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七十八 巾幗素衣(1 / 3)

傑出的統帥一旦錯失絕好戰機,其心中的痛惜是常人無法知曉的。

蜀軍營中一片歡騰,上下均在對表麵上的大勝慶賀,獨有孔明心中鬱積著無法釋懷的遺憾。

自他率領大軍暫時移陣渭南之後,營中就頻頻有一種令人感到不安的氣氛。

孔明詢問左右營中何以時有騷動,部下答道:“不知因何緣故,魏延整日都在怒氣衝衝,尋釁滋事。”

孔明遂將魏延喚來問道:“有人說你屢屢口出怨言,不知你心中有何不平?”

魏延一聽,怒目直視著孔明說道:“這話丞相該問問自己才是。”

“什麼?你此言何意?”

“既然丞相要問,末將也就直言不諱了。”

“你但說無妨。”

“將司馬懿引進葫蘆穀中,可是丞相下的命令?”

“當然是我命令你的。”

“當時若非上天有眼,大降甘霖,將葫蘆穀中烈火澆滅,我魏延豈能在此回丞相問話?恐怕早已命歸黃泉,與那司馬懿父子一同被燒成焦炭了!想來是丞相憎恨我魏延,才設此毒計,要讓我陪司馬懿去一同做鬼的吧。”

“你就是為此憤憤不平?”

“此事豈有不怒之理?”

“太不像話了!”

“我太不像話?”

“不,是馬岱太不像話了。我早已仔細叮囑過他,須得確實看到你脫身的信號,方能推石堵路、發動火攻,他豈可如此草率!來人啊!把馬岱找來!”

孔明的憤怒比魏延有過之而無不及,這使魏延大感意外。

馬岱進帳以後,被孔明一頓痛罵,又被剝去衣服,挨了五十刑杖,最後從一路人馬的統兵大將被貶為伍長。

馬岱黯然回到營中,無顏麵對自己部屬,隻是獨自掩麵憤然落淚。入夜以後,孔明的親信樊建悄悄來到他的帳中,安慰他道:“丞相命我前來向將軍賠禮。那魏延三心二意、早有反骨,丞相本欲在葫蘆穀一役之中將其除去,不料天降大雨,壞了丞相大計,使司馬懿與他得以苟全性命。將軍本無任何過失,隻是事到如今,倘若那魏延怒火不息,叛蜀降魏,實對我軍不利,丞相萬不得已,才出此下策,讓將軍這般蒙冤受辱。丞相望你為了蜀國暫且忍辱負重,來日機運來臨之時,必會當眾為你平反敘功,加倍補償你所作出的犧牲,以雪今日之恥。”

聽完樊建的一席話,馬岱心中怨恨豁然冰釋,反而更加體諒孔明的苦衷。

豈料心術不正的魏延並未因此善罷甘休,他想要讓貶為伍長的馬岱終日不得安生。這一天,他向孔明提出要求:“請丞相讓馬岱做我的部屬。”

孔明心裏明白他要報複馬岱,自然不會答應他的要求。但魏延對孔明想要保護馬岱心知肚明,因而再三要求,毫不讓步。馬岱聽說此事之後,反而主動對孔明請纓:“我願意到魏將軍麾下效力。”

馬岱看上去是自願當了魏延的部下,但他心中強忍下的屈辱,旁人又何以知曉。

卻說此時的魏軍營中,也彌漫著一股騷動不穩的氣氛。與魏延對孔明的憤懣不同,魏軍營中並未有對司馬懿的憤恨,亦無諸將之間的內鬥,而是由於連戰連敗導致的憤憤不平。

這種憤憤不平愈演愈烈,以致魏營上下怨聲載道,無人不是滿腹牢騷。

這些牢騷抱怨並非事出無因,而是源自於葫蘆穀戰敗之後各營張貼的一紙告示:“玩忽職守離陣出營者,斬!妄言惑眾挑撥是非者,斬!隨意出陣挑釁敵營者,斬!”

這種專守防衛、消極作戰的軍令,鉗製了魏軍的一切軍事行動。

冬去春來,渭水冰化,魏軍依然按兵不動,與蜀軍維持著對峙的局麵。

“大都督看來忘了是在打仗了。”

盡管有軍令掣肘,魏軍營中的牢騷抱怨聲依然越來越大。司馬懿對這些譏諷並非毫不知曉,但他始終置若罔聞,一臉視若無睹的表情。

這一天,郭淮前來向他稟報:“據末將觀察,孔明看似打算有所動作,像是要將陣地移往別處。”

“你也這麼認為?我也覺得孔明像是要轉移陣地。”

司馬懿多日來不言戰事,此時終於向郭淮透露出自己對形勢的看法。

“孔明若是舉斜穀、祁山之兵,取道武功,依山向東挺進,形勢將愈益對我軍不利;如果將大軍朝西開往五丈原,我軍便可從容應對,無甚堪憂之處。”

司馬懿果然慧眼如炬,他出此言之後不過幾天,孔明大軍便開始了大轉移,而且目的地不是武功,而是五丈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