠得沒有盡頭的樣子,亭亭月入林亭亭:高潔美妙的狀態。
鳴蜩耽露味,巢鶴斂秋心“鳴蜩”二句:謂鳴蟬正沉溺在露水中,窩裏的鶴正收斂起悲秋之心。蜩:蟬的別名。耽:沉溺。斂:收起。
萬籟息俱動萬籟:指自然界一切聲響。息:停息,千江魄共沉魄:原指月將落時的微光,此指月光。沉:消失。
還來呼勝友勝友:好友,風起蕩衣襟。
落日無影無蹤消逝了,
高潔美麗的月光照入樹林。
鳴蟬正沉溺在露水裏,
窩中的鶴已收斂起悲秋之心。
所有聲響停息後又全部啟動,
月光在所有江流中消沉。
此時正呼喊好友一起同遊,
陣陣微風吹蕩著衣襟。
夏敬觀·湖上湖上(三首選一)
這組詩共三首,寫於1914年,此選其一。西湖在杭州市之西,此詩根據蘇軾詠西湖名篇《飲湖上初晴後雨》意,把西湖比作西子,來描繪旖旎的湖光山色。全篇曲折層進,“湖光”、“朝陽”、“清風”、“越語”、“吳歈”、“烏呼”一一寫來,意趣淵永。西湖三麵山,清景詩難摹摹:臨摹,照著描畫。
誰能一筆畫,寫此湖山圖。
出郭驚湖光郭:外城,這裏指城,但恨才思輸但:隻。輸:意謂自己才思,較之西湖自然風景,不免遜色。
西子自持鏡,方不爽厘銖爽:差距。厘銖:微小的長度,重量單位。
朝陽初在山,水麵輕紅膚“水麵”句:謂水麵上輕輕泛有一層紅光。
清風一放船,五月吹菰蒲菰:俗稱茭白。蒲:香蒲。
越語花葉底越:浙江省。春秋時為越國,醉來答吳歈吳歈:吳地的歌曲。
鴟夷莫載去鴟夷:範蠡既佐越王勾踐滅吳,知勾踐為人不可以共安樂,因載西施浮湖出齊,變姓名,自謂“鴟夷子皮”,省稱鴟夷子。因以“鴟夷”稱範蠡,林鳥恣相呼恣:放縱,無拘束。
西湖三麵環山,
清晰的景象難描摹。
哪一個能一筆畫出來,
這樣美好的湖山圖。
出得外城來湖光使人驚歎,
隻恨自己才思尚不如。
西湖像美女一樣自己拿著鏡子,
鏡子裏照出的形象才不差厘銖。
早晨太陽剛爬上山頭,
湖麵就輕輕泛著一層紅波。
隨著清風船隻開出了,
清風吹著五月的茭白香蒲。
花葉底下有人在交談,
歌曲在沉醉中答和。
不要把鴟夷子載去,此地環境最安樂,
山林的鳥兒自由地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