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傳家寶(1 / 1)

張老師有個朋友是開廢品回收店的,他常到朋友的店裏找舊書看。有一天,張老師在朋友的店裏翻到一本厚厚的草稿本,本子上每張紙都寫得密密麻麻,而且先用鉛筆寫,再用紅圓珠筆寫,最後用鋼筆寫,這樣一張紙就可以當作三張用了。

誰家的孩子如此節儉?張老師翻看草稿本,尋找主人的姓名,在一處手指寬的空位上,寫著幾個工工整整的小字:高三(1)班白連華。小字下麵還有日期,看那日期,是三個月前的,並不遠。眼下正是秋季開學的時間,這個白連華,應該考上大學了吧?

張老師把草稿本帶回家,準備用來教兒子。他有個兒子正讀高一,非常會浪費,前幾天才買了一堆本子,今天又叫嚷要買草稿本。這下好了,張老師找到了治那個“敗家子”的殺手鐧。

回到家,張老師搬出一堆廢紙交給兒子,叫他自己裝訂成本子。兒子不肯動手,覺得用這種本子太丟人了。

張老師說:“丟人?你們看人家是怎麼讀書的。”他把白連華的草稿本拿出來給兒子看。

兒子看了白連華的草稿本,雖然心裏很不高興,可嘴上已不敢說什麼了,不得不自己動手裝訂本子。

從此,張老師常常用白連華作榜樣教育兒子,每逢兒子浪費東西或讀書不用功的時候,他就說:“想一想,如果白連華在這裏,會像你嗎?”

功夫不負有心人,兒子竟慢慢被張老師教好了,不但勤儉節約,而且用功讀書,樂於助人,年年被評為“三好學生”,最後考上了北京一所名牌大學。

兒子去北京讀書後,張老師想,白連華會不會也在北京讀大學?他拿著草稿本,到學校打聽白連華的下落,可問遍全縣所有的高中,在近幾年的畢業生中,居然沒有一個叫白連華的。張老師又向開廢品回收店的朋友打聽,朋友說:“那本破玩意八成是從外縣販到這裏的,那些收破爛的跑得遠呢。”

找不到白連華,張老師更加愛惜那本草稿本。他把草稿本裝在套子裏,準備以後用來教育孫子。

許多年後,張老師的孫子上小學了。這一年,縣裏來了一位新縣長,名字就叫白連華。張老師想拿草稿本去給白縣長看看,問他是不是草稿本主人。老伴卻勸阻說:“萬一不是,那不是鬧笑話嗎?再說,就算是,過了這麼多年,他也記不起草稿本了。冒冒失失拿一個破本子給縣長看,人家還以為你捉弄他呢。”

聽老伴這麼一說,張老師就不敢去見白縣長了。可這個疑團不解開,他心裏就不舒坦。張老師變得特別愛看本縣的電視新聞了,因為新聞裏幾乎天天有白縣長。電視裏的白縣長白白胖胖的,一身西裝革履,頭發梳理得油光水滑。張老師無數次問自己:“這個人就是那個把一張紙當作三張用的窮孩子嗎?”

又過了兩年,張老師得了癌症,眼看活不久了。他不想把遺憾帶進墳墓,就不顧家人的反對,堅決去找縣長。

一個陽光燦爛的早晨,張老師帶上草稿本,徑直去縣長辦公室。辦公室裏除了白縣長外,還有兩個穿製服的人。張老師把草稿本遞過去,特意把“高三(1)班白連華”幾個字指給白縣長看,問這個本子是不是他的。

白縣長接過草稿本,隻看一眼就說:“是我的。這是我讀書時的草稿本,那時候窮啊!一張紙寫三遍,全世界恐怕隻有我是這樣寫的。”

張老師說:“白縣長,我用你的草稿本教好了兒子,現在又用它教孫子。這是無價之寶啊!我謝謝你!”

白縣長感歎說:“是啊,無價之寶,可惜我把它丟了!”

張老師說:“你把它丟了,我卻把它撿了回來。今天我把它還給你。”

白縣長把草稿本蒙在臉上說:“還不了啦,還不了啦。”

張老師莫名其妙:“你現在不是拿著了嗎?”

白縣長說:“我……我把艱苦樸素丟了。”他放下草稿本,已是淚流滿麵。

張老師看看白縣長,一身的名牌衣服,他語重心長地說:“艱苦樸素也是能找回來的。”

白縣長說:“太晚了,這是我最後一天在這裏,我馬上要到牢房裏去了。”

張老師吃了一驚:“你犯了什麼罪?”

白縣長一個勁搖頭,不說話。一個穿製服的人替他回答:“他貪汙受賄好幾百萬元。”

張老師惋惜不已:“你怎麼忘了自己是個苦孩子了?”

白連華哽咽說:“我愧對少年啊!”

又一個穿製服的人說:“別囉唆了,快走吧。”

白連華低垂著腦袋,跟兩個穿製服的人慢慢走出去,草稿本還丟在辦公桌上。

張老師拿起草稿本,也出了辦公室,望著白連華遠去的背影,心裏特別難過。

白連華去坐牢後,張老師依舊用他的草稿本教孩子讀書、做人,他死後,家裏人還舍不得丟棄那個草稿本,把它當作傳家之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