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化氣得跺腳,他好容易拔出大刀,仍不死心,“失去如此良機,何日才能取到司馬懿的首級!”
他拚命揚鞭催馬,朝著司馬懿逃走的方向追去。
然而他再也未能看到司馬懿的身影,隻是在途中的林間岔路口,撿到了一頂頭盔。那頭盔乃是用黃金打造而成,毫無疑問,這就是司馬懿的頭盔。
“你們看,這頭盔落在東邊。”
廖化集結部下,立即順著東邊的小路急急追去,豈料司馬懿卻向著西邊的方向越跑越遠。原來這頂頭盔是司馬懿為了迷惑追兵,故意留在林間東邊小路上的。
廖化最終錯失了這一千載難逢的大好良機,被司馬懿逃脫了性命。無論對他本人,還是對蜀軍而言,這都是一件令人扼腕惋惜的憾事。
而司馬懿的急中生智,對魏國來說,卻是一件莫大的幸事。倘若當時廖化識破了司馬懿的伎倆,認定頭盔拋在東邊小路上,反而證明司馬懿會向西逃竄,從而領兵朝著西邊窮追不舍,那麼整個戰局將為之一變,此後蜀魏的全部曆史,勢必也會被重新改寫。
但是,當我們宏觀地回顧曆史時,便會發現,無論哪個朝代,無論何種場合,都存在著兩種力量,一種是人類的自然力量,另一種則是超越人類力量的天運,或曰偶然。
由此次司馬懿從廖化刀下死裏逃生這件小事,足可瞥見魏國的國運與司馬懿個人的運勢何其強盛。而反觀蜀國的運勢,卻顯得遜色不少,孔明的神機妙算與十拿九穩的戰役,總是由於細枝末節的陰差陽錯而功虧一簣,即便能取得總體的成功,卻始終未能給予魏國致命一擊。這隻能讓人認為,無論何時何事,都是依照某種既定的運勢在進行,這種既定的運勢完全超然於人類的力量與智慧之外。
卻說司馬懿雖然一貫小心謹慎,此番還是中了孔明的圈套,使魏軍損失慘重。
回到渭水大營後,他深居簡出,獨自反省:“仔細想來,屢次失手,與其說是中了孔明奸計,不如說每次都是自己心中把持不定,到頭來事與願違,咎由自取。要想不再被孔明誆騙,隻有更加堅定心誌,切不可見異思遷,為假象所惑。”
在戰術上,司馬懿重拾守勢,不斷加固城寨防備,以深溝高壘、堅不出戰的策略,對付采取攻勢的蜀軍。
再說蜀軍打得司馬懿險些喪命,士氣更為旺盛,全軍上下充滿了每戰必勝的信心。
廖化將司馬懿的黃金頭盔獻於孔明,揚揚得意地誇耀道:“我把司馬懿狠狠教訓了一頓,追得他隻能丟盔棄甲,抱頭鼠竄。”
薑維、張嶷、王平也興高采烈地各自稟報當夜的斬獲。
“俘獲的木牛流馬有一千餘輛,光是裝載其上的糧米就有兩萬多石。如此一來,我軍的兵糧該不會短缺了。”
“是啊,諸位辛苦了。”
孔明對諸將逐一表彰,論功行賞,但他心中卻感到一絲揮之不去的惆悵。他不禁想道,倘若營中還有關羽式的豪傑,此人必不會為戰場上占得如此蠅頭小利而沾沾自喜,肯定還會心有不甘地叩頭請罪:“承蒙丞相授予如此綿密神謀,末將卻被司馬懿略施小計,便使如此重要的敵酋漏網,辜負了丞相的厚望,實在慚愧。”話雖未說出口,但此時孔明的內心卻縈繞在淒涼愁緒之中。
“啊!關羽已亡,張飛既歿,舊時部將一一逝去,蜀中已無大將了。”
他的戰術構思有無盡的科學創造力,也自信能以此戰勝任何敵人,然而蜀軍陣營中良將如此匱乏,隻能使他不時產生獨木難支的乏力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