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為你高興,先生!”葉蓮娜拉著列寧的手,“祝賀你!”
“謝謝!”列寧握了握她的手,“德國工人,俄國工人,是一家!”
依萬諾夫站在樓梯口,自我介紹:“我是彼得堡‘鬥爭協會’的代辦員彼得?依萬諾夫。”
列寧伸出手:“歡迎你,依萬諾夫同誌!”他轉過身,“葉蓮娜,給遠道而來的客人弄一杯熱咖啡!”
葉蓮娜:“我早已準備好了!”
列寧:“你知道《火星報》今天出版嗎?”
依萬諾夫:“知道要出版,不是今天,就是明天!”
列寧:“說得好!火星,革命的火星,遲早要點燃,不是今天,就是明天;不在西方,就在東方!中國,不是已經爆發義和團起義了嗎?就在今天出版的第一期《火星報》上,我特地寫了一篇《中國的戰爭》,你看,這裏!……”
依萬諾夫看《火星報》上發表的《中國的戰爭》。
他的耳邊響起列寧的聲音——
“歐洲各國政府已經開始瓜分中國了。不過它們在開始時不是公開瓜分的,而是像賊那樣偷偷摸摸進行的。它們盜竊中國,就像盜竊死人的財物一樣,一旦這個假死人試圖反抗,它們就像野獸一樣猛撲到他身上。它們殺人放火,把村莊燒光,把老百姓驅入黑龍江中活活淹死,槍殺和刺死手無寸鐵的居民和他們的妻子兒女。”
隨著列寧的聲音,人們看到一組畫麵——
1900年7月17日,海蘭泡和江東六十四屯大慘案。
俄國軍警用刺刀、皮鞭把中國居民趕往黑龍江岸邊。走不動的老人被刀砍死。婦女兒童被推下江活活淹死。抱著嬰兒的母親也被推下江去。逃跑的人被槍擊打死。中國人被關在大屋子裏被活活燒死。一邊是大火熊熊,一邊是江水滔滔。被淹死的中國人達七千多……
俄國軍隊一邊在黑龍江趁火打劫,一邊在北京鎮壓義和團。拒不執行命令的依萬諾夫上尉被少校打死,士兵們高呼:“依萬諾夫!依萬諾夫!”
夜晚。依萬諾夫的淚水滴在《火星報》上。
列寧安慰他,充滿信心地說:“義和團起義雖然失敗了,但是,它播下的星星之火,必將燎原!”
天亮了,在柏林的大街上,依萬諾夫提著一包《火星報》匆匆走著。迎麵走來幾個中國留學生。
依萬諾夫停下腳步,用不熟練的德語問:“你們是……中國人?”
賈彥:“你……不是德國人?”
依萬諾夫:“不,我是俄國人,俄國……”
賈彥:“啊,就是你們在東北製造了海蘭泡和江東六十四屯大慘案!”
依萬諾夫:“那不是我,是沙皇,帝國主義壞蛋!”
賈彥:“你在俄國幹什麼?”
依萬諾夫:“我是工人,無產者!”
賈彥:“無產階級?”
“是的。”依萬諾夫說著,把幾份《火星報》給賈彥:“你看,這是《火星報》,列寧寫了《中國的戰爭》,你拿去看!”
德國警察走來,賈彥趕緊把《火星報》揣到懷裏。
依萬諾夫望著賈彥等遠去的背影,笑了。
依萬諾夫又上了火車頭,把《火星報》給了司機,然後就躺在煤堆上,耳邊還響著列寧的聲音:“如果有可能,你馬上到中國去,最好能找到孫中山。……”
日本。東京。孫中山和容閎走進勵誌會會館,受到中國留學生的熱烈歡迎。
孫中山在掌聲中發表演說:“同學們,同胞們!你們是最早來日本留學的中國留學生,我代表中國的父老兄弟向你們表示慰問!”
眾人熱烈鼓掌。
孫中山:“大家都知道,1896年,也就是甲午戰爭的第二年,清朝駐日本公使裕庚在上海、蘇州一帶,招募了十三名學生隨他一起來到日本。這是第一批在日本的中國留學生。這十三個人今天來了嗎?來的請舉手!”
十三個學生舉起了手。
孫中山:“好,請放下。你們可知道,這位容閎老先生,是什麼時候到美國留學的嗎?”
眾人默然。
孫中山:“容老先生是1847年到美國去留學的,也就是說1840年帝國主義的大炮轟開了中國的大門以後,他是第一批,一共三個人,到美國去留學的中國留學生。從時間上講,中國留學生到日本學習,比到美國晚了半個世紀!但是,晚來總比不來好,是不是?”
眾人:“是!”
孫中山:“到日本留學的中國留學生越來越多,1898年為七十七人,1899年為一百四十三人,1900年為一百五十九人,加起來在日本一共有四百多名中國留學生。而且,到日本來的中國留學生將越來越多。為什麼?日本參加八國聯軍侵略我們國家,可我們這些被侵略者為什麼還漂洋過海到日本來留學呢?”
張東海領著胡天福、張學勤、大梅、二梅等走來。
孫中山快步上前,緊緊抓住張東海的手說:“為什麼中國人要到日本來留學?這個問題就由他——張東海,來回答吧!”
張東海茫然不知所措。他想了想,深沉而有力地:“為了生存,為了……報仇!”
台下有人問:“為誰報仇?”
張東海:“為國報仇!”
全場鼓掌。大梅、二梅拚命鼓掌。
孫中山:“好,為國報仇。那麼,這個國是什麼?是滿清帝國?不是!滿清政府,從鴉片戰爭以來,一次又一次把中國出賣了。我們為之犧牲、為之奮鬥的國,是有四萬萬五千萬人民的偉大的中國!或者說,是將要誕生的,像美國總統林肯所說‘民有、民治、民享’的中華共和國!”
全場鼓掌。大梅、二梅似懂非懂,看見張東海鼓掌,也跟著他拍手。
孫中山:“為了這個共和國,我們必須行動起來,為推翻滿清帝國而奮鬥!”
全場鼓掌。
台下有人問:“怎麼奮鬥?”
孫中山:“鴉片戰爭失敗以後,林則徐就明確提出,‘師敵之長技以製敵’。魏源在《海國圖誌》中把它發揮為‘師夷之長技以製夷’。請大家注意,林則徐說的‘敵’是敵國,魏源說的‘夷’是外國,外國並非都是敵國,也包括友邦。.就是說,我們要向一切外國,包括敵國在內,學習它們的長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