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足浴(1 / 2)

曉軍在上海一家公司做文員,有一天,他跟公司的老板王總出去辦事,回來的路上碰見一個撿垃圾的老頭。天氣很熱,老頭穿著背心和大褲頭在路邊撿廢紙。王總走過老頭身邊時,竟停下來,上下打量老頭一會兒,問他叫什麼名字,是哪裏人。老頭看了王總一眼,莫名其妙,但還是一一作答。王總又問:“你在雲南建設兵團幹過吧?”老頭說:“對,我在雲南猛定幹過八年。”王總高興地說:“太好了,我也是在猛定整整幹了八年。老戰友,走,到我的公司去。”

原來,1970年,王總高中未畢業,就加入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的大軍,到雲南猛定支邊,在那裏開荒種地,過了八年邊疆軍墾生活。那八年艱苦的歲月,給王總留下了刻骨銘心的記憶。這個撿垃圾的老頭叫李大偉,當年也是到雲南猛定支邊的青年,還和王總在同一個連隊。回城後,經過多年打拚,王總擁有了一家公司。李大偉卻時運不濟,依舊一貧如洗,兒子考上大學,連學費都交不起。老婆又一年四季臥病在床。李大偉原來在一個工廠當工人,工廠倒閉後,就再也找不到工作了,隻好幹起了撿垃圾的行當。王總非常同情這位落難的老戰友,當即給了李大偉十萬元錢,讓他給兒子交學費,給妻子治病。

曉軍的父親年紀和王總差不多,前幾年販藥材到過雲南猛定,對那一帶挺熟的。如果讓父親冒充當年的支邊青年,來和王總相見,說不定王總也會給一筆錢呢。別說十萬元,就是給個兩三萬,也不錯呀。

拿定主意後,曉軍就跟父親商量,叫他去蒙一蒙王總。父親很感興趣,就是擔心被王總識破。曉軍說:“我看王總根本沒問多少句話,就給了那個撿垃圾的老頭十萬元,別說你對猛定那麼熟悉,就是我這個從沒到過猛定的人,也能應付。”父親大喜,叫兒子快帶他去見王總。曉軍說:“讓我先探探王總的口風。”

第二天見到王總時,曉軍就故意問他當年去雲南支邊的事,並趁機說:“我表叔年輕時候也在雲南猛定支過邊呢。”王總問曉軍的表叔在哪裏,曉軍說就在上海。王總責怪曉軍怎麼不早說,曉軍說:“要不是昨天和您一起碰見那個拾荒老人,我還不知道您去雲南支過邊呀。”王總笑了,他叫曉軍快叫表叔來。小軍故意說:“王總,您還是不要見我表叔了。他過得比那個拾荒老人還艱難,我怕您心軟,一見到他又要浪費錢。”王總正色說:“你講這話就不對了。幫助老戰友,怎麼能叫浪費呢?你馬上去把你的表叔,我的老戰友接過來。”曉軍要的就是這句話。

曉軍高興極了,立刻回家跟父親商量蒙騙王總的細節。他讓父親假裝是自己的表叔,不是一家人,才好編家庭困難的故事。曉軍又把王總在雲南的情況詳細告訴父親,才帶他去見王總。來到公司門口時,曉軍看見父親走路忽然一瘸一拐的,就問:“爸爸,你的腿怎麼了?”父親拍拍自己的腿說:“記住,等一會見到你的老板,就說我這條腿,十年前為救一個孩子被車軋斷過。”連曉軍都覺得這太離譜了,大家同在上海,萬一王總以後在大街上碰見父親,看見父親的腿好好的,那就糟了。父親卻說:“上海有上千萬人呢,哪能這麼巧給他碰見?就算碰見,他坐在小車裏,也不可能認出我。”