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跋(9)(3 / 3)

報載,原教育部副部長張保慶,為國家助學貸款工作不力,當著眾多媒體的麵,公開點名批評了八個省區。盡管這不是他個人的決定,但“槍打出頭鳥”,由他出麵點名批評,也是需要勇氣的。他說:“從我的成長經曆來說,我個人沒有什麼背景,也沒有什麼台階,完全是靠黨一步一步培養起來的,對我們的黨、我們的國家,我懷有深深的感激之情,也因此有深深的憂患意識。”他說,“真話我是一直在說。……我這個人的性格、脾氣和作風是容易引起爭議的,但我問心無愧。我最怕辦對不起自己良心的事情。我少有反複,縮頭縮尾。……”看了這篇報道,我對素不相識的張寶慶同誌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我敬佩他對黨和國家的“深深的感激之情”和“深深的憂患意識”,敬佩他為了黨和人民的利益敢講真話的大無畏精神。無私才能無畏。不敢講真話的人,不管有什麼客觀原因,歸根結底還是因為有私心。至於弄虛作假,那更是“私”迷心竅、不擇手段的卑劣行為。

記得陶鑄的一句詩:“心底無私天地寬。”一個人有了私心,他的天地必然越來越狹窄,遇到關係國家命運的大事也必然不敢講真話,縮頭縮尾,怕這怕那。當今社會還有一種人,“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兩眼隻看著眼皮子下邊的“一畝三分地”,根本不想全國的九百六十萬平方公裏,對邪惡之風充耳不聞,簡直到了麻木不仁的地步。寫到這裏,我又想起偉大的馬克思。他在青年時代,從事科學活動的同時,還進行文藝創作,寫了悲劇、諷刺小說,出版了四本詩集,其中有一首短詩:

一個心寬體胖,酒足飯飽的小市民,

正坐在安樂椅上打盹。

任憑烏雲翻滾,

任憑電閃雷鳴,

無論世上什麼事情,

也不能讓他失去平靜。

一百五十年前馬克思嘲諷的“小市民”,在今天的中國恐怕為數不少。他們屬於哪個社會階層?能不能叫“小市民”?我無法作出判斷,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這種“酒足飯飽”、“在安樂椅上打盹”而對天下大事漠不關心的現象到處皆是。因此,我還要向人們推薦一首馬克思的詩:

我不能安安靜靜地生活,

假如整個心靈都熱氣騰騰;

我不能昏昏沉沉地生活,

既沒有風暴也沒有鬥爭。

好吧,就讓我們踏上

艱苦而漫長的路程,

不去過枯燥乏味的生活,

不要飽食終日一無所成。

我們不得過且過,虛度時光,

俯首聽命於那可恥的懶散,

一個人有充分的權力

去表現他的果敢、渴望。

這是青年馬克思的自畫像,也是千千萬萬青年從彷徨到覺醒走向革命道路的寫生。馬克思和他的追隨者們,像暴風雨中的海燕,向黑暗的舊世界衝擊,用他們的生命為建設新世界殺出了一條血路。想想過去,看看今朝,怎能不令人心潮澎湃、百感交集啊!而第一感覺就是珍惜,珍惜,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第二感覺就是努力,努力,努力建設社會主義!這樣一想,你還怎麼能“打盹”、“懶散”、“虛度時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