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寧:“不,等我能走路,我去看望他。卡佳,請你轉告他:科學研究需要時間,要珍惜每一分鍾。”
卡佳:“一定轉告!”
列寧:“據說,第一次世界大戰,有十幾萬華工到俄國來,其中不少人參加了紅軍,為保衛蘇維埃英勇作戰,流血犧牲。你是駐俄華工聯合會的領導人之一,請你代我向他們表示感謝和敬意!”
胡天祿:“謝謝,謝謝您的教導。”
列寧:“見到你,我就想起孫中山。他是一個偉大的革命家,一個偉大的人。可惜,至今我還沒有能見到他,這恐怕是我一生中最大的遺憾了!”
說到這裏,列寧的眼睛閉上了。
哀樂聲起。
1924年1月21日,列寧逝世,享年五十四歲。
紅場,寒風刺骨,隻見悼念列寧的人們在狂風暴雪中影影綽綽,緩緩而行。
紅鷹團的戰旗在風雪中飄揚。依萬諾夫拉著兒子的手,胡天祿和成群的中國紅軍戰士穿著軍大衣,在默默地走著,走著。
在列寧的遺像前,齊奧爾科夫斯基虔誠地畫著十字。
在哀樂聲中,孫中山在列寧遺像前低頭默哀,參加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全體代表低頭默哀,其中有毛澤東、蔣介石……
孫中山親筆書寫:“國友人師列寧同誌千古 孫文敬挽”
在追悼列寧逝世大會上,孫中山沉痛地宣讀悼詞:“茫茫五洲,芸芸眾生。誰是為人民造福的傑出領袖?世界曆史上從古到今,出現了成百上千的學者,他們卻隻有言論和理想,卻不能見諸實踐!隻有你,才是人民大眾的真正領袖,把自己的言論,變成了現實,建立了新的國家。你給我們指出了共同鬥爭的道路。我們早已仰望你的提挈了。你遭過千恨,我也遭過百危,隻希望我和你同道前進。敵人對我們的合作是反對的,人民卻很高興。我們雖然相距萬裏之遠,精神卻是相通的。你雖然長眠地下,但是,偉大的你,將永遠活在被壓迫人民的心裏!……”
隨著他的聲音出現一組畫麵——
世界各國革命者沉痛追悼列寧逝世:蘇聯、英國、法國、美國、日本等,其中也有中國留學生周恩來、蔡和森、李富春、鄧小平、聶榮臻等,參加追悼會的有宋慶齡、毛澤東、蔣介石、張東海、蘇聯顧問依萬諾夫和夫人瓦麗亞等。
晚。巴黎。戈德弗魯瓦街17號。
人們在列寧遺像前默哀。
張學民掩麵而泣。
周恩來深沉地說:“列寧去世了,但他的思想是永存的!”
張學民抹去眼淚:“我是共產黨員,要我參加國民黨,我不幹!”
聶榮臻:“為什麼?”
張學民:“國民黨是什麼人?是我們的敵人!”
鄧小平:“我給你念一段《赤光的宣言》:‘我們所認定的唯一目標是:反軍閥政府的國民聯合,反帝國主義的國際聯合。……我們是要以科學方法,綜合而條理出各種事實來證明我們的主張無誤’。……”
張學民:“參加國民黨就是錯誤!是階級妥協!”
周恩來:“不,你錯了。1918年,強大的德國兵臨城下,列寧說,絕不能同戰爭開玩笑,不管德國的條件多麼苛刻,必須立刻接受,任何別的決定就等於宣判蘇維埃政權的死刑。《布列斯特和約》簽訂了,你能說這是‘階級妥協’嗎?1921年,列寧又實行了新經濟政策,允許資本主義存在,你能說這是‘階級妥協’嗎?”
鄧小平:“學民兄,你參加過十月革命,見到過列寧,是我們的老大哥,應該懂得列寧的思想。”
張學民:“列寧思想的核心就是:世界無產階級革命!”
聶榮臻:“你是學航空的,大概以為革命就像開飛機,一下子就能飛到目的地!”
他的這句玩笑話,引起了哄堂大笑。
性格暴躁的張學民霍地站起:“笑什麼?”
周恩來緩和地:“學民兄,請坐下,坐下。今天我們要討論一下,誰想去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
人們紛紛舉手:“我報名!”
“我去!”
“我也去!”
周恩來:“學民兄,你是不是教他們學點俄語?”
張學民:“不,我要和你一起回國!”
鄧小平調皮地說:“開飛機?”
張學民被逗笑了,給了他一拳:“你這個調皮鬼!”
廣州。張東海帶著蔣介石來到孫中山寓所。
蔣介石立正敬禮:“報告,大元帥,學生奉命來到!”
孫中山:“啊,請坐。你到蘇聯考察了三個月,觀感如何?”
蔣介石:“正如先生所說,誰是我們的良友、誰是我們的敵人,到蘇聯一看,這個問題就十分明了。”
孫中山:“印象最深的是什麼?”
蔣介石:“著重在軍事方麵,蘇聯武器研究之進步,科學技術之發達,可與歐洲各國相媲美,我們中國實在太落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