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際戰略的目標是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這是馬克思主義國際戰略思想的新發展,對促進世界政治經濟秩序朝著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為世界開太平、為各國創繁榮產生積極影響。
中國積極推動國際秩序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2007年10月15日,胡錦濤總書記在中國共產黨十七大報告中說:“我們將繼續同發達國家加強戰略對話,增進互信,深化合作,妥善處理分歧,推動相互關係長期穩定健康發展。”又說:“我們將繼續積極參與多邊事務,承擔相應國際義務,發揮建設性作用,推動國際秩序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胡錦濤:《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奪取全麵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努力奮鬥》,《人民日報》2007年10月25日。
中國國際戰略的目標是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2005年9月15日,胡錦濤主席在聯合國成立60周年首腦會議上講話說:“曆史昭示我們,在機遇和挑戰並存的重要曆史時期,隻有世界所有國家緊密團結起來,共同把握機遇、應對挑戰,才能為人類社會發展創造光明的未來,才能真正建設一個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胡錦濤:《努力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卷),中央文獻出版社2006年版,第995頁。
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胡錦濤主席提出四點主張:第一,堅持多邊主義,實現共同安全;第二,堅持互利合作,實現共同繁榮;第三,堅持包容精神,共建和諧世界;第四,堅持積極穩妥的方針,推進聯合國改革。這是緊緊抓住和平、發展、合作的時代契機,對建設和諧世界提出的基本要求和切實主張。
建設和諧世界體現在政治、經濟、文化、安全和環保等各個方麵,貫穿社會公平正義的準則。2007年10月15日,胡錦濤總書記在中國共產黨十七大報告中說:“我們主張,各國人民攜手努力,推動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為此,應該遵循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恪守國際法和公認的國際關係準則,在國際關係中弘揚民主、和睦、協作、共贏精神。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協商,共同推進國際關係民主化。經濟上相互合作、優勢互補,共同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均衡、普惠、共贏方向發展。文化上相互借鑒、求同存異,尊重世界多樣性,共同促進人類文明繁榮進步。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強合作,堅持用和平方式而不是戰爭手段解決國際爭端,共同維護世界和平穩定。環保上相互幫助、協力推進,共同嗬護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
社會公平正義是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它不僅是社會主義國家發展的根本任務之一,也是促進經濟全球化健康發展,促進世界政治經濟秩序朝著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的要求。社會公平正義體現在的世界政治、經濟、文化、安全和環保等各個方麵的發展,是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的一項根本任務。
堅持社會公平正義,形成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共處局麵的良好社會環境。2007年10月15日,胡錦濤總書記在中國共產黨十七大報告中說:“要通過發展增加社會物質財富、不斷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過發展保障社會公平正義、不斷促進社會和諧。實現社會公平正義是中國共產黨人的一貫主張,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任務。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總要求和共同建設、共同享有的原則,著力解決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努力形成全體人民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局麵,為發展提供良好社會環境。”胡錦濤:《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奪取全麵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努力奮鬥》,《人民日報》2007年10月25日。
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是為世界開太平,為各國創繁榮。2006年4月23日,胡錦濤主席訪問沙特阿拉伯期間在沙特阿拉伯王國協商會議發表講話說:“我們應該從曆史中汲取經驗和教訓、獲取智慧和力量,順應時代潮流和人民願望,妥善應對各種矛盾和挑戰,為世界開太平,為各國創繁榮,推動人類社會更好地向前發展。”胡錦濤:《促進中東和平,建設和諧世界——沙特阿拉伯王國協商會議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06年4月24日。
中國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積極推動世界政治經濟秩序朝著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中國與各國人民攜起手來,共同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為世界開太平,為各國創繁榮。實現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共處,實現人的自由和全麵發展,也是社會公平正義的最終實現。1,2,5,196,198,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