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共產黨人致力於改變世界(1 / 2)

共產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的國際戰略,是共產黨人的遠大理想。共產黨是無產階級的先鋒隊,要求共產黨人必須樹立國際戰略和全球視野。共產黨人不是哲學家,不是為了解釋世界,不是單純地研究學問、探討思想,而是堅持共產主義,繼承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國際戰略,致力於改變世界。

共產黨使無產階級形成為階級,領導無產階級奪取政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說:“無產者組織成為階級,從而組織成為政黨這件事,不斷地由於工人的自相競爭而受到破壞。但是,這種組織總是重新產生,並且一次比一次更強大,更堅固,更有力。”“共產黨人的最近目的是和其他一切無產階級政黨的最近目的一樣的:使無產階級形成為階級,推翻資產階級的統治,由無產階級奪取政權。”馬克思、恩格斯:《共產黨宣言》,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37、40—41、42、44頁。

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就要消滅私有製,消滅剝削,建立生產資料公有製。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說:“共產黨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論概括為一句話:消滅私有製。”又說:“把資本變為公共的、屬於社會全體成員的財產,這並不是把個人財產變為社會財產。”又說:“共產主義並不剝奪任何人占有社會產品的權力,它隻剝奪利用這種占有去奴役他人勞動的權力。”馬克思在《1848年至1850年法蘭西階級鬥爭》中說:“勞動權就是支配資本的權力,支配資本的權力就是占有生產資料,使生產資料受聯合起來的工人階級支配,也就是消滅雇傭勞動、資本及其相互間的關係。”馬克思:《1848年至1850年法蘭西階級鬥爭》,《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09頁。

馬克思、恩格斯指出共產黨是無產階級的先鋒隊,始終代表整個無產階級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始終代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利益。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說:“共產黨人同其他無產階級政黨不同的地方隻是:一方麵,在無產者不同的民族的鬥爭中,共產黨人強調和堅持整個無產階級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另一方麵,在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鬥爭所經曆的各個發展階段上,共產黨人始終代表整個運動的利益。”又說:“在實踐方麵,共產黨人是各國工人政黨中最堅決的、始終起推動作用的部分。在理論方麵,他們勝過其餘的無產階級群眾的地方在於他們了解無產階級運動的條件、進程和一般結果。”馬克思、恩格斯:《共產黨宣言》,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50、62—63頁。

共產黨人致力於改變世界。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說:“共產黨人不屑於隱瞞自己的觀點和意圖。他們公開宣布:他們的目的隻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現存的社會製度才能達到。讓統治階級在共產主義革命麵前發抖吧。無產者在這個革命中失去的隻是鎖鏈。他們獲得的將是整個世界。”

共產黨是無產階級的先鋒隊,就是說共產黨人不僅為維護自己國家、自己民族的利益服務,還有超越民族國家範疇的國際戰略的目標和使命。馬克思、恩格斯是國際無產階級的領袖和導師。他們領導建立共產主義者同盟、第一國際和第二國際等組織,促進國際無產階級的聯合,推動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發展,深刻影響世界曆史的發展進程。

1847年,共產主義者同盟在倫敦成立。沙佩爾當選為共產主義者同盟主席,馬克思當選為中央委員。共產主義者同盟通過了馬克思、恩格斯起草的《共產黨宣言》,並提出“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1848年革命爆發,馬克思當選為共產主義者同盟主席,恩格斯當選為中央委員。馬克思主編《新萊茵報》,積極推動德國革命的發展。1851年,不顧客觀實際、采取冒險政策的利維希沙佩爾集團被開除出同盟。1852年,由於受到普魯士當局的迫害,同盟宣告解散。

1864年,國際工人協會在倫敦成立,這被稱為第一國際。英國、法國、德國和意大利等國工人參加。英國工聯領導人奧哲爾當選為主席、英國工聯領導人克裏默擔任名譽總書記。1867年,根據馬克思建議,國際工人協會不再設主席,專設總書記。德國工人運動活動家埃卡留斯、英國工聯領導人黑爾斯、美國工人運動活動家左爾格等先後擔任總書記。馬克思當選為臨時委員會委員,後稱總委員會委員。馬克思是第一國際實際上的領袖,第一國際的各項工作始終主要由馬克思主持和推動。1870年,恩格斯當選為總委員會委員。巴黎公社革命後,由於受到歐洲各國政府的鎮壓,第一國際被迫轉移到美國。1876年,第一國際解散。第一國際成立後,積極支持巴黎公社運動,支持各國工人政黨的成立,推動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