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跋(10)(1 / 3)

人生苦短,知足常樂。那麼,什麼是“足”?酒足飯飽,也是一“足”。可是,有人貪得無厭,欲壑難填,永不知足。與此相反,有人酒足飯飽了,成千成萬的貧苦人民卻在饑餓之中,每想到此,他又如何“樂”得起來呢?他一事當前,先替別人著想;隻有共同富裕,他才“知足”而“常樂”。可喜可賀的是,隨著精神文明建設日益加強,見義勇為、助人為樂者越來越多。報載:新疆一個七十多歲的退休老翁,日前意外地花十元買獎券中了五百萬,卻表示要全部捐獻給社會。他說,買彩隻是樂在其中,“錢多了也沒啥用,但用在需要幫助的人身上就能解決大問題”。王老先生於上世紀50年代從河南支邊來到新疆,主要從事農牧業工作,每個月工資一直隻有六百元左右,並不富有,但是一直樂於助人,凡是有人有困難向他借錢,隻要手頭有,他都不會拒絕。王老先生妻子已過世,有一個女兒在外地工作,平時他都是一個人生活。中五百萬後,他沒有告訴女兒。他說:“女兒生活條件本來就很好,我也不給她留一分錢,這些錢應該給那些更需要幫助的人。”他至今還住在兩間低矮的平房裏,家裏沒有幾樣值錢的東西。對於有錢為社會捐助做好事,他說非常高興。對於自己,他不會從獎金中留出養老金,因為目前政府發給他的每月幾百元退休金已夠用了。中獎後,他隻想換一個好一點的收音機,其他都不需要。在這樣一位淳樸、忠厚的老人麵前,隻要還有一點良心的人,能不肅然起敬麼?而那些貪婪無比的小人,是不是應該感到羞恥呢?報載:“我在馬路邊,撿到一分錢,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裏邊。……”上世紀70年代以前出生的人都不會忘記這首兒歌。近日,記者來到南京龍江小區,采訪了這首歌的作者潘振聲。潘振聲今年七十二歲了,五十年的時間裏,他為兒童寫了無數歌曲,僅公開發表的就有一千多首。1999年秋,上海市公安局辦的全國首家公安博物館,因為《一分錢》裏寫的是孩子與公安的故事,想把潘老的手稿收進博物館,特意上門請潘老開個價。對方先開出五萬元,潘老沉默;對方開出十萬元,潘老還是沉默!……?當對方驚訝地說“二十萬元不能再高了”時,潘老大笑道:“答案不是在歌裏嗎?撿到一分錢都要交給警察叔叔,我怎麼還能收警察叔叔的錢呢?”讀了這篇報道,又一次令人感慨係之。記得,我在一個話劇裏,還專門寫了一個小朋友唱“我在馬路邊,撿到一分錢。……”有人卻諷刺挖苦我說:“你簡直是個老古董呀!現在是什麼時代?”

那麼,請問,現在是什麼時代?是市場經濟物欲橫流的時代?是金錢萬能主宰一切的時代?是官商勾結、官匪一家橫行的時代?是流氓意識、流氓作風、流氓手段大行其道的時代?是……是……是?……非也!非也!非也!你可以把我們社會的黑暗現象羅列幾千條、幾萬條,但千條、萬條不如一條:現在仍然是社會主義的時代!“社會主義”這四個字,誰也否認不了,誰也推翻不了。誰想否認,誰想推翻,那他必然走向毀滅。隻不過,現在是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各種見怪不怪的惡劣現象都是初級階段難以避免的產物。既然是難以避免,那就應該既承認又防止並堅決鏟除之。曆史證明,建設社會主義,必須由中國共產黨擔當全中國人民的領導核心。沒有這樣一個核心,社會主義事業就不能勝利。這是曆史的必然。不管遇到什麼事情,都要按照毛主席教導的那樣:“我們應當相信群眾,我們應當相信黨,這是兩條根本的原理。如果懷疑這兩條原理,那就什麼事情也做不成了。”

有人會問:“黨犯了錯誤,我還能相信嗎?”我的回答是:當然能!為什麼?因為黨的曆史向世界表明,即使我們黨犯了錯誤,經過批評和自我批評,最終還是改正了錯誤,撥正了航向,使社會主義之船沿著正確的航道破浪前進。

有人會問:“群眾犯了錯誤,我還能相信嗎?”我的回答是:當然能!為什麼?因為群眾在黨的領導下,經過幾十年風風雨雨,即使有時要犯錯誤,但最終還是會擦亮眼睛,認清是非,得出正確的結論:隻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隻有共產黨才能發展中國!

這裏,我想特別強調,某些黨員領導幹部,口頭上相信群眾、依靠群眾,實際上愚弄群眾、脫離群眾。他們完全忘記和違背了《黨章》的規定:“黨在任何時候都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眾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聯係,不允許任何黨員脫離群眾,淩駕於群眾之上。黨在自己的工作中實行群眾路線,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把黨的正確主張變為群眾的自覺行動。我們黨的最大政治優勢是密切聯係群眾,黨執政後的最大危險是脫離群眾。黨風問題、黨同人民群眾聯係問題是關係黨生死存亡的問題。”君不見,大大小小的貪官汙吏們,把群眾的生死、溫飽置之度外,過著花天酒地、五毒俱全的生活麼?君不見,上上下下的老少爺們,滿嘴的“仁義道德”,一肚子“男盜女娼”,貪婪成性,虛偽透頂麼?君不見,男男女女的“社會公仆”們,隻想著自己升官發財、拉幫結派、發號施令,哪管國家的利益、人民的死活,把學習當做鍍金,連馬克思、列寧何許人也都不知道麼?對這種人,在痛恨之餘,我仍然抱著希望,因此特向他們摘抄幾段語錄,供他們學習《黨章》有關群眾路線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