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二、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理論是領導革命的統一戰線策略(2 / 2)

7月,臨時政府改組,俄國社會革命黨人克倫斯基任總理。列寧當機立斷,馬上部署十月革命。11月,布爾什維克黨領導十月革命取得勝利,蘇維埃國家成立,建立起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政權。1919—1920年,蘇維埃國家戰勝了英法等協約國支持沙俄軍官高爾察克、鄧尼金的判亂,以及波蘭總統華蘇斯基的軍隊的進攻,鞏固了政權。十月革命建立起無產階級專政,為社會主義革命開辟了道路。

布爾什維克黨在革命過程中,為了推翻大地產所有者和使農民擁護革命,農民直接奪取和分配土地的口號是最簡短、最簡單、最簡練的方式。對農民分配土地並不是社會主義革命的性質,屬於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性質,因為社會主義革命要求建立生產資料公有製。作為鞏固無產階級專政的政治措施,分配土地成為一個良好的統一戰線政策。

1920年,列寧發表《共產主義運動中的“左傾”幼稚病》,深刻闡述統一戰線政策的革命策略。該書論述應該參加資產階級議會,是對恩格斯利用普選權策略的最好注釋,體現出無產階級革命家的深邃思想和如炬目光。

列寧提出無產階級政黨應該參加資產階級議會,這是實行統一戰線政策的生動實踐。列寧在《共產主義運動中的“左傾”幼稚病》中說:“即使不是數百萬的和眾多的,而是隻有相當數量的少數產業工人跟著天主教神父走,隻有相當數量的少數產業工人跟著地主和富農走,那麼根據這一點也可以毫無疑義地得出結論說,在德國,議會製在政治上還沒有過時,革命無產階級的政黨必須參加議會選舉,參加議會講壇上的鬥爭,其目的正是在於教育本階級的落後階層,正是在於喚醒和啟發水平不高的、備受壓抑的和愚昧無知的農村群眾。當你們還無力解散資產階級議會以及其他類型的任何反動機構的時候,你們就應該在這些機構內部工作,正是因為在那裏還有受神父愚弄的、因身處窮鄉僻壤而閉塞無知的工人。不然,你們就真有成為空談家的危險。”又說:“你們要建立新社會嗎?可是你們又害怕困難,不去在反動議會內建立一個由堅定、忠誠、英勇的共產黨人組成的優秀的議會黨團!難道這不是孩子氣嗎?”列寧:《共產主義運動中的“左派”幼稚病》,《列寧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68、174頁。

建立統一戰線曆來是至關重要的政策。在中國明末,李自成領導的起義軍一度取得輝煌勝利,占領北京並稱皇帝,但最終遭到失敗。李自成失敗的根本原因就是沒有建立統一戰線政策,未能取得地主階級的支持。李自成推行的追贓助餉政策,對鄉紳地主的財產一律沒收,損害地主階級的整體利益,遭到地主階級的普遍反對。清軍入關,聯合漢族地主階級,很容易把李自成起義鎮壓下去。

列寧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想和統一戰線思想,不僅對十月革命的勝利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對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也產生了積極的影響。毛澤東根據列寧主義基本原理,結合中國革命實際,提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理論,對推動中國革命的勝利發揮了巨大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